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1276

[ 高巧山 文选 ]   

开办“道德银行

◇ 高巧山

  “道德银行”是专门记录、统计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群众组织,仿照银行的形式,引导学生把自己在学校、社会、家庭的优良的道德行为存入进去,其目的在于通过这一行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为此我校于2006年9月成立了俞垛中心小学道德银行。银行的指导思想是: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强化学生道德习惯的培养,注重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通过互评互比、积分排行,营造浓烈德育氛围,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塑造健全的人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开办“道德银行”目的是:储蓄文明、积淀爱心、养成习惯、成就未来。
  现在我校“道德银行”已进入了正常运转阶段。
  
  一、 分级管理
  
  “道德银行”开办前,学校首先组织各班班主任和学生代表讨论制定了“道德银行”章程,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以及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制定了具体的“存款”和“取款”的相关标准。然后,以班为单位成立分行,并为每个学生发放了储蓄卡。
  “道德银行”成立以后学校又在每个分行设立若干个储蓄所,“行长”(班主任)首先对“所长”进行上岗前的培训,发放学习资料,然后由所长组织本所成员学习,并逐项落实。所长对本所成员的道德行为对照标准及时作好记载。
  “道德银行”每周公布一次班级积分,每月进行一次结算,表彰“优秀储蓄员”,在学校橱窗公布,以奖状形式告知家长;每学期表彰“道德富翁”,在学校橱窗公布,发奖状和奖品;每学期总行将对各储蓄所的营业情况进行考核,作为评选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的依据,学生在道德银行积分作为评选三好学生、文明队员的依据。
  
  二、 开展竞赛
  
  “竞赛”是调节学生思想行为的兴奋剂。每个学生都有好胜心,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就能事半功倍。班级组织学生竞赛,每周按得分高低选出“道德之星”,有突出表现的获专项奖,如“拾金不昧奖”“助人为乐奖”,让学生清楚自己这一阶段的得失,自己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同时储蓄所之间也开展竞赛,每月按结算的储蓄总额,评比“优秀储蓄所”,其所长为“优秀所长”。期末再总评出“道德首富”“十佳储蓄所”。
  “道德银行”活动与学校的常规管理相结合,如本学期开学初,“道德银行”活动就与文明就餐、课间文明活动、晚上文明就寝相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此外学校还要求道德银行与学校的各项中心工作相结合,如三月份开展“文明做人,和谐发展”为主题的德育宣传月活动,四月份举办校园英语节活动,五月份举办校园艺术节
  活动等,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了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三、 相互监督
  
  每一个学生总有犯错的时候,尤其是自制力还很弱的小学生,他们需要老师、同学的及时提醒。根据我们的经验,那些调皮的学生往往没过几个星期就会“回潮”出现“透支”现象。针对这个问题,学校统一给每个学生预存道德分。几周实施下来,发现原来常常“透支”的那些学生不再“透支”了,为了保证他们长期不“透支”,学校让班主任利用班会课请那些调皮的学生说说自己的不足,提出努力方向,并要求其他同学给予督促。对学生不良道德行为先不扣分,给他们改正的机会,只要及时改正就不扣分,但机会只有一次。所长对自己所的成员要及时反馈他们的储蓄情况,相互比较,及时督促责令改正。对严重违规的学生,如打架,玩危险性的游戏等,则坚决扣分,检举者适当加分。同时对于扣分学生鼓励他们去做好事,如主动担当“环保小卫士”去操场,校门口捡纸屑等,争取加分。让他们保持一定的道德积分,在心理上逐渐形成一定的道德准则,在生活中,学习中时时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不过,在“道德银行”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探索的问题,比如说,如何将道德银行活动延伸到校外的社区和家庭中去?如何让学校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不仅仅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情。经过一个多学期的探索与实践,学生参与道德银行储蓄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视储蓄卡为自己的宝贝,真正起到了思想道德教育作用,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姜堰市俞垛中心小学]

开办“道德银行
目录

  •  / 叶传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