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1291

[ 浦新伟 文选 ]   

找准突破

◇ 浦新伟

  当今,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研究较为活跃,新思想、新观点、新做法层出不穷。但小学生习作的整体水平不尽如人意。笔者认为小学作文教学现在还要做的工作是找准突破口,引导学生尽情想象,激发学生说话写话的兴趣,真正使小学生习作回归自然,从而提高整体水平。
  
  一、 句子是突破口
  
  说话中语句是表达完整意思的基本单位,写文章更是依靠句子来表达。表达不外乎四种情况:(1)没有表达出基本意思或意思表达错误,姑且概括为表述<原意(2) 基本上表达出来意思但语句平淡,即为表述=原意(3) 形象地表述意思,修辞较为生动,即为表述≥原意(4) 带有哲理意蕴地表述,有时一语双关发人深思,即为表述>原意。上述第3种第4种情况,主要在形似与神似、张力大小之别。我们知道,数学有一题多解,其实说话作文也能同一意思多种表达。如何让学生把话说具体形象生动?这是许多老师都感到困惑的问题,问题是老师能不能教学生化抽象为具体。有一位小学老师看到交上来一篇题为《学游泳》的习作,文中有一句话:“刚一走进水里,舒服极了!”老师让学生回去细细回忆,怎么个舒服,第二次交上来,学生有进步了——“光光滑滑的,舒服极了!”老师感到还有潜力可挖,启发他继续努力,第三次终于成功了——“刚一走进水里,就好像母亲用手在上上下下地抚摸着我,舒服极了!”
  
  二、 想象是桥梁
  
  习作的过程,其实就是想象的过程。马斯洛说:“几乎任何一个孩童都能在没有事先计划的情况下即兴创作一支歌、一首诗、一个舞蹈、一幅画或一个剧本、一个游戏。”这靠的是什么力量?心理学研究认为,低年级学生产生意义(包括思想、意向、情感、需要等)的主要心理结构是想象。他们正是借助于想象和幻想来理解他们生活的世界,研究和解释这个世界。作文需要想象,而低年级学生正以想象见长,所以,作文起步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在作文天地无拘无束地放飞想象”,训练的题型应拓展,除续写、补写之外,还可多进行想像型、编创型、导向型等作文训练。这样的训练,应不限字数,不限文体,不限中心,不限材料,表达上也不作过高要求,任学生思想尽情地驰骋,自由地表达,以调动他们内在的潜质。
  
  三、 讲评是调味品
  
  这个环节也非常重要。笔者认为这是学生的第二次作文,是对刚完成文字的重新认识。对小学生来讲作文需要老师反复指导。评讲是一种重要的指导,怎么评讲?有几条值得注意:.1. 老师不要定框框,硬把学生所写内容往自己框里拉,然后比照。每个学生都有认知上的差异,怎么能把学生认识和老师思想拉在一个水平上。2. 多鼓励少批评。有经验的老师上讲评课,几乎不直接指出这错那错,往往巧妙的设一些铺垫,做一点暗示,搭一层台阶,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做到“润物无声”。一位老师讲评学生习作《买新衣服》很有借鉴作用,学生原文是这样写的:
  今天是腊月二十七了,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苏州买过年穿的新衣服。到了苏州,我们走进百货大楼,上了三楼,里面的新衣服可真多啊!爸爸看见一件很适合我的衣服,我一看就说:“我要这件。”可妈妈不肯给我买,我哭了起来。爸爸说:“还是买了吧。”妈妈就给我买了。后来,我们三个人就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老师作如下课堂讲评:先请该生(称作Z)朗读自己的作文。
  师:听了刚才Z同学念的作文,同学们有什么疑问或看法吗?
  生A:这到底是一件怎样的衣服呢?
  生Z:这是一件黄色的太空棉袄,后背有大熊猫的图案。(师让生Z补充到文中再说一遍。)
  生B:妈妈为什么不给买呢?
  生Z:妈妈一看这件衣服要一百多元,就不给我买了。
  师:原来妈妈嫌衣服太贵。那你(对生Z)应怎么写呢?(生Z重复刚才的话)请同学帮他补充。
  生C:可妈妈一看那标价一百多元,就连连摇头说:“太贵了,不买,不买。”
  师:文中说:“我哭了,妈妈就给我买了,三个人就一起高高兴兴地回家了。”读到这里,同学们又有什么想法?
  生D:这么贵,妈妈都肯给我买,我一定好好学习,报答妈妈。
  生E:三人中,爸爸、妈妈买新衣服了吗?这也应该写一写。
  生Z:爸爸买了,妈妈没买。
  师:为什么妈妈没买呢?
  生Z:她说:“反正新年穿新衣服没有几天,省省算了。”
  师:你看,给“我”买了,自己却……(对生Z)当时怎么想的?(生Z沉默)。那别的同学有何感想?
  生F:妈妈多么关心孩子、爱孩子,妈妈真好。
  ……
  素质教育以人为本,注重人的积极主动全面的发展。该教师在作文指导课中,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整堂课上得生动活泼。而且在讨论中,充分挖掘了学生潜能,有效地进行分析事理、语言表达的训练,使学生增长了写作方面的知识,开阔了写作视野,提高了写作能力。更值得肯定的是,教师在讲评时始终恰到好处地予以引导、点拨,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方面的教育,把学生的发展需要同整个社会发展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讲评中,既重在对孝敬父母的品质教育,又渗透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贴切自然,远胜于空洞的说教,同时,也融合了作文的立意训练。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市教师进修学校]

找准突破
目录

  •  / 叶传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