摘 要:《镜花缘》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作品以现实为背景,通过大胆的想象,利用虚构怪诞的故事情节和幻想讽刺的艺术手法刻画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在小说史中占据一定的地位。
关键词:《镜花缘》 现实 讽刺
《镜花缘》是我国清代著名小说家李汝珍的代表作品,是一部借学问驰骋想象,以寄托理想、讽喻现实的小说。《镜花缘》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据着一定的地位,作品思想机警,想象新奇,语言幽默风趣,全文形杂质清,寓庄于谐,雅俗共赏,并且先后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种文字,受到各国读者的欢迎。前苏联学者费试曼称《镜花缘》是“熔幻想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和游记小说一炉的巨著”。评论家常将《镜花缘》和英国天才讽刺家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进行比较研究,足见《镜花缘》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李汝珍,字松石,直隶大兴人。他不喜作八股,但学识广博,对经史之学及各种“杂学”都有钻研,其所著《李氏音鉴》一书颇为学者所重,胡适推测说他“大概是个不得志的秀才”。《镜花缘》是李汝珍晚年的作品,创作于海州,从构思到定稿,历时大约20年,其间三易其稿,创作态度极其严肃。作者在书中针砭时弊,展示了生平的学问和才气,寄托了自己的社会政治理想,也表现了怀才不遇的郁闷。《镜花缘》自问世之后广受欢迎,鲁迅曾赞道:“唯经作者匠心,剪裁运用,故亦颇有虽为古典所拘,而尚能绰约风致者。”《镜花缘》共100回,按故事情节分为前后50回。小说内容庞杂,涉猎广泛,前半部分主要写唐敖、林之洋、多九公三人飘扬出海,游历40余国的奇异经历;后半部分是才女应试,拜谒宗师,连日宴饮游戏,赋诗谈笑,自显其才的情景。作品也多颂扬女性才能,充分肯定女子在社会中的地位,批判男尊女卑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观念。
《镜花缘》通过大胆的想象,利用虚构怪诞的故事情节和幻想讽刺的艺术手法刻画社会现实,把现实融于幻想,将愤懑寄寓讽刺,现实的矛盾在幻想世界中得到了更为集中的体现。在作品中,许多海外岛国的奇异风俗都是现实社会丑恶现象的象征。例如无肠国的富人为富不仁,“因所吃之物,到了腹中随即通过,名虽是粪,但入腹内并不停留,尚未腐臭,所以仍将此粪好好收存,以备仆婢下顿之用。”为富者的凶狠、敛财与被统治者的悲苦境遇,历历在目,使读者在气愤之余也体味到社会矛盾的突出和尖锐。
《镜花缘》运用了漫画式的描写,使作品更具有讽刺性,通过夸张和变形写出了社会的丑恶和可笑,也写出了作者的理想社会。变化无常的“两面国”,酷好奉承的 “翼民国”,刻薄吝啬的“无肠国”,好吃懒做的“结胸国”,人长着狗头、讲究吃喝的“犬封国”等等都是现实生活的映照。通过对这些国家风土人情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和种种恶俗的不满与憎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镜花缘》中作者利用变形生物表达了对人类忤逆、欲望横流的劣根性的讽刺,亦使讽刺的效果大大增强了。
《镜花缘》十分突出的主题思想即女性的社会地位问题,作者否定男尊女卑,提倡男女平等,揭露封建社会压迫、摧残广大妇女的社会现状,讽刺缠足和传统的妾侍制度,表现出作者的民主主义思想。作者在“女儿国”中将妇女当作主角来写,“男子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作为男人,以治外事”,反对男尊女卑,要求提高妇女地位。作者还以林志洋为靶子,凡是封建社会里男子给女子的种种残酷待遇,都反过来让男子尝试一番,亲身体味。作者还对男尊女卑理论保护下的许多不平等现象进行讽刺和抨击,如封建道德要求女子从一而终,男子却可以三妻四妾甚至嫖妓作乐,作者对此表示了极大的愤慨。作者在批判和讽刺现实的同时还将自己对待女性的民主思想倾注于文中100位女性身上。小说中的才女,个个聪明,学识广博,文采惊人,胆识侠肠,都是巾帼奇才,这些女性已不再是爱情故事中的主角,而是社会的参与者。胡适先生说:“《镜花缘》是一部讨论妇女问题的小说,全篇为女子争平等的待遇,是一部难得的书。”总体来看,《镜花缘》是一部隐寓于幻想中的现实之镜的奇书,虽不是中国最好的长篇小说,但其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批判和抨击却为讽刺小说提供了思想营养。
参考文献:
[1]李汝珍.镜花缘[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2]胡适.中国章回体小说考证[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冯小军,高奋奋 汉中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 72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