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教学《欢乐的泼水节》一课,正当大家专心听讲的时候,刘禄威同学口渴了,拿起保温杯拧开盖子准备喝水。巧的是,同桌的手碰到了刘的胳膊,保温杯泼出的水把刘的上衣弄湿了。刘大叫一声,同桌连忙说“我不是故意的”,刘禄威两眼直直地盯着同桌,嘴里嘟囔着什么。四周同学的目光一下子都投向他们。我一时情急,想斥责这两个学生。但转念一想,那样做既打乱了教学思路,又破坏师生情绪。怎么办?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现在不是正在教学《欢乐的泼水节》吗?于是,我走近刘禄威让他读文中一段话:“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逐,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上泼。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清水是吉祥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读到这里,我把手扶在刘禄威的肩头示意他坐下,又和蔼地说道:“刘禄威,看,同桌把你身上洒了水,这是给你的美好祝福啊!你该为此感到高兴。”听了我的话,他阴沉着的小脸绽开了笑容,同学们也都会意地笑了。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不是锤的打击,而是由于水的载歌载舞,才使得鹅卵石臻于完美。”小学生正处于天真烂漫的儿童时期,他们是娇嫩的花朵,需要教师和风细雨般的呵护和关爱;他们像嗷嗷待哺的小鸟,需要教师用爱的玉液琼浆来细心喂养。由此可见,教育需要艺术,更需要师爱,需要教师的智慧、气度和胸怀。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新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