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1282

[ 吉祖霞 文选 ]   

与学生沟通的艺术

◇ 吉祖霞

  很久以来,一直想就这个话题说点什么,萌动这个想法是源于发生在身边的几件事情:
  1. 早读课前,张老师在检查学生的作业时发现,一位平时学习比较认真的女生竟然作业没做完,张老师一气之下责备了她几句。下课了,这位女生趁门卫不注意悄悄离校出走了。
  2. 平时在全校赫赫有名的那个“调皮大王”又一次被班主任请到教导处,这一次他什么也没有辩解,只是用很冷漠的眼光盯着老师,从牙缝里挤出了几个字:“你等着,等我毕业了出去找人收拾你。”
  3. 办公室里,一个学生正在声嘶力竭地哭嚷着:“我不上学了,我恨老师,我恨学校,这里的生活太痛苦了。”他的父母尴尬地向着老师赔笑脸:“从小给我们宠坏了,没让他受过一丁点苦,一时不能适应学校紧张繁重的学习生活。”
  ……
  一个个让人惊心的例子折射出现在有些学生的心灵是多么脆弱,他们的耐挫力多么的单薄,由此可见做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工作是多么的重要啊。我一直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和谐,融洽的。每一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有出息,每一个学生也都希望自己将来成为有用之才。师生的奋斗目标是一致的,但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对立现象?我觉得关键是沟通的缺失。
  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现在的教师和父母常常不自觉地或习惯性地使用命令、警告、训诫、讽刺、责难这类语言,往往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乃至反抗情绪,也有的学生走到另一个极端——顺从、依赖和沉默。这样的后果背离了教育的初衷。我们的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开发学生的潜力,激发他们创造能力和思维活力,是为了帮助他们成长为一个自信、自立的人,而不是培养学生对教育的抗拒性或单一的服从性。
  教育家魏书生讲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面发牢骚、叹息,而应该在这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采摘乃至流连忘返。如果教师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那么就能时常感觉到做教师的快乐和幸福。怎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呢?
  
  一、 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思维习惯、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就谈不上教育。了解学生是师生沟通的首要条件,了解学生方能深刻理解学生,才能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达到感情上的共鸣,这也是教师的本职工作。
  走进学生并不是刻意的,而是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渗入。在每次接手一个新班级时,我都会让学生站到讲台前大大方方地进行自我介绍,谈他们的性格、兴趣、爱好等,而我则站在一旁细细地听,做着记录。只有熟悉了每一个学生,教师才能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有针对性地采取灵活有效的措施,学生也会更加信任你,把你当成可以亲近的人。他会和你推心置腹地谈理想,谈困惑,谈感受,这时教师的教育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不能否认由于先天的条件和后天的影响,学生难免会存在着智力上的差异。爱优生这是每个教师都能做到的,但是真心地对待每一个后进生,这就有点困难了。这时我们要用爱来包容一切,不能戴着“分数眼镜”来看他们。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对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应该倾注更多的关爱和耐心,你的爱心会像滴滴甘露,让枯萎的心灵苏醒;你的爱心会如融融春风给自卑怯懦的学生带来春天的希望。以前我班上有一个男生,从小学到初中成绩一直很差,他因此感到很自卑。有一次我班上的一个同学自行车坏了,正着急时,他很麻利地帮着修好了。我抓住他的这个闪光点鼓励他,告诉他:“其实你也很棒!”劝他从自卑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新扬起自信的风帆。他感动得哭了,他说从小到大他听的多是他很笨、没出息这类令他伤心的话,还没有这样被人肯定过。毕业后,在家人的帮助下,他自己开了个修理铺,生意很是红火。分数不能决定一切,我认为只要我们的学生能努力地学习,茁壮地成长,我们都要报以欣慰的微笑。
  
  三、 用爱心去感化每一个学生
  
  师爱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激发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只有当教师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敞开内心世界,教师才能“对症下药”帮助学生,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因此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这样才会产生动情效应,产生较好的德育效果。
  记得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献身、求真、创新的真谛在于全心全意的“爱”。真正的师爱能给学生一方生活的空间,真正的师爱能看到学生闪亮的心灵,真正的师爱能等待学生改正错误,真正的师爱能与学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真正的师爱能把学生培育成传递爱心的使者。
  
  四、 注意批评的艺术
  
  淘气是孩子的天性,十四五岁的中学生难免会犯错,这时候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批评是不可缺少的,如何批评学生是一门艺术,恰当的批评可以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否则就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起到相反的效果。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应注意掌握以下的原则:
  1. 就事论事。批评学生要客观,就学生所做的这件事讲道理、提要求,不要借此发泄不不满情绪。批评学生时不可唠唠叨叨,将学生以前的错事也连带说出来,甚至给学生的这次行为下某种不准确、不负责的结论,这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2. 避免说教。批评学生时,用语要有针对性,要讲他错在哪里,这种错误有哪些害处,以后怎样改正。批评用语要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不要泛泛讲大道理。
  3. 保护自尊。批评学生不可用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恶语,如“蠢货”“没出息的东西”“不要脸”等。另外,尽量避免在众人面前批评学生,尤其对那些较敏感的学生。
  4. 适当鼓励。在学生接受了批评并做出积极的反应后,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以强化他的积极心理,不可对学生良好反应置之不理。
  
  五、 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
  
  没有哪一个学生不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教师一个鼓励的微笑,一句赞扬的话,仿佛是一片灿烂的阳光,他们的积极性会更高,学习的兴致会更浓。所以,当学生有了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请教师不要吝啬你的表扬。
  我想任何的教育只要是源于爱,从爱出发,以爱为中心,就可以收到成效。只要教师用宽容之心、理解之心去和学生沟通,他们定能愉快接受,自觉改正。让教师和学生在爱中共同成长,在爱中共建和谐的关系。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西场初中 ]

与学生沟通的艺术
目录

  •  / 叶传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