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1303

  

呵护孩子的灵性从“三心”做起

◇ 谢 芳

  诺贝尔奖得主朱棣文12岁以前没有进过幼儿园,也没上过小学。他的童年是在大海边度过的,被当地人称为“讨海”的一种活动,成了他儿童时代的一门课程。这是多么重要的课程啊:无边的大海给了他宽阔的胸怀,汹涌的海浪给了他惊人的胆量,退潮后冲向海滩的快乐给了他智慧和灵性。朱棣文从大海中“讨”到了一种学习的灵性,这种灵性,是每个孩子身上最为宝贵的东西,也是我们搞创新教育最珍贵、但又最易忽视的东西。灵性是创新的源泉,是智慧的火花。教师必须用爱心、耐心、童心去呵护。
  
  一、 用爱心为学生营造温馨的学习氛围
  
  当我们在思考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的时候,请不要忘记,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着好奇,爱看、爱问、爱想是他们的特性。我们在教学中要用自己的爱,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语言,在每一个环节上去感悟和呵护他们身上的灵性。
  有时,孩子会犯一些美丽的错误,甚至在无意间顶撞教师。当自己要发火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想想,自己小时候是不是也是这样呢?课文《爱因斯坦小时候》讲了一个故事:手工课上,教师批评爱因斯坦做的小板凳太差,生气地问:“你们谁见过这么糟糕的板凳?”但小爱因斯坦以童真之心把教师这句气话当成了真话,连忙说“有的”,立即从抽屉里拿出了他第一次做的和第二次做的更不像样的小板凳。教师被他的天真感动了,不仅不再批评他,而且从此改变了对他的态度,对他百般地爱护。我想,小爱因斯坦的那种纯朴率真的灵性,与他日后成为大科学家,不能说没有关系吧!而这可贵灵性的保留与那位教师爱心也不能说没有关系吧。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充分鼓励孩子敢想敢说敢做,大胆质疑,乐于发表独立的见解。千万不要讨厌上课插嘴的孩子,学生插嘴常常是灵感的迸发,是智慧火花的闪现。倘若学生一插嘴就遭到严厉的训斥,学生便不敢随便发言,那种紧张压抑的课堂氛围,绝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次上公开课,有一个学生当面指出了我写在黑板上的错别字,那份尴尬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中,然而,我并没有批评那个孩子,而是感谢他。从此,他上课发言更积极了,其他学生也因为我的民主而越发愿意在课上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许,正是我的尴尬换来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何乐而不为呢?
  
  二、 用耐心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我们研讨教育新理念、新思维时,首先要问一问孩子们的所思所想、他们的需要、他们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对我们成人来说依然是一片神秘而陌生的森林。鲁迅先生说,对孩子的教育和爱“开宗第一,便是理解”,“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展。所以一切设施,都应以孩子为本位。”
  要了解孩子、理解孩子,首先要耐心地倾听。倾听的目的是让他们倾诉。因此倾听必须是面对面,心贴心的主动行为,而绝不能是自上而下的关照。孩子天性单纯,但并不头脑简单。孩子的内心是丰富而细致的、脆弱而敏感的,他们需要成人去体察、去理解、去呵护。当他们面对压力感到不知所措时,教师必须耐心倾听孩子的内心直白,给孩子创造健康成长的良性空间。师生应建立一种尊重、理解和真诚的关系,彼此悦纳和认可。真诚是师生和谐的基础,师生之间只有关系和谐,双方心灵才能沟通,情感才能交融。
  要理解孩子、了解孩子,还要与孩子耐心地交谈。通过交谈,可以及时发现孩子思想中的新动向,发现闪光点,激励他们向好的目标奋进,同时也能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良言行,帮助他们纠正。谈话的方式很多,有直说法、迂回法、比喻法、暗示法、借题法等,但必须因人而异,灵活使用,对症下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平等待人,尊重体贴,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用童心为学生建立轻松的活动空间
  
  在今天,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很多,报纸、杂志、电视、电脑为他们提供了丰富多采的信息。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从讲台上走下来,走近学生,走进他们的生活和心灵。正如特级教师于永正说的:“要学会蹲下来看孩子,要和孩子一起看蚂蚁搬家。”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想到的是孩子想学什么,孩子要学什么,他们会对什么感兴趣,他们最喜欢什么。而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最终把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一点地抹杀掉。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乐学、善学、 好学,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欢乐;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体验;要以激情增趣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要,灵活多变地设置课外学习的任务。改变“一刀切”的布置作业方式,根据学生不同知识能力,分层、分类留作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改传统的纸笔作业为讲故事、画图画、剪报、表演等活动性、实践性作业;或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课前,让学生有目的地查阅资料、制作卡片、撰写观察日记;在课中,请学生展示自己的资料、发表自己的观点,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地进行讨论;在课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继续观察,收集资料、广泛阅读。我曾在班级内为学生出版充满童趣的“班级作文集”,使写作文成为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也使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学习成绩和认知能力都有所提高,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索、信息收集、分析问题以及合作、交往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当教师怀着一颗童心去教孩子,他和孩子之间就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更是互相吸引的。孩子会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朋友,更会把教师当成值得尊重的师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东中市实验小学]

呵护孩子的灵性从“三心”做起
目录

  •  / 叶传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