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9204

[ 徐欢欢 文选 ]   

王维诗歌入选语文教材的情况分析

◇ 徐欢欢

  摘 要:王维的诗歌受到大众的欢迎。语文教材中就收录了王维的不少诗歌。笔者认为这是由于王维的诗歌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王维的诗歌适合于诗教;二、王维的诗歌具有浓郁的人情美;三、王维的诗歌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
  关键词:王维 诗歌 语文教材
  
  王维(701—761)是唐代的杰出诗人,其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被选入各种选集、教材作为唐诗的典范供人们阅读。最新版本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语文教材(见参考文献1)就选入了多首王维的诗作。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教材,一直有着广大的普及面和受众,其中入选的作品都是有着重要影响的优秀作品。以最新版本的这套教材为例,所选的王维诗作有六首。入选的其他唐代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白居易、孟浩然等,王维入选的作品数名列第二,仅次于李白、杜甫。从诗人存诗量的入选率来看,与选入的其他唐代诗人诗作相比,王维的入选率名列第二,高于李白、杜甫、孟浩然等,仅次于贺知章,其入选率较高。但贺知章存诗不多,《全唐诗》仅存15首,而两首的选入量相对于王维的六首来说,是不可等量齐观的。所以,我们可以说,在唐代的所有诗人中,王维诗歌的人气指数是最高的,受到教材编委及广大青少年的欢迎。
  列表(见文末):
  按:入选作品数量仅有1篇的唐代诗人有:林杰、张籍、王昌龄、王湾、常建、韦应物、王绩、崔颢、王勃、陈子昂、温庭筠、李贺、杨炯,其入选作品量较低,故略去不论。现存诗作的数据均来自《全唐诗》。
  王维入选的六首诗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年级上册)、《送元二使安西》(四年级上册)、《鸟鸣涧》(六年级下册)、《竹里馆》(七年级下册)、《使至塞上》(八年级上册)、《终南别业》(八年级下册)。第一首是送别诗,第二首是抒情诗,接下来的四首都是山水诗。
  王维的诗歌为何受到语文教材的推崇呢?笔者认为原因在于:
  首先,王维的诗歌适合于诗教。我国自古就有重视诗教的传统,古人说:“不学诗,无以言。”从中小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的目的来看,青少年学会阅读和鉴赏诗歌,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开阔视野,增长心智,提高文化品味,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这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古典诗歌的教学已理所当然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典诗歌,像一条横亘古今的河流,流淌着中华文学艺术的精髓,激荡着历史精魂的心曲,成为传承民族灵魂的载体。一首好的诗歌能增长人的见识,熏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境,提高人的文化修养。王维的诗歌恰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典范,如清人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序》所说,王诗浑厚大雅,“不悖乎温柔敦厚之教”。
  从题材上看,王维是以山水诗著称的,山水题材的古典诗歌,描摹自然景物所传达出的自然山川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使其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陶文鹏、韦凤娟《灵境诗心——中国古代山水诗史》中说:“山水诗在表现雄壮或优美的自然山水风景中渗透着诗人挚爱自然与人生的情怀,蕴含着诗人澄怀观道,感悟宇宙和人生奥秘的理趣,可以澡雪尘滓,陶冶心灵,升华人们的精神品格,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具有其他题材的诗歌所不可替代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接受者在感受到这种艺术美感的同时,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教育——审美教育,这种教育能够美化人的心灵,使人心向善。王维的一些诗歌,更是山水诗中的典范,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王维的山水诗数量居于他的其他各类题材的篇什之首,其中以山岳江河,风露花草,鸟兽虫鱼等大自然的事物为题材,描绘其生动的形象,艺术地反映千姿百态的自然美。这种自然山水的描绘,都是作者审美情趣的体现。正如李亮伟《涵泳大雅——王维与中国文化》中说:“山水文学作品总是作者以心灵之爱乐,审美关照山水景物之后创作出来的,是作者山水情致的表现。”而作者的审美情趣可概括为闲远、优雅。王维的山水诗以其闲远、优雅的山水审美情致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其入选的山水诗,如:“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终南别业》),“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竹里馆》),“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诗人与自然美景融为一体,悠然陶乐,甚为雅致。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则形象描写出奇异的异域风光,极为新奇,表现出诗人敏锐的审美感受能力和极强的语言艺术摹写能力。
  其次,王维诗歌具有浓郁的人情美。读王维的诗歌,我们可以常常感受到其中浓郁的情感,手足之情,交谊之情,极为深挚。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不仅道出了人间最朴实而又最深厚的兄弟情感,而且道出了所有游子的心声。“每逢佳节倍思亲”一经诗人道出,它便不再只是诗人个人的内心体验,而成为古往今来所有游子的共同心声。又如著名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无绮词丽句,易读易懂,却充满了无穷的韵味,将离别之意抒发得感人至深。因此,此诗一经形成便能产生广泛的影响,传唱千古,经久不衰。充满感情的诗歌总是能获得情感上的认同。王维诗歌中表现出的这种传统伦理美德对于读者来说,确能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德育已是中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语文教材中选入这样的诗歌是再合适不过了。
  笔者认为,王维诗歌的入选率高,还有一原因,就是其诗歌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纵观入选率排在前三位的诗人:贺知章、王维、李白,其诗都具有简单通俗的特点。而这种简单,并不是仅仅指朴素,而是一种空灵通透的美。语言上不晦涩,选取的词语都是平常的字眼,但经作者妙手天成,使人觉得无一字不美。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珠圆玉润,玲珑剔透,读之使人感受到一种极致的美感。作者正是将诗情和画意,将意与境融为一体,创造出了一个精美的艺术境界。
  王维的诗歌,因其语句清丽,意境优美,感情浓郁而作为唐诗的典范供广大青少年学习和传承。对古典文学精华的学习与传承,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能力,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净化心灵,同时,经典也因为传承而永远活在人们的心耳口目之间,得以永生。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1-9年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陈贻焮主编.增订注释全唐诗[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3]陶文鹏,韦凤娟.灵境诗心——中国古代山水诗史[M].江苏:凤凰出版社,2004.
  [4]李亮伟.涵泳大雅——王维与中国文化[M].北京:中华书局,2003.
  
  
  (徐欢欢 浙江省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315211)

王维诗歌入选语文教材的情况分析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