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9212

[ 郝允龙 文选 ]   

弹词研究的回归

◇ 郝允龙

  摘 要: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弹词的研究相对薄弱,新世纪以来,人们对弹词的研究已经从文献考证、目录的整理,到了更为深入的层次。《清代弹词研究》、《清代女作家弹词研究》和《才女彻夜未眠——近代中国女性叙事文学的兴起》三部弹词研究专著,为弹词的研究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道路。
  关键词:弹词 专著 综论
  
  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弹词研究相对处于薄弱地位,存在很多学术空白等待人们去填补充实。虽然从上个世纪开始,郑振铎、胡士莹、赵景深等人着手对弹词进行研究,但只停留在弹词的文献考证、目录的整理层面。后经60年代初两位学术大师陈寅恪、郭沫若之间关于弹词《再生缘》史料及思想认识的争论,到90年代初由乐黛云先生开始的从女性视角乃至女权主义思想高度重审重要弹词作品的思想艺术,弹词才逐步被深层次地研究。
  下面笔者将本世纪05年以来出版的《清代弹词研究》、《清代女作家弹词研究》和《才女彻夜未眠——近代中国女性叙事文学的兴起》三部弹词研究专著作一综论。
  
  一、《清代弹词研究》
  
  该书于2008年3月由齐鲁书社出版,作者盛志梅,现为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老师。《清代弹词研究》分上下两编,外加附录一个。上编“清代弹词的历史发展轨迹”,共分四章即“弹词复苏期(清初)”、“清代弹词的高峰期(嘉庆、道光年间)”、“清代弹词的低谷期(咸丰、同治年间)”和“弹词的短暂复兴与最终衰落(光绪、宣统年间)”,这实际上是“清代弹词发展演变史”,对清代弹词的发展演变概况做了全面而系统的梳理。下编“清代弹词艺术散论”共有四章即“书场·书坊·书斋:清代弹词的雅化历程”、“清代弹词的文体分化、案头化过程”、“从士人‘女性化’到女性‘士人化’——对女性弹词中女扮男装现象的若干思考”和“清代弹词的江南文化特色”,这编内容侧重于“论”,作者分别对清代弹词发展过程中的“雅化”现象、代言体弹词出现并与叙事体弹词互为消长的现象、弹词作品人物塑造中“女扮男装”现象以及清代弹词的地域性所赋予的江南文化特质现象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述。附录部分为“弹词知见综录”,实际上是继胡士莹《弹词宝卷书目》之后的弹词目录集大成之作。
  《清代弹词研究》的上编虽然是论述弹词在清代的发展简史,但是将焦点集中到了弹词的复苏期、高峰期、低谷期、短暂中兴和最后衰落四期,大致如实反映出清代弹词兴衰的全貌。最重要的是,作者将清代弹词的历史表现从文体衍生发展的角度先区分为代言体弹词和叙事体弹词,然后再以二者各自不同的发展演变实际情况作为分期的确凿标准,使之成为了贯穿清代弹词发展始终的一条红线。下编作者用了两章的篇幅来深入剖析清代弹词雅化及文体分化的过程。关于文体分化,作者侧重于分析叙事体弹词与代言体弹词在文人弹词和书场弹词中逐渐分别占据“主体地位”和成为“正格”的过程,即叙事体弹词越来越文人化、小说化,代言体弹词越来越书场化、戏曲化。第三章“从士人的‘女性化’到女性‘士人化’” 对女性弹词进行了论述。作者认为:女性写作弹词的热潮出现在乾隆以后,并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弹词女作家及她们笔下的女性形象构成了一道文化风景线,女扮男装、封侯拜将是女性弹词中出现的千篇一律却又“魅力无限”的现象。这个现象蕴含着许多尖锐的社会问题,如女性与婚姻、女性与伦理、女性与政治,寄托了女作家们对性别身份及社会角色的复杂情绪。散论的最后一章,作者从文化的视角来认识弹词。主要分析了弹词的产生、演出、弹词文学创作与江南风俗的密切关系,她指出“像大鼓、子弟书就多为北方民众所喜爱,而弹词则主要是江南的休闲娱乐”。由于整个清代弹词创作队伍中,江南作家占绝大多数,因此本书断定清代弹词生存的土壤是江南,是江南的人文环境孕育、培植了它,它是江南文化的“特产”。史论结合,使该著作成为系统深入全面研究清代弹词的奠基之作,扎扎实实地将清代弹词研究往前推进了一大步。
  
  二、《清代女作家弹词研究》
  
  本著2008年5月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鲍振培,现任职于南开大学。《清代女作家弹词研究》是鲍振培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形成的专著。中国文学史上,弹词一直是作为讲唱文学研究的,在小说史上没有地位。我国女性文学史研究多关注现当代女性文学,对古代女性文学的研究较少,而且多注重诗歌。女作家弹词的研究也是对少数作品和作者的个案研究,在中国古代文学小说史上,女作家更为罕见。作者对清代300年间38种3000多万字女作家长篇弹词作品的考察,可谓第一次对清代女作家弹词创作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整理。她以女性特有的感知,论证其在中国古代妇女文学实践活动中的地位。本书填补了小说史和女性文学史研究的空白。
  《清代女作家弹词研究》建立了女性独立的文学叙事传统的创见,丰富了女性文学理论。作者以性别分析理论和方法贯穿全书,对明清女作家弹词作品内容进行分析。她关注那些弹词后面的女人、女人的个体和群体的生存形态、女性创作和女性意识产生的环境以及女性思想历史的沿革。作者着重对女作家女性意识进行了挖掘,对女作家女性意识成长环境进行了分析。在分析才女文化繁荣时,作者着重分析袁枚及隋园女弟子群体,还对文人女性化和女性文人化进行了探讨。总之,《清代女作家弹词研究》为我们认识女作家弹词小说、中国女性文学、女性文化开辟了一条蹊径,将会引发学者们的进一步探究。
  
  三、《才女彻夜未眠——近代中国女性叙事文学的兴起》
  
  该书作者胡晓真,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本书共七章: 女性小说传统的建立——阅读与创作的交织,传世欲望——女性弹词小说的自传性,女性的小说出版事业——由弹词编订家侯芝谈起,秘密花园——女作家的幽闭空间与心灵活动世代、变局与超越,父与女——女性文学想象中的晚明变局与世代传承,晚清前期的女性弹词小说——非政治文本的政治解读,凝滞与分裂——女性的仙山世界。
  本书讨论的是中国最早的女性小说家与她们的作品。以17世纪以降,尤其是18到19世纪女性创作的弹词小说为研究对象,弹词作家们透过文字跨越时空界线,用庞大的文本编织出无形的网络,借着阅读与创作的行为,形成了女性的小说传统。那似乎是一个已逝去的时代,一个与我们分隔的地区,一个我们毫无所悉的文类;但事实上,这些旧时代的女作家离我们并不如想象那般遥远。她们与现代女作家面对类似的现实与心灵问题,她们的作品更见证了女性关怀的多样与多变,而这些议题去今不远,一方面具有历史的深度,一方面吸引当代的观点。重点探讨了两方面的主题:一是女性的阅读、书写、出版与自我心灵世界中的私密欲望之间的关系;二是现实中面临着世代、变局的弹词女作家在文字世界中所表达的焦虑、困惑以及她们由此而构筑的自己的诠释系统与对应方式。全书通过对那些终夜不眠的才女作家及其作品的爬梳、整理、描述,与现代女作家所面对的类似的心灵问题遥相对应,在探寻中国最早的女性创作小说的同时,某种程度上也改写了清代小说史的面貌。
  严格来讲,2005年以后在弹词以及女性弹词的研究上没有专著。盛志梅的《清代弹词研究》虽然是2008年出版,实际上是她2002年的博士毕业论文。鲍振培的《清代女作家弹词研究》也是在她攻读博士时的研究成果《清代女作家弹词小说论稿》和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整理出版的。胡晓真的《才女彻夜未眠——近代中国女性叙事文学的兴起》一书,也早在2003年由台北的麦田出版社出版。至于这部作品和北大版有何不同,只能说一个是繁体字一个是简化字,具体内容有无变化不得而知。但是,就作者为同一人,书名一样来讲,内容应该不会相去甚远。
  
  (郝允龙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210046,江苏省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教务处 221011 )

弹词研究的回归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