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使用叠字,大都是以形容词的形式出现的,用叠字来描摹事物的状态,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增强艺术的表现力。
杜牧形容垂柳,在不同的诗句中分别用了三种叠字形容词:“袅袅垂柳风,点点回塘雨。”(《村行》)“摇摇远堤柳,暗暗十程烟。”(《罢钟陵墓吏十三年来泊湓浦感旧为诗》)“柔柔垂柳十余家”(《商山麻涧》)。第一句用“袅袅”来形容垂柳的柔弱优美的姿态,连接后面的点点回塘雨,雨中垂柳,一幅美丽的田园景色映入眼帘。第二句用“摇摇”来形容堤边的柳树,是远看的景象,烟雾中摇摇摆摆的堤边柳树,有朦胧的美感。第三句用“柔柔”来形容环绕农家的软软的柳枝垂拂,是安谧宁静的农村生活场景。同是修饰柳树,却因为用了三种形容词而表现出不同的风貌,作者对语言高超的驾驭能力展露无疑。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用同样的形容词“萧萧”,来形容不同的事物,表达不同的场景。如,“秋思高萧萧,客愁长袅袅”(《赴京初入汴口晓景即事先寄兵部李郎中》),“最宜檐雨竹萧萧”(《送国棋王逢》),“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秋浦途中》),“无媒径路草萧萧”(《送隐者一绝》)“红树萧萧覆碧潭”(《秋晚怀茅山石涵村舍》),分别用“萧萧”来形容秋、竹、草、树等,虽然都是用“萧条寂寞”之义,但是在不同诗句中表现出了不同的环境特征。
由此可见,在杜牧诗中使用的这些叠字,发挥了比单字更强的再现力,用叠字描绘自然景色,丝毫不觉拖沓,反而能够表现出事物的特征和姿态,让读者历历在目,如身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