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复习工作中,适时采取心理激励的方法,能促使复习效果更加显著。心理激励法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设计或利用某种具体有效的教育情境,抓住良好的教育契机来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使学生在自己的最佳心境中全力复习,而达到教师所期望的提升复习质量的目的。
一、 研究学生的心理需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既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精神的,但不同时期的某些需求占据主导地位,如果在复习工作中能够使学生占主导地位的需求得到满足,学生的积极性便会猛增,前进的力量也会更大。因此要想取得这个效果,教师就必须研究学生心中最迫切最现实的愿望是什么。
二、 创造良好的竞争氛围。在高考复习工作中创造良好的竞争氛围,既能调动个体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又能培养群体合作竞争的精神。在这种竞争氛围中,教师无须强迫,学生的的学习、复习、赶超的心理,一切都是出自学生的内心,完全是一种自觉自愿的竞争意识。而这种自觉自愿的竞争意识,恰是学生迎考复习中不可缺少的强烈的内原动力,这正是内因决定外因的具体体现。
三、 运用科学的奖惩方式。现代教育管理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奖励为主,惩罚为辅,多表扬,少批评。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小心谨慎,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上进心和自尊心。其实人人内心都有渴求褒奖的愿望。在适当的时机,老师恰当地表扬奖励学生,师生双方身心愉悦,人际关系宽松和谐,教学相长,共同进步。这对于高考复习工作中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复习效果的提高,都是百益而无一害的。反之,用批评惩罚的方式对待学生,则会使学生背上思想包袱,产生消极情绪,直接影响复习效果。这里说的多用表扬和奖励,绝不是无原则的。少用批评与惩罚,也不是说坚决不能用,这要依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具体运用,运用恰当,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