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追求高速高效已成为一种现代都市生活模式,但在此背后却隐藏着快与慢的对立统一。高速与迷茫的渗透,驰骋与虚无的交融,欲求与本质的迷藏,在女作家邵丽的笔下一一演绎。本文以现代都市模式背后的快与慢为基点,品评邵丽笔下都市人的生活与心理状态,解析隐藏在繁华都市背后的心灵轨迹。
关键词:《礼拜六的快行列车》 邵丽 现代都市模式 快 慢 对立统一
快节奏,已然成为现代都市的一项代言,有如一只无形的手,操纵着都市人的生活与情感。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在自知或不自知中渐渐趋于被动,成为命运的旁观者,都市模式乖巧的驯徒。都市模式快带来了资本,带来了能力,带来了效率,也带来了迷茫与虚无。在这迷茫与虚无中,都市潜在的“慢”状态应运而生。快与慢在并行中相斥,在胶着间渗透,以对立而又统一的姿态切开都市的横截面,曝光着都市模式驯养下时代浮躁而悲凉的灵魂。
小说《礼拜六的快行列车》,将现代都市模式背后的快慢矛盾一一演绎。大龄女博士以冷静的慢姿态俯瞰快节奏中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用知识驯养的思想在窥视与幻想中构筑起种种批判。然而,所有的批判恰是无奈的自嘲,自恃清高不屑于快的女博士,同样正准确无误地迈着快节奏的步伐,在都市模式中行走。一趟行程中的心理运作与思想起伏,一列火车里的千姿百态与殊途同归,展示给我们的,正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不同的状态,呈现的是相似的轨迹,这轨迹无关年龄,无关地位,无关命运,却是模式束缚下被压抑的呐喊,快慢交织中沉沦的初心。快节奏与慢姿态不断上演着对立统一,它们或相交,或相离,或相容,或相悖,扭曲着时代的本真面貌,异化着都市的价值取向。
现代都市生活模式的背后,是行为解放之快与心理定位之慢的对立统一。充实的物质力量催化了新兴的文明姿态,都市人的行为方式有了新的取向。小说中女博士早年为了学业耽误青春,过了年龄的警戒线后,又以“幽会”的方式弥补错过的岁月。两个博士有着类似的缘由与动机,在自由主义倾向的庞大借口下“顺其自然”地填补起生活的空洞。生活模式塑造了快节奏的行为解放,让两个开明的博士“相互理解”,一拍即合。而在女博士窥视与想象的设计中,列车上男人和女孩之间的关系,更是行为解放的产物。这个衣着时尚但质地粗劣、追求流行却难掩浅俗的年轻女孩,在用她的健康与鲜活换取物欲与幻想的满足,以弥补做梦与实际间的落差。行为解放的快节奏满足了他们对生活某一方面的渴求,却延缓了心理定位的进程。因而女博士觉得“这种日子被一种浑浊的、模糊不清的气息笼罩”,“总也看不清面目”,因而女孩时顺从时抵触、时伤心时欣喜,她们都在一种迷惘中不知所向地摸索,既满足于当下的行为快感,又失落于消隐的灵魂指向。在快速的行为解放背景下,放慢了心灵自省的步调,减缓了对人生角色的定位追求,体现出生活“满足”深处的空虚。都市生活模式形成了行为解放之快与心理定位之慢的对立,而它们又以一种统一的姿态推动生活模式的程式化和机械化。它们同时存在,相消相长,互为前提,将现代都市人在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浮华的焦躁感、急切的补救感、内心的虚无感暴露无遗。
现代都市知识模式的背后,是本质欲求之快与外在形式之慢的对立统一。以小说中两位博士为例,他们受过高等教育,腹藏万卷脑蕴千思。但是,果腹的知识并未能消化成理想的境界,他们只是套着身份的枷锁,时时自居“博士”应有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在内心的本质欲求方面,他们的节奏与速度时快的、世俗的、与列车上的男人和女孩无异的,但在外在形式的表现上,他们又作出高雅理性的“慢姿态”。他们持续着半明半暗、半坦然半隐晦的幽会生涯,又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博士”标榜着他们的高知识、高水准、高地位。所以,对待彼此,他们即便明察秋毫也要糊涂装傻,即便过分执着也要得过且过,“博士”划定了他们之间关系的框架——当形式与内涵无法均衡时,形式就必须大于内涵。因而,女博士在列车上就开始设计力求新颖浪漫的开场白,因而,男博士过早准备的微笑由于“在脸上逗留得太久”而显虚假。对待外界,他们又要表现出脱俗、高尚的境界,展示出与世俗虚伪的隔离。他们太擅长做准备,用被知识武装的头脑提前彩排好人生的场景,盘算好每一个步骤。在他们身上,知识没有带来精神的解放,相反形成了精神的桎梏。他们在本质欲求之快与外在形式之慢的对立统一之中,自导自演了内心世界与外在表现的剥离,把知识模式打造成自欺欺人的完美工具。
现代都市情感模式的背后,是目的追逐之快与真情感悟之慢的对立统一。小说中铺展的两条线索,两份情感,都是以目的至上的。两位博士实际上是以互相利用的方式实现心理上的“平衡”和生活上的“弥补”,他们无意于走进围城,因而无需为这目的承担责任。他们强调“爱”得多么真诚认真,虽然也明白真正的爱无需强调——因为饱浸目的感的“爱”无法保持真实,所以只能用装潢来维护体面。男人与女孩之间,同样是目的满足的交易。女孩交出了鲜活的青春,满足了自己的物欲享受;男人交出了用物质与甜言制作的诱饵,满足了自己的情欲享受。这两种情感中强烈的目的感,制约了真情的感悟与培养。太明确的目的让他们的情感过程缥缈虚幻,情感成了迷茫的空壳。目的追逐之快与真情感悟之慢的对立统一,折射出都市情感模式的病态,真实的情在明确的利面前,霎时显得苍白无力。
小说以女博士的心态流变,构建起现代都市模式背后一组组快与慢的对立统一。女博士和女孩这两个女性角色的塑造,又恰恰体现了另一个层面上的快慢矛盾。她们完全像一对反义词,却又有着密切的相通性。大龄女博士踏入情感为时已晚速度太慢,年轻女孩涉入情感又为时尚早速度太快,但无论快与慢,她们的情感状态都体现出了不和谐的因素。因为置身于模式化的都市中,她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了对命运的主宰权,充当了群体趋势的顺应者。不同的地位与行为方式,却在演绎着殊途同归的情节,这反过来又更加巩固了机械的模式。女博士眼中,女孩和男人在一起很累,“她应该跟着那摊货车的小伙子一起走,他们两个都是那么健康鲜活”,而女博士潜意识中,她和男友在一起同样很累。模式强有力的束缚造成了都市人普遍疲惫的心态、空虚的内在、孤寂的心境,逼迫他们在快与慢的挣扎中漠然掩饰,直至将掩饰训练成麻木的习惯,聊以自慰。
作者在一个故事中镶嵌另一个故事,借女博士的心理活动达到自我与他我、个体与群体交流融会的艺术效果。心理活动的零碎片段跳跃而连贯地勾勒起所有情节,绘就了现代都市快慢矛盾的鲜活形象,既是入木三分的批判书,又是发人深省的感喟调。
(林瑜洁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21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