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9189

  

外国游历冒险小说的特点

◇ 贾 正

  摘 要:游历冒险小说在文艺复兴至十八世纪几百年的时间里大量出现。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游历冒险小说的创作有一些共同特点,使之区别于其它类小说。本文基于叙事学中的情节角度,分析得出了游历冒险小说的表层动机、深层动机、影响游历路线的要素、对人物命运起决定影响的人物行为。
  关键词:游历冒险小说 情节 共同特点
  
  《巨人传》 [1]、《堂吉诃德》[2]、《鲁滨逊漂流记》[3]等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有漫游的经历。此类小说在文艺复兴至十八世纪的欧洲大量出现。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亢西民先生将这类小说命名为游历冒险小说。“所谓游历冒险小说是指以游历冒险人物作为主人公,通过他们一连串的游历冒险活动,展示个人的生活际遇和社会现实的一种小说类型。”[4]本文将从叙事学中的情节角度来分析游历冒险小说的一些特点。本文讨论的“情节”仅限于国内批评界普遍的看法。
  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中对情节有较为明确的看法:“情节是把在表面上看来偶然地沿着时间先后顺序出现的事件用因果关系加以解释和重组。”“情节不仅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而且要求在事件的发展中表现出人物行为的矛盾冲突,由此而揭示人物命运的变化过程。”可见,情节概念有两个组成要素,即因果逻辑关系和人物行为。笔者将据此分析游历冒险小说中的一些特点。
  游历冒险小说的共同情节是:游历多个地方。在整个游历的过程中,促使主人公出行的动机是什么?有哪些原因会影响行走路线?人物的哪些行为会引发矛盾冲突,从而对人物的命运产生影响?下面将对这些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一、小说主人公游历的动机
  
  (一)表层动机
  游历冒险小说中主人公漫游的表层动机主要有三点。分段第一、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外出。比较典型的是流浪汉小说。西班牙无名氏的《小癞子》是最早的一部流浪汉小说。小癞子失去父母,只好出外挣钱养活自己。[5]这类小说的主人公多为城市下层贫民。他们的游历动机不具有很强的主动性,多为被迫踏上漫游道路的。
  第二、为了冒险和探索世界。这类小说的出现,是处于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渴望认识世界、追求财富和知识的时代精神特征在文学上的反映。代表作品有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出身中产阶级的鲁滨逊,本可以在家过着安稳的日子,但他“从小只是喜欢胡思乱想,一心想出洋远游” [6]。后来踏上一艘驶往非洲海岸的船,成为巴西的种植园主。但他仍不满足,又与人合伙做黑奴生意,不料中途遇险,只有他一人生还,于是独自一人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生活了28年。他的家庭情况不需要他外出挣钱。“我是家里的小儿子,父母没让我学谋生的手艺”。 [7]这类小说的主人公多为中产阶级,他们游历的动机源于内心的渴望。
  第三、为了某种目的和理想。这类小说的代表作品有: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8]、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9]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10]、菲尔丁的《汤姆·琼斯》[11]、伏尔泰的《老实人》、[12]拜伦的《唐璜》[13]等。《天路历程》第一部及第二部中,主人公基督徒以及女基督徒的游历,是为了躲避目前居住的城市的灾难,去天国过幸福的生活,求得自我道德的完善。菲尔丁的《汤姆·琼斯》中,汤姆游历的目的,正如文中所说,是为了“作出唯一能表示我对奥维资先生要我顺从的事例来才成”。《老实人》中老实人在游历过程中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找到居内贡小姐,与之结婚。其他同类作品在这里就不再予于列举了。这类小说的主人公可以是社会的各个阶层,人物出行有明确目的。
  (二)深层动机
  深层动机的提出是从作者角度而言的,即作者为什么安排主人公游历。
  游历冒险小说中主人公漫游的深层动机主要有两点。第一、讽喻现实。比如,《巨人传》猛烈地抨击了天主教会、封建司法。第二、承载时代精神,表达作家所在阶级的观点。游历冒险小说大量出现的时期,正是文艺复兴运动轰轰烈烈进行的时期。代表作品如《鲁滨逊漂流记》、《杰克上校》[14]、《辛格尔顿船长》[15]等。
  上面的两点可以看成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即人们面对一个突然展开的新世界,对此有不同的反应:或者批判不合理的旧制度,或者赞扬先进阶级的力量。
  
  二、影响游历路线的要素
  
  有了出发的动机,是不是就足够支持主人公走那么多个地方?有哪些原因会影响主人公行走的路线?以下将对这些因素做一大概分析。
  影响行走路线的内部原因主要是主人公的性格、毅力。《鲁滨逊漂流记》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从文中可以清楚的看到主人公性格对其游历生涯的影响。“我尽情喝酒胡闹,把对自己过去行为的忏悔与反省以及对未来下的决心,统统丢到九霄云外去了。”[16]于是,他继续留在船上。之后几经波折,成为巴西的种植园主。本可以安稳的过日子,但就如主人公所说,“我这个人真是命里注定自取灭亡,竟然抵御不了这种提议的诱惑,就像我当初一心要周游世界而不听父亲的忠告一样” [17]。他抵御不了诱惑,于是踏上去几内亚偷运黑奴的道路。关于主人公的毅力对游历的影响,《堂吉诃德》中那个多次受重伤被送回家,但伤好后又再次出游的堂吉诃德,对此有很好的诠释。
  影响行走路线的外部原因主要有:风浪(《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唐璜》《巨人传》《老实人》等等)、战乱(《唐璜》、《老实人》、《巨人传》等等)、他人(《天路历程》《唐璜》《弃儿汤姆·琼斯史》等等)。总之,大概是这样的:在海上的时候,往往会遇到风暴,主人公大难不死,到了另一个地方,然后围绕这个地点形成情节圈。在陆地的时候,主人公可能遭遇战乱(包括各种意外事故),他们的身份或者是底层士兵或者是其中一方的领军,战争过后主人公所在的地点也随之发生改变;在陆地的时候,主人公可能没遇到战乱,但是一定会遇到对其施加正反影响的人物,其所在地点因此而发生改变。
  以上是对影响主人公行走路线的原因的分析。内外原因共同促成了游历过程的持续进行。
  以上所有的分析都是针对情节概念的这个要素而言的,即按照因果逻辑组织事件。前面分析的是整个游历冒险过程(从决定出发到走过一个个地方)中的大致原因,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游历冒险行为的发生。以下来分析对主人公的命运产生决定性影响的人物行为,看看典型的有哪几种。
  
  三、对人物命运起决定性影响的人物行为
  
  笔者认为,能够同外界发生矛盾冲突,从而改变人物命运的人物行为主要有两种。
  第一、与外界环境不和谐的人物行为。这类作品往往具有讽刺批判意义。主人公只有两种最终命运,即要么被环境同化,放弃自己以前的观点和行为方式,像周围人一样地生活;要么离开这种环境,包括死去。比如,《小癞子》中的小癞子开始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子,经过生活的磨练,他最后成为一个老练、狡猾的骗子手。《堂吉诃德》中的主人公,为自己愚蠢不符合实际的行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第二、积极开拓外界环境的人物行为。这类作品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本质特征。其中主人公的命运是乐观的,作品基调是昂扬的。代表作品如《鲁滨逊漂流记》。
  以上是对决定人物命运的人物行为的分析。总的来说,人物与环境发生冲突只有两种结果,即要么败给环境,要么战胜环境。
  
  参考文献:
  [1]拉伯雷著,成钰亭译.巨人传[Z].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2]塞万提斯著,杨绛译.堂吉诃德(上、下)[Z].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3][6][7][16][17]笛福著,郭建中译.鲁滨逊漂流记[Z].上海:译林出版社,2001.
  [4]亢西民.西方小说形态论纲[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9.
  [5]郑克鲁.外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塞万提斯著,杨绛译.堂吉诃德(上、下)[Z].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9]约翰·班扬著,西海译.天路历程[Z].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10]乔纳森·斯威夫特著,孙予译.格列佛游记[Z].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11]亨利·菲尔丁著,张谷若译.弃儿汤姆·琼斯史[Z].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12]李瑜青主编.伏尔泰哲理美文集[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
  [13]拜伦著,查良铮译.唐璜[Z].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14][15]朱维之,崔宝衡.外国文学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18]李为炜.十九世纪前游历小说的文体流变(硕士论文).
  [19]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贾正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710062)

外国游历冒险小说的特点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