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弹词研究的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进一步结合,很多研究者将弹词的研究大都集中到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这一角度上,也从女性文学和女性叙事角度来重新审视弹词,为弹词研究引进了新思路。
关键词:弹词 女性意识 觉醒
弹词最突出、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它的优秀代表作品几乎都是出自女作家之手,并且其传播也多在闺阁之间进行。清代是女性创作弹词小说的高峰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女性弹词作家和作品,这些女性作品不同于以往女性作家反复吟唱爱情婚姻的闺怨之作,它们塑造了全新的女性形象,建立起了女性叙事的传统,为中国女性文学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提供了不同以往的新的东西,以其卓绝的女性意识成为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滥觞。
05年以来,我们能看到的关于弹词的研究大都集中到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这一角度上。现将该阶段研究弹词女性意识的学位论文作如下评述:
一、《寻找女性主义的文学传统——论清代女性弹词小说的女性主义文学质素及其“经典化”历程》
本文为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撰文者张娟。文章共有四章和一个附录。
第一章主要是对弹词、韵文体小说等几个重要的概念进行鉴定,对女性弹词小说的概况作了说明。指出了弹词和女性有着先天的结合。
第二章阐述了中国古代妇女观念的衍变;对女性意识与女性主义文学进行初步鉴定,并对中国古代的女性文学作了梳理;指出了清代女性弹词小说的女性主义文学质素。特别是本章的后半部分采用对比的方法将清代女性弹词中的女性形象与前代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对比;清代女性弹词中的女性意识与前代、同代女诗人、女词人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对比;清代女性弹词中的女性声音与同代反映妇女问题的作品(主要指《镜花缘》《红楼梦》等)之男性代言相对比。认为清代女作家弹词小说建立起了女性叙事的传统,为中国女性文学史或者说为整个中国文学史提供了不同以往的新的东西,以其卓绝的女性意识成为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滥觞。
第三章论述了清代女性弹词小说自诞生以来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被埋没、贬低、误读的历史及其原因探讨;在女性主义观照下清代女性弹词小说研究的日渐兴盛和逐渐被“经典化”和通过清代女性弹词小说“经典化”的过程看左右“文学经典论”的诸因素。现在在女性主义的观照下,许多研究者正致力于为女性弹词小说正名,确立它们尤其是《再生缘》作为文学经典的地位。
结语部分,作者联系现当代的才女作家,强调了为清代女性弹词小说正名使之“经典化”的重要和迫切。附录部分作者将有清一代女性弹词小说,按照年代的远近进行了梳理,为清代女性弹词的研究提供了资料。
二、《女性声音的表达——〈再生缘〉研究》
本文是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作者马晓侠。全文论述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对《再生缘》文体特点的界定。第二章是对作者、续作者及故事梗概的介绍。第三章以“性别视角”为切入口,各方面探讨了该作品的创作主旨。第四章是对原作开放性结尾的思考。
第三章为本文的核心所在,集中探讨了《再生缘》是如何传达女性声音的。作者首先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分析了女性长期以来无言、失语的处境。其次从“闲文”的角度考察作者自我呈现的叙事策略。指出《再生缘》在故事情节的“正文”之外夹插有大量所谓的“闲文”,这些文字客观再现了作者的生活面貌及生活经历。文章认为这一写作方式正是作者“自我呈现”的叙事策略,它为女性声音的表达找到了公开的出口。再次这种表达方式还表现在“女扮男装”的情节设置上。通过分析,认为孟丽君的女扮男装其实是一种“角色置换”。陈端生在女性既无表达自己语言的途径与方式,也无展示自己才干的处境下,只能借助“乔妆”的独特方式让女性进入男性的领地,继而接管男性的权力。自许有才的陈端生正是借这一叙事方式表达了其对女性权利的诉求。
三、《〈再生缘〉女性意识背后的男性意识》
此文是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作者霍彤彤。本文就《再生缘》中女性意识背后的男性意识进行了讨论。
陈端生在《再生缘》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封建时代独特的女性形象。孟丽君本身所具有的叛逆性表现了一定的女性意识,但其背后也深藏着摆脱不掉的男性意识。孟丽君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她不满于封建教条对女性的束缚,要求自主掌握命运。同时她有着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通过女扮男装的身份参与社会生活,承担社会责任,表现了女性对于历史现实的关注。但研究发现,陈端生在表现女性意识的背后,摆脱不掉深重的男性意识。陈端生的生活经历使得她的作品不可能摆脱男性意识的束缚。孟丽君道德观念中的贞节意识和忠孝意识都是被男权文化所浸染的表现;同时由于她以男性身份进入社会,使她从思想到外表都有一定的异化倾向,其行事风格也更加男性化。不但孟丽君身上有男性意识,作品中其他人物也是如此。而作品中的男性看似懦弱无能,其实是他们推动了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他们所代表的男性意识才是作品的主流。另外,作者最终还是会让孟丽君回归女性本位。女性意识的张扬最终还是会被男权意识所压抑。
这表明在整个封建大背景下,男性意识是社会的主流,女性意识的张扬逃脱不了男权文化的藩篱,陈端生所创作的形象浸染了浓厚的封建意识,其女性意识的张扬还是在男性意识层面上的实现。
四、《弹词小说论》
本文是山东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作者赵海霞。文章从明清时期女性群体性弹词创作切入,在对弹词作品梳理的基础上,从叙事、思想和价值上对弹词作品进行解析。首先对弹词小说概念进行界定,阐述其来源并论述其内容和形式,达到对弹词和弹词小说的总体性的认识。然后针对其女性创作特点,分析大量女作家涌现的原因、表现,女性创作心理及由此形成的弹词小说独特叙事手法。针对女性创文本特点,从内容上解析其独特之处,以《再生缘》为例子进一步挖掘弹词小说在内容上的特质。肯定了《再生缘》在弹词小说中的地位,对其内容和思想进行解析。认为孟丽君是女作家对权力幻想的全部,她可以超越现实社会和男性并驾齐驱,攀上巅峰领略到无限风景,甚至抛弃家庭和婚姻。然而这些必须通过女扮男装来实现,弹词小说中,易装反复出现,女性换上男装,扮成男性,是对自我的一种强化。性别的改变,是对人内涵解释的改变,只有换成男装,才能名正言顺地成为强者,同时也承受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最后在与其他小说比较中彰显其价值,并试图总结、论述对后世的影响。
五、《〈再生缘〉中女扮男装模式的渊源与拓展》
本文是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作者王海荣。《再生缘》最受人关注的就是“女扮男装”的情节模式。文章剖析了女扮男装模式的渊源与拓展,从而管中窥豹,从一个侧面来探寻女性文学的发展轨迹以及思想蜕变的多彩光芒。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加以论述:首先,介绍《再生缘》的作家陈端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其次,理清女扮男装这个文学模式的发展变化过程,从对比中找出《再生缘》中女扮男装模式所借鉴并发展的源头;再次,着重解读《再生缘》中的女扮男装情节,以孟丽君、卫勇娥为例,探讨女性性别意识觉醒后的重新省视以及相应带来的种种困惑;最后,归纳作者的创作缺憾和部分局限。
同时通过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文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重新认识了《再生缘》的文学地位与艺术成就,深入探讨了女性自强自立的精神发展面貌。本文也试图从此弹词一角,得以仰望中国女性文学之重峦叠嶂。
还有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论〈再生缘〉》,作者黄晓霞。这篇文章没有从女性意识的角度进行分析,而是从《再生缘》的人物形象、艺术成就、流传及影响三方面展开论述。这里就不再多叙。
总之,弹词集中体现了女性创作上的独特思想和意识,是研究古代女性创作心理和创作特点的珍贵材料。从近年来的这几篇弹词研究学位论文来看,研究者也从女性文学和女性叙事角度来重新审视弹词,为弹词研究引进了新思路。相信随着弹词研究的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进一步结合,会有更多更有学术价值的论文问世。
(郝允龙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210046,江苏省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2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