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1年第8期 ID: 148599

[ 陈平 文选 ]   

试论淮海词的生命观照

◇ 陈平

  摘 要:著名词作家秦观的词作历来不乏研究者,本文试从生命观照的角度探讨秦观词作,以期借以反观当今社会生命观照的缺失。
  关键词:秦观 观照生命 生命价值
  
  秦观乃北宋著名词作家,婉约正宗,对其历来不乏研究者。特别是最近几年来,学者们对秦观词做了各个方面的研究:有人从文学的审美方面探究悲剧美,有人从文学史的角度探究词史意义和文学地位,有人从艺术成就方面探究“情韵兼胜”、“幽怨情节”、女性形象塑造、意象类别等,有人从文学接受与传播的角度探讨接受过程和外语翻译情况,有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情感反应,也有人从考据学角度研究其作品……他们的研究不可谓不广泛、不深入,但是从生命观照的角度进行探讨的还不多,也还不够深入。所谓“生命观照”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身体行为和精神行为的结合,它包含着一个肉体与精神、现象与本质、感性与理性、行为与情感等诸多因素而又超越其对立面之上的生机勃勃的世界。本文尝试从生命观照这一角度,探讨淮海词中所展示的作者的个体生命观照,以求对秦观获得更多的认识,也让我们在现实世界里更好地把握自己的生命,从而超越生命,以便更好地实现生命的价值。
  冯煦评秦观为“古之伤心人也”[1],几成不刊之论。秦观之伤心处,乃是基于他一生的坎坷经历,体现着他对生命的一种强烈观照。这种生命观照通常是很隐蔽地存在于其作品之中,需要认真地找寻方能有所发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追忆消逝的青春容颜和美好场景。“怅朱颜易失,翠被难留”,欢娱之中寓寄感伤,据淮海先生年谱载,元丰二年己未,少游“省大父承议公及叔父定于会稽。……乃东游鉴湖,谒禹庙,憩蓬莱阁。是时,给事广平程公辟领越州。先生相得甚欢,多登临唱酬之什,作会稽唱和诗序、录宝林禅院事实,又作会稽怀古诸词”[2]。词便作于是年夏秋间,这一年他会客访友,探古揽胜,何其逍遥,奈何要发此感伤之音?殊不知,是年少游踏进而立之年,而杀敌疆场、收复故土的愿望一直未得实现,长期过着“回幽夏之故墟,吊唐晋之遗人”的漫游隐居生活,内心伤感青春韶华渐逝,功业未成,于是才会有欢娱之后的感伤。这种感伤是对生命的一种观照,他在衡量自己的生命价值,身处而立却任朱颜暗转、生命流逝,实在是有违治平之道,枉读诗书,虚活于世。少游的这种惆怅是真实的,令人感动的。观照生命就是要让自己的生命有价值、有意义,少游的用世之心可谓强烈,他对生命的观照可谓积极。
  少游时刻注意观照自我生命,在他的词作中,不止一次地表现出这种观照: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望海潮》(梅英疏淡)]
  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同上]
  东风吹碧草,年华换,行客老沧州。[《风流子》(东风吹碧草)]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千秋岁》(水边沙外)]
  借朱颜变改、年华暗换、行人渐老,含蓄委婉地把对生命的观照融入其间。虽然不曾给人带来惊心动魄的震撼,然而对于少游,势必在内心曾掀起过一层微妙的波澜。也许是感叹生命虚掷,身坐党籍,一事无成;也许是生命里的美好场景不复再现,怀想那段美好的生命岁月;也许是别的什么……总之,对于过去那段生命,少游久久难以忘却,常常追思、感叹、审视、怅惘、感伤。
  过去的时光既已不可再现,唯一可以把握的就是当下。活在当下,就要善待生命,要让它得到充分利用,而不是白白流失。对当下美好瞬间或场景的热情付出和把握,使生命得以充分利用,这就是少游生命观照的第二个方面。且看他的《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据《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二引《艺苑雌黄》载:“程公辟守会稽,少游客焉,馆之蓬莱阁。一日,席上有所悦,自尔眷眷不能忘情,因赋长短句。”人生好景有限,既见所悦,岂可任之错过?生命里哪怕只有这一瞬,得以与所悦相对而坐,把握眼前倏忽即逝的爱情,亦以足矣。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生命才不会虚度。“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虽然分别在即,还是得把酒话别,生命里的离别本来多矣,可是不舍如斯,又有几何?“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暗把香囊相授,不负佳人不负己,这是对生命里出现的美好场景的留恋。明知“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但也愿意拼却此身,相醉红颜。如果连自己生命里的美好场景都不能好好珍惜和把握,那生命还有何意义?生命的价值不就是在于经历过,珍惜过,实现过吗?既然过去没有珍惜过美好的生命和生命里的美好场景,那为什么现在不可以呢?
  少游这种渴望牢牢抓住生命里美好场景的强烈愿望,无疑暗含着他对过去生命的审视和对现在人生的把握。过去浪费的生命年华要在今日得到尽可能的补偿,虽然他一向不敢把这种生命观照突出地表现出来,因为毕竟他是婉约派作家,而且这种观照似乎没有必要像喊口号似地时刻挂在嘴边,但我们在他留存下来的作品中可窥知一二,这对于我们一窥这位“古之伤心人”的心路历程也会有所助益。
  把握生命里的美好场景,除开让生命不至于是一片空白,还要让自我理想得以实现,让生命在奋斗里光彩耀人。然而秦观终其一生未能春风得意,走马长安。尽管他写过针对当时内政边防的策论,尽管那些策论“灼见一代之利害,建事揆策,与贾谊、陆贽争长”,然而毕竟不见用于世,于是,在他的词作里便有了对志向不济的感叹,借以观照生命里的遗憾。“永夜婵娟未满,叹玉楼、几时重上?那堪万里,却寻归路,指《阳关》孤唱。”词虽言闺情,然考其创作时间,乃是作于作者被贬郴州之后,词中亦隐然提及,“那堪万里”一句便是暗指远谪郴州一事。如此便不难窥知此词言说闺情的背后隐藏着作者对身遭贬谪之事的不悦,词作的情感基调惆怅、迷茫,这其实也暗含了作者对自我前途的观照,只是以言情的方式道出而已。政治理想的落空,并未彻底击垮作者的情志,他依旧在《满庭芳》等诸阙中表现出“恋恋故国,不胜热中”[3]的激情,哪怕这一生都无法实现既定的理想,报国之热忱却时刻存在,拳拳之心见于词中。秦观尽管一生也未能实现其理想抱负,但是他时刻都在观照审视自我生命的价值,并为下一次的时机到来准备条件。每一次的升迁都给他带来内心的愉悦,他以为实现志向的机会来了,然而总是未过多久就又遭贬谪。命运如此坎坷,注定秦观一生多舛。
  当然,在秦观的词作中观照生命的方式不只这些,还有其他的观照方式。比如借助经典意象“时间”和“落花”来表现对生命的观照,这在他的词作中体现得很明显。另外借助词作来抒写自我性灵,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以期表现出对生命价值的观照,他由此走上抒情自我化的道路。《鹊桥仙》中,他借双星会少离多之恨,“独谓情长不在朝暮,化腐朽为神奇”。在秦观眼里,人的生命和爱情不因分离而腐朽,反而更加永恒。生命的价值就像情感一样,不在于一时的得失,而在于长久的获得。放下眼前,展望未来,生命会在久远的时空里增值,变为永恒。当今社会许多人更多是关注眼前的既得利益,把生命的价值用看得见的财产来衡量,甚至把感情都当成了交易的对象。不知他们是否认真严肃地观照过自我生命的价值,或许终其一生也不曾有过观照。秦观则不然,在他的生命历程里,懂得反思并注意把握曾经错过的机会,虽然未能像其他人一样(如苏轼)光焰万丈,但历史上仍有他的一席之地。观照生命,就是要让自我生命在广阔的时空里获得永恒,这才是其终极价值所在。
  
  注释:
  [1][清]冯煦:《介存斋论词杂著·复堂论词·蒿庵论词》,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2]徐培均:《淮海居士长短句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3][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陈平 湖北襄阳 襄樊学院文学院 441003)

试论淮海词的生命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