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9219

[ 肖文灿 文选 ]   

《史记》对《红楼梦》的影响

◇ 肖文灿

  摘 要:《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一部杰作。它既是传记文学的开端和典范,又是古代散文创作的楷模,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的杰出代表,也深受《史记》的影响,特别是在人物塑造方面。本文分别从人文精神、悲剧美感和造型艺术三个方面,分析《史记》对《红楼梦》的影响,揭示《红楼梦》对于《史记》人物塑造方法的继承。
  关键词:史记 红楼梦 影响 人物塑造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意义深远的著作,不管是在历史领域还是在文学领域,它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从文学研究角度来看,它对于后世的小说、戏剧和散文等多种文体的创作都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如果说《史记》代表了中国古代散文的最高成就,那么,《红楼梦》则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最高成就。同样是具有高度含金量的文学作品,《红楼梦》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了《史记》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对于《红楼梦》的成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进一步彰显了《史记》的文学典范意义。
  《史记》对于《红楼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塑造人物方面,具体来说,又可以分为人物身上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人物身上所具有的悲剧美感及人物造型艺术三个方面。
  
  一、人文精神
  
  《史记》是一部以人物为中心来反映历史的著作,司马迁不仅在书中刻画了数量可观的人物形象,还在书中大力弘扬人文精神。《史记》所体现的人文精神是多方面的,有《李将军列传》和《项羽本纪》一类展现人物求青史留名的积极入世精神,有《淮阴侯列传》一类展现人物含屈受辱又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有《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类展现人物舍生取义又无惧无畏的牺牲精神,还有《酷吏列传》一类批判暴政酷刑又呼唤人间真情的人道主义精神。[1]还有很多层面的人文精神这里就不一一列举,通过对于《史记》中人物的解读,我们可以感受到作品深厚的人文价值。
  这种把作品的人文精神通过人物的言行体现出来的方法,对于《红楼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红楼梦》中的人文精神集中体现在人物对于命运的抗争,对于自由爱情的追求,对于封建制度的抵抗。其中,贾宝玉和林黛玉可谓是敢于挑战封建制度的勇士,他们对于婚恋自由的向往与追求,对于入世的轻蔑和淡漠,都透露出浓浓的人文精神。还有像晴雯一样,不甘“身为下贱”的出身,想要摆脱自己的阶级处境的奴仆、婢女。晴雯撕扇的行为无疑是她对宝玉训斥的抗议,更是她对于封建等级观念的控诉,还有在抄拣大观园时她倒箱子的壮举,着实让读者见识到了一个充满反叛意识的人物形象。以小见大,《红楼梦》的人文精神就在这些人物的一颦一笑、一哭一闹中得以体现。作品背后深层的意蕴也因为人文精神和人文意识的注疏而越发清晰可见。
  
  二、悲剧美感
  
  《史记》是中国古代悲剧文学的典范,书中成功塑造了一大批悲剧人物形象。韩兆琦先生曾指出,《史记》是一个悲剧英雄人物的画廊。翻开《史记》,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光彩夺目的人物形象身上大多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2]这跟司马迁的人生经历是密切相关的,司马迁的命运是悲剧性的,因此他在塑造人物时把自己对人生的深切体悟倾注了进去,使得很多英雄人物都具有强烈的悲剧美感。
  司马迁笔下的悲剧人物,有为了推行变法的吴起、商鞅,主张削藩的贾谊,他们为自己具有超前性的行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甚至献出了生命,他们死得非常壮烈;而《刺客列传》、《游侠列传》中的刺客游侠,都是具有高尚品格和献身精神的英雄,他们自身几乎没有任何缺点,属于完美型的英雄人物;还有以项羽为代表的自身具有某些弱点,并最终因为自己的弱点而死的英雄人物,死时也是慷慨壮烈的。如此种种,还有那些经历磨难却越发坚强,穷困潦倒却著书立说的人物。他们的身上所具有的悲剧美感,增添了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和厚重感,引发读者对于这些英雄人物的崇敬和惋惜。
  曹雪芹和司马迁同样命运坎坷,经历了人生重大挫折的他也满含辛酸泪,写下了极具悲剧美感的著作——《红楼梦》。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故事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两个悲剧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不是由他们自己通过抗争能够改变的,而是由当时的社会伦理、封建制度和政治力量斗争决定的,他们的悲剧命运使他们成为了文学史上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总是泪光闪闪的林妹妹因其悲悲戚戚的常态,更添了一份特色与美感,这就是人物形象身上所体现的悲剧美感。
  当然,《红楼梦》中并不只是宝玉、黛玉的爱情悲剧,它还涉及到家庭悲剧、政治悲剧等等。全书都被笼罩在一种强大的悲剧氛围中,很多主人公的死都有独特的悲剧美感,从而进一步凸显了人物个性。吞金自杀的尤二姐,挥剑自刎的尤三姐,跳井的金钏儿……她们都是作者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正因为悲剧美感,使她们更长久地存留在了读者的脑海中。这是《红楼梦》对《史记》的又一继承。
  
  三、造型艺术
  
  司马迁深谙人物形象塑造的技巧,他的人物造型艺术值得后世文学创作者仿效。《红楼梦》对于《史记》在造型艺术上的继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善于塑造大量且个性的人物形象
  《史记》记录了四千多个人物 ,其中给人印象深刻的就有一百多个。它所描写的人物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商人,涵盖各色各类人物。数量多,但是却各具姿态,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不同类型的人物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就连同类型的人物也各有各的标签。同为战国策士,苏秦的标签是发奋,张仪的标签却是狡诈。
  《红楼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多达四百八十多人,其中能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典型人物,至少也有几十个人。而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则成为千古不朽的典型形象。不仅主要人物有血有肉、个性鲜明,即使是一个丫鬟,作者也花了很大心思去刻画,使其能有自己的个性。
  (二)善于通过心理描写突出人物性格
  《史记》人物传记中有些篇章有相当深刻的人物心理描写,比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在展示蔺相如和秦昭王围绕和氏璧所进行的斗争时,将蔺相如和秦昭王二人的心理活动刻画得十分细致,突出了蔺相如的机智。
  《红楼梦》中运用心理描写的次数非常多,这对于展现人物性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林黛玉喜欢耍小性儿,常常自己在心里揣测别人的想法,显示了她多疑刻薄的性格特征。例如送宫花一个情节中,偏巧最后送了她,她就觉得是别人选剩下的才给自己。还有就是看到宝钗和湘云都有与宝玉相配的姻缘物件时,心里就颇不是滋味,生气、伤心,对宝玉耍脾气,作品中对黛玉的这些心理活动有很详细地刻画。对于其他人物,作者也是娴熟地运用心理描写。
  (三)善于运用对比互照方法描写人物
  《史记》中《伍子胥列传》就是主要通过与几个人物的对比,来描写伍子胥的独特性格。并且在不同篇目之间,有时也会用比照的方法,比如李广与卫青、霍去病的比较,就使读者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他们在出身、治军方法和战争经历等方面的不同。[3]
  而曹雪芹则善于将不同人物进行全面对照,使他们个性中的独特之处在对比中凸显出来。如林黛玉、薛宝钗两人,都是美丽多才的少女,但一个是“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有时不免矫揉造作;一个是“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有时不免尖酸刻薄。这样两个难以调和的性格在对比中,其独特性就异常鲜明地呈现出来了。还有尤二姐和尤三姐两个亲姐妹,一个善良懦弱,一个豪爽泼辣;迎春和探春,一个是“二木头”,一个是“玫瑰花”。
  (四)善于根据叙述人物特点转换文风
  《史记》中包含了五种体例,司马迁行文从容,善于选择适当的文风来描绘人物。在写到《留侯世家》时,因记的是汉初第一高人,笔调就温文尔雅;在写到《项羽本纪》时,因写的是大英雄,笔调就慷慨悲壮。[4]这反应了司马迁能够根据叙述人物的特色转换自己的文风,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红楼梦》在这一方面的显著体现是,曹雪芹能够根据人物的身份、地位、个性等写出符合实际的对白,让读者觉得这个人物理应这样说话,听他说话,就知道这个人是谁。根据角色需求,适当地转换说话的口气和写作的文风,也体现了《史记》对《红楼梦》的影响。
  《史记》作为一部传记文学名著,为我国后代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和前进的动力。通过以上三大方面的阐述,可以看出《史记》在人物塑造方面对《红楼梦》产生的重大影响,这对于《红楼梦》人物塑造的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研究二者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史记》对于后世文学创作产生的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李蕊芹,许勇强.浅论《史记》对《三国演义》的影响[J].宜宾学院学报,2007,(8).
  [3]管士光.浅草集[M].北京:中国书店,2007.
  [4]杨义.史记选评[M].长沙:岳麓书社,2006.
  [5]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肖文灿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 430079)

《史记》对《红楼梦》的影响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