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1285

[ 徐美中 文选 ]   

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

◇ 徐美中

  如何转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角色,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他们,这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下面笔者把自己的这方面思考和做法写出来,供广大同仁参考。
  
  一、 学生由回答者转变为质疑者
  
  过去的课堂教学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这样的课堂教学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也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其实学生是有思想、有主见的活人,他们也乐意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学生理应成为学习的主体。如果我们再把学生排除在教学主动性过程之外,那么教学效果永远不会好。
  笔者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如教学《卢沟桥烽火》结束后,我把学生分成小组,一组为我方,一组为日方,这时候两方队员都在忙碌着准备,一方问:“你们日军为什么要进攻卢沟桥?”另一方回答:“因为卢沟桥是平津通往内地的咽喉要道”……教室里不时传来同学们的争论声,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课堂检测表明,学生都较好地掌握了知识。让学生讨论和争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亲自体验,独立思考,艰辛探索,并享受成功的愉悦,另外在争论过程中能够提出问题,本身就是进步。因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往往更重要。要想解决复杂问题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做到的,只有依靠大家的力量才能完成。所以,采用这样的教学形式就能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也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
  
  二、 学生从听课者转变为参与者
  
  学生具有自己的情感和追求,教师在授课时,应当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要利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以往的课堂教案,是教师凭单方面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设计出来的,忽略了学生这个主体,造成学生对所上内容往往不感兴趣。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教学新课前,我从班级中随机抽几名学生,让他们参与教学设计,了解学生对课文教学的想法。学生提出的见解常常让我大吃一惊。如我与学生共同商讨《三亚落日》这篇课文教案时,学生问:老师,我们早就多次看过落日景象,我认为在开始上课时,可以让同学列举所看到的落日景观,这样大家就有兴趣了”,学生建议:“老师,我们可以把落日的过程分几个时间段,这样大家就可以讨论了,我们喜欢讨论这种形式”,还有学生说:“老师,我们可以把落日的过程画几幅画”……综合以上意见,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案,结果那节课,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有说有画,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做,不仅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之中,而且也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素质能力和知识基础,从而设计出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计划。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在学习活动中把学生从听课者的角色转变为参与者这个角色是多么重要。
  
  三、 学生由解题者转变为出题者
  
  考试是一种评估手段。有时,为了达到教师自认为“理想”的评估效果,往往会绞尽脑汁,不遗余力地设计出一些超出学生认知结构和知识储存的高难偏的试题。导致学生对考试有一种畏惧的心理,这种考试给学生带来的心理负面作用很大。能不能设法减轻一下学生的心理压力,减少学生对考试的畏惧感呢?我认为让学生参与出题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例如在学习完苏教版第9册语文书后,我在班上宣布:复习前的摸底测试将进行改革,考试题目由同学们提供;老师从中选出比较好的题目编成考卷,对那些入选题目的作者给予奖励。通告之后,我发现同学们都在认真准备,力争自己出的题目能被老师选中。事实上,学生在准备题目的时候,不仅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还要复习本册书的知识,学习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考试那天,我发现学生的脸上洋溢着笑容,都想看一看自己出的题目有没有被选中,是啊,学生怎能不喜欢解答自己出的题目呢?由解题者到出题者的转变,是教学模式的一个质的飞跃,是评价方式的一个发展。从以往教师出题评价学生到学生出题评价自己,有利于学生角色的转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更好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试想,积极地自主探究、自我评价的学生不正是我们教师所期待的吗?
  实践证明,要想很好地贯彻新课标的有关精神,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以实现学生的角色的转变,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在更大的范围内、更深的内涵上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车逻镇中心小学]

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
目录

  •  / 叶传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