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改的深入发展,教改所倡导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理念深入人心,评价的激励功能正受到教师的普遍关注,作业评价已由对纯知识结果的关注转向对学生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成为教师评价学生作业的指导思想。
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优化语文作业评价的。
一、 评价重真情
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的一个“好”字,可以说得学生激情满怀,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发自内心地赞赏他。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影响很大。
有一次,我检查《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文的背诵情况,请了一位有口吃的学生站起来背诵。背诵时他十分紧张,口吃的毛病越紧张越厉害。他涨红了脸,结结巴巴地背诵着。有部分同学不耐烦了,小声地指责他背得不熟练。我做手势叫那些焦躁的同学耐心地听他背完。在一阵漫长的等待之后,他终于背出了这篇课文的最后一个字,同学们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我为这位学生能背完课文而感到高兴,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这样评价他:“这位同学很勇敢。虽然背诵得不很连贯,但我相信,只要他今后抓住一切机会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他就能把话说得很连贯。”我边说边用手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用饱含希望和信任的眼神看着他。他也给了我一个坚定而自信的眼神,这两个眼神交融在一起,收到了心心相印的效果。从此后,每次背诵课文他都积极举手,背诵越来越连贯了。
二、 评价重过程
新课改提倡教师“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强调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获得一种体验,一种经验。这就是说,要把学生做作业过程中的全部情况都纳入评价范畴,把学生解决问题、寻找答案的调查过程、探究过程、交流与合作过程、推理和判断过程等都纳入评价的视野,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把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和态度也作为评价的内容。对学生凡是有价值的所作所为,即使与预定目标不甚符合,也要给予支持与肯定,对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给以足够的尊重。不管作业的最终结果如何,只要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积极地探索、实践着,就是本次作业最大的成功。
学习了《访问环保专家博士》一文后,我设置了以下几个作业题:1. 调查家乡水资源污染情况,访问在环保局工作的学生家长,了解环保措施情况,然后写一份保护水资源的倡议书或设计环保标语、宣传画。2. 就你关心的环境污染问题,采访有关部门的叔叔阿姨,然后写一篇访谈录。
开始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以为自己能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写出一鸣惊人的调查报告或访谈录来。
但在实际访问和调查过程中,出现了不如人意的情况:有的学生发现了被污染的河流,但没有人肯对此负责;有的学生在调查过程中遭到了污染者的漫骂;有的学生去询问有关部门,有关部门的同志不配合、不理睬……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回家完成笔头作业时,显得心灰意冷,无从下手。但是我在评价学生的这份作业时,只要学生真真切切地去实践了,就给予好评;哪怕是一无所获,也要给肯定。让他们知道:能走出书本,走向社会,积极去做,这一实践过程的本身就是收获。
三、 评价重多元
以往的评价多是教师一言堂,好坏由老师说了算。新理念主张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教师、家长都是评价的主体,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
通过自我评价,学生可以看到自己前进的足迹,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正视自我,客观而准确地衡量自我,因而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通过互相评价,学生可以发现伙伴的成绩,分享成功的喜悦;同时对照自己,激起追赶的动力,更加努力地学习。
通过老师评价,学生甄别了是非与善恶,有了明确的方向和标准。
通过家长评价可以使家长随时了解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更加密切配合学校的教育,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孩子听见父母肯定他学习成绩的话后,积极性就更高了。
事实证明,多元的评价能让学生多方位地感知成败得失,拥有多方位的鼓励与期待,这样就能促使学生不断发展,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东青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