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1年第8期 ID: 148597

[ 万建军 文选 ]   

元稹唱和诗考论

◇ 万建军

  摘 要:作为元和诗坛主盟者之一的元稹,与之唱和者甚众。诸多唱和者中,元稹尤与白居易、李景俭感情深笃,他们既是诗友又是僚友,同悲共喜,坦诚相见。本文主要通过考察他们之间的唱和诗,以期探索元稹仕途上的悲喜及友朋之间深厚的情意。
  关键词:元稹 唱和诗 情感
  
  “元和主盟,微之、乐天而已”,元稹作为元和诗坛主盟者之一,与之唱和者甚众。元稹、白居易、李谅结有《杭越寄和诗集》;元稹、白居易、崔玄亮结有《三州唱和集》;元稹、白居易结有《元白唱酬集》、《因继集》;元稹、李德裕、刘禹锡结有《吴越唱和集》。他与窦巩的酬唱更是被美誉为“兰亭绝唱”,与之唱和者还有友人李景俭、张籍、杨巨源、卢子蒙等以及妻子裴淑。另外,元稹还有不少奉和之作。诸多唱和者中,元稹与白居易、李景俭感情深笃,他们既是诗友又是僚友,同悲共喜,坦诚相见。本文主要考察他们之间的唱和诗,以期探索元稹仕途上的悲喜及友朋之间深厚的情意。
  白居易《祭元微之文》云:
  贞元季年,始定交分,行止通塞,靡所不同;金石胶漆,未足为喻。死生契阔者三十载,歌诗唱和者九百章:播于人间,今不复叙。
  元稹与白居易的唱和诗作“九百章”,堪称历代诸家之冠。白居易《与元九书》云:
  与足下小通则以诗相戒,小穷则以诗相勉,索居则以诗相慰,同处则以诗相娱。
  元白二人结识于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开始时以诗章赠答,此后逐渐结为莫逆之交。直至大和五年(公元831年)元稹去世,来往持续了三十年之久,诗歌唱和也持续了三十年。
  一、小通则以诗相戒
  如《和乐天初授户曹喜而言志》云:
  王爵无细大,得请即为恩。君求户曹掾,贵以禄奉亲。闻君得所请,感我欲沾巾。今人重轩冕,所重华与纷。矜夸仕台阁,奔走无朝昏。君衣不盈箧,君食不满囷。君言养既薄,何以荣我门?披诚再三请,天子怜俭贫。词曹直文苑,捧诏荣且忻。归来高堂上,兄弟罗酒樽。各称千万寿,共饮三四巡。我实知君者,千里能具陈。感君求禄意,求禄殊众人。上以奉颜色,余以及亲宾。弃名不弃实,谋养不谋身。可怜白华士,永愿凌青云。
  元和五年(公元810年),白居易因母老家贫,请改官为京兆府户曹参军,仍为翰林学士。当得到诏命后,分外高兴,写了一首《初授户曹喜而言志》,寄给元稹。元稹深知白居易的窘状,当然为他高兴,所以写作一首和诗以示庆贺。元稹和诗不仅为友人实现夙愿而喜,更重在赞赏其“贵以禄奉亲”,并勉励其“永愿凌青云”。
  又如《酬乐天待漏入阁见赠》云:
  未勘银台契,先排浴殿关。沃心因特召,承旨绝常班。飐闪才人袖,呕鸦软举鐶。宫花低作帐,云从积成山。密视枢机草,偷瞻咫尺颜。恩垂天语近,对久漏声闲。丹陛曾同立,金銮恨独攀。笔无鸿业润,袍愧紫文殷。河水通天上,瀛州接世间。谪仙名籍在,何不重来还?
  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元稹迁中书舍人、翰林承一诗旨学士。白居易作《待漏入阁书事奉赠元九学士阁老》道贺,并祈愿“好去鹓鸾侣,冲天便不还”。元稹也因升任翰林承旨学士有望拜相而喜不自禁。
  二、小穷则以诗相勉
  如《酬乐天书怀见寄》云:
  行逢贺州牧,致书三四封。封题乐天字,未坼已沾裳。坼书八九读,泪落千万行。中有酬我诗,句句截我肠。仍云得诗夜,梦我魂凄凉。
  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元稹被贬谪至江陵,白居易与之别后,思念之情强烈而夜有所梦,寄赠《初与元九别后忽梦见之。及寤而书适至,兼寄桐花诗,怅然感怀,因以此寄》一诗,云:
  永寿寺中语,新昌坊北分。归来数行泪,悲事不悲君。
  为友人所受的不公正遭遇鸣不平。
  又如《酬乐天登乐游园见忆》云:
  昔君乐游园,怅望天欲曛。今我大江上,快意波翻云。秋空压澶漫,澒洞无垢氛。四顾皆豁达,我眉今日伸。长安隘朝市,百道走埃尘。轩车随对列,骨肉非本亲。夸游丞相第,偷入常侍门。爱君直如发,勿念江湖人。
  此诗体现了元稹性格刚毅,他在贬谪江陵时没有沉湎于贬谪的悲痛之中,很快解脱出来。“四顾皆豁达,我眉今日伸”,决不愿向权贵低下正直的头颅。而白居易原唱《登乐游园望》云:
  独上乐游园,四望天日曛。东北何霭霭,宫阙入烟云。爱此高处立,忽如遗垢氛。耳目暂清旷,怀抱郁不伸。下视十二街,绿树间红尘;车马徒满眼,不见心所亲。孔生死洛阳,元九谪荆门。可怜南北路,高盖者何人!
  传达出为友人的冤屈愤愤不平之意。元稹的酬答诗反而劝慰白氏,一副乐观之态,并赞赏友人“直如发”的秉性。
  三、索居则以诗相慰
  如《酬乐天八月十五夜禁中独直玩月见寄》云:
  一年秋半月偏深,况就烟霄极赏心。金凤台前波漾漾,玉钩帘下影沉沉。宴移明处清兰路,歌待新词促翰林。何意枚皋正承诏,瞥然尘念到江阴。
  八月十五中秋之夜,月圆而人不能团圆,白居易于宫禁中夜值,“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元稹感念于友人的牵挂之心,“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又如《酬乐天舟泊夜读微之诗》云:
  知君暗泊西江岸,读我闲诗欲到明。
  今夜通州还不睡,满山风雨杜鹃声。
  白居易原唱《舟中读元九诗》云: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白居易因思念元稹夜不能寐,读友人诗寄托相思之情,读尽诗卷犹未解相思之愁,无奈卧听船头风吹浪打的声音。而远在通州的元稹也因久未与白居易谋面,夜不能眠,百无聊赖静听山中杜鹃的哀啼。可见他们情意之深、相思之苦,以至于元稹初到通州,见到他人题写的白诗竟如逢其人。同样寄予相思之苦的还有《酬乐天频梦微之》及原唱《梦微之》。
  如《予病瘴,乐天寄通中散,碧腴垂云膏,仍题四韵,以慰远怀,开拆之间,因有酬答》云:
  紫河变炼红霞散,翠液煎研碧玉英。金籍真人天上合,盐车病骥轭前惊。愁肠欲转蛟龙吼,醉眼初开日月明。唯有思君治不得,膏销雪尽意还生。
  元稹在江陵身患疟疾,几至于死,白居易为之寻医问药。“未必能治江上瘴,且图遥慰病中情”,元稹很受感动,更加重其相思之情。
  四、同处则以诗相娱
  如《为乐天自勘诗集,因思顷年城南醉归,马上递唱艳曲,十余里不绝,长庆初俱以制诰侍宿南郊斋宫,夜后偶吟数十篇,两掖诸公洎翰林学士三十余人惊起就听,逮至卒吏,莫不众观。群公直至侍从行礼之时,不复聚寐,予与乐天吟哦竟亦不绝。因书于乐天卷后。越中冬夜风雨,不觉将晓,诸门互启关锁,即事成篇》云:
  春野醉吟十里程,斋宫潜咏万人惊。
  今宵不寐到明读,风雨晓闻关锁声。
  同处一地时诗歌酬唱娱乐欢欣之盛况可见一斑。
  又如《以州宅夸于乐天》云:
  州城迥绕拂云堆,镜水稽山满眼来。四面常时对屏障,一家终日在楼台。星河似向檐前落,鼓角惊从地底回。我是玉皇香案吏,谪居犹得住蓬莱。
  当时元稹为越州刺史,白居易为杭州刺史,两位好友结邻而居。元稹作诗向好友夸说越州之美,犹如人间仙境。而白居易的答诗,也深表赞同,诗末戏谑云:“知君暗数江南郡,除却余杭尽不如。”言外之意是,越州虽好但比不上杭州。
  收到白居易的答诗,连环式的唱和旋即开始。元稹《重夸州宅旦暮景色,兼酬前篇末句》云:
  仙都难画亦难书,暂合登临不合居。绕郭烟岚新雨后,满山楼阁上灯初。人声晓动千门辟,湖色宵涵万象虚。为问西州罗刹岸,涛头冲突近何如?
  再次夸耀越州环境之绝美,元稹对于白居易之戏谑报以游戏的态度,打探钱塘江潮头的猛烈程度。白居易的答诗《微之重夸州并居,其落句有西州罗刹之谑,因嘲,兹石聊以寄怀》云:
  君问西州城下事,醉中叠纸为君书。嵌空石面标罗刹,压捺潮头敌子胥。神鬼曾鞭犹不动,波涛虽打欲何如?谁知太守心相似,抵滞坚顽两有馀!
  回应了元稹,波涛虽汹涌但罗刹石毫不动摇。表明他内心也如同罗刹石一样安然不动,无论如何决不退缩。
  “爱君直如发,勿念江湖人”,白居易的正直为元稹激赏。元稹诗友中具备耿介秉性,为之引为知己的还有李景俭。因李景俭诗作已散佚,故从元稹作品中对其进行考察,如《酬别致用》云:
  风行自委顺,云合非有期。神哉心相见,无朕安得离?我有恳愤志,三十无人知。修身不言命,谋道不择时。达则济亿兆,穷亦济毫厘。济人无大小,誓不空济私。研几未淳熟,与世忽参差。意气一为累,猜仍良已随。昨来窜荆蛮,分与平生隳。那言返为遇,获见心所奇。一见肺肝尽,坦然无滞疑。感念交契定,泪流如断縻。此交定生死,非为论盛衰。此契宗会极,非谓同路歧。君今虎在柙,我亦鹰就羁。驯养保性命,安能奋殊姿。玉色深不变,井水挠不移。相看各年少,未敢深自悲。
  此诗作于元稹贬谪江陵士曹参军时期,当时李景俭贬谪江陵户曹参军。“自负王霸之略,于士大夫间无所屈降”,耿介的个性招致相似的不幸遭遇,使他们能坦露心迹,成为生死之交。诗人自勉,同时勉励友人不可气馁,要坚守自身的操守,与权贵势要抗争到底。
  
  参考文献:
  [1][唐]元稹著,冀勤点校.元稹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唐]白居易著,顾学颉点校.白居易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3][后晋]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万建军 江苏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 226011)
  

元稹唱和诗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