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9184

[ 庄庆娟 文选 ]   

用行动书写生命传奇

◇ 庄庆娟

  捧读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传记《伟大的悲剧》,相信每一位读者都会为斯科特等五位探险家悲壮的传奇壮举而震撼。解读文中所蕴含的“伟大”之处,又会让我们的心灵获得长足的收获。
  冰雪覆盖的南极,吸引了一批批勇敢的探险家。1911年底,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和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为了“争取国家的荣誉”,在南极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又令人心酸的角逐。结果,阿蒙森队于1911年12月11日到达南极,捷足先登,并顺利班师。斯科特队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在1912年1月18日到达了南极点,却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5个星期。在返程的路上,由于遭到突然到来的罕见恶劣天气的袭击,在与严寒苦苦搏斗了两个多月,终因供给不足饥寒交迫体力不支,不幸长眠于皑皑冰雪之中。故事的结局无疑是悲剧,但尽管他们失败了,可他们仍然是英雄,因为他们在用行动书写着生命传奇中孕育的“伟大”,失败的英雄身上永远闪烁着崇高的精神光芒。
  
  一、伟大的诚信
  
  斯科特带领的英国探险队满怀雄心壮志向南极点出发,眼看胜利在望了,可是从雪地上遗留的残迹,他们极其不情愿地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人,激昂的心顿时变得极度沮丧和悲哀。
  “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
  斯科特面对挪威国旗的“耀武扬威”,不仅没有升腾起对对手的嫉妒之心,反而很冷静地接受了为阿蒙森作证的职责。“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也许有人会笑他傻。是的,如果他有一个私心的闪念,毁掉阿蒙森留下的一切,那么,谁是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人,将是永远的谜。但是斯科特明白,自己所付出的艰辛代价,阿蒙森也同样付出了,那面飘扬的挪威国旗背后,也凝聚了阿蒙森和他的伙伴们数年的心血、一生的梦想,这是他们应得的荣耀,贬低他们,同样也贬低了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斯科特勇敢地接受了为“第一名”作证的使命。
  我们不能不为他的正视现实,勇于承认失败,诚实、守信的崇高心灵所感动。斯科特要为阿蒙森作证,已超出了个人荣誉的范畴,他不仅是为个人作证,更是为人类征服自然的壮举作证。他把这当作义不容辞的“职责”——他成就了阿蒙森,也成就了自己,成就了历史。
  斯科特尽管失去了梦寐以求的荣誉,但是内心的绝望和痛苦,并没有让他丧失高贵的人格和探险家的诚信。
  
  二、伟大的友情
  
  审视茨威格在传记中描绘的一个个悲壮的画面,我们会为英雄们共同抗拒死亡的坚强和彼此兄弟般的情谊而心潮激荡。当埃文斯精神失常之后,同伴们并没有抛弃他,而是坚持带着他,直到他最后冻死;当奥茨要求同伴把他永远留在睡袋里时,同伴们“坚决拒绝了这个主意”。
  斯科特的日记里记载了一个感人的细节:“奥茨的脚状况依然很差,昨天晚上有一只脚肿得很高。上午有一段路面状况稍好一些,我们走了5小时,雪橇翻了两次,我们徒步拖运,走了55英里,我们谁也没有预料到会有这样的低温,而低温对威尔逊的影响最大,这主要是因为他总是牺牲自己的体温去为奥茨暖脚。” 威尔逊不仅忙着采集岩石样品,还为受了脚伤的奥茨暖脚,在这严寒的冰天雪地,威尔逊是在用生命为奥茨取暖啊!
  奥茨为了不拖累同伴,毅然走向了暴风雪,“象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面对死亡,奥茨没有苦苦的哀求,没有对自己的不幸抱怨。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无畏死神、为同伴的生存而自我了结的硬汉。
  他的视死如归,镇定与从容,来自于对同伴的强烈真挚的爱。虽然奥茨只对同伴说了一句很平淡的告别的话:“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呆一些时候。” 但是,我们可以揣测,他的心里可能翻滚着千言万语,他一定在内心虔诚地为同伴默默祈祷。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斯科特还象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这句话读来催人泪下。当被死神眷顾的时候,斯科特和威尔逊不离不弃,亲兄弟似的搂在一起,这是他们被永远定格了的最后的形象。
  没有人知道临死之前,他们想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但是从保留到最后的动作中,可以看出他们不是死在心灵的沙漠里,伴随他们到达天国的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爱心。在冷如冰窟的南极,这是他们唯一感受到的温暖,带着这份沉甸甸的友情,他们在走向天国的道路上不再寂寞,因为他们身上有着博爱的情怀,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三、伟大的事业心
  
  南极点是斯科特队整个探险活动的真正目的地,但全队24名队员中,只有5人参加了这最后的远征。阿普斯利·彻里—加勒德是当年参加南极探险的斯科特队的24名成员之一,他所著的《世界上最糟糕的旅行》一书,是根据自己两年半的旅途上所写的日记和斯科特在内的其他成员的日记撰写而成的,其内容翔实细致生动。他在这本书中谈到:“斯科特探险队有一半成员是科学家,沿途都在兢兢业业地工作。更重要的理由是,驱使人们去南极的真正动力是精神上的需要,包括对新知识的渴望,也包括战胜自身弱点的愿望。”“斯科特的声望并不是来自他征服了南极。而是他到达了一块新大陆,找出了在那里行驶的方法,并把有关新大陆的知识带给了全世界。”
  茨威格在《伟大的悲剧》中真实地叙述了“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他还在继续进行着自己的科学观察。他的雪橇上,除了一切必需的载重外,还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在极端疲惫、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威尔逊依然拖着这些岩石走了三四十天,在整个探险过程中,他乘雪橇走过的旅程比任何其他活下来的人都要远。
  “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士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
  酷寒甚、路途遥、食物缺、燃料少,冰冻、飞雪、风暴肆虐,在阴森森的茫茫雪原,正是有了这种伟大的事业心,斯科特们才能坚强不屈,艰难跋涉,最终给我们留下了南极考察的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如岩石样品、底片、电影胶片、书信等,为后来的南极科学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探险者去拥抱南极这块神秘的土地。
  
  四、伟大的爱国心
  
  百年前,斯科特去南极的最初目的就是“去争取国家的荣誉”。当斯科特还在新西兰为南极征服之旅筹措资金时,阿蒙森已经颇为绅士地发来电报告知:“请允许我通知您我已经向南极进军,阿蒙森”。得知挪威人阿蒙森要“和他争取第一个揭开顽冥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并发现阿蒙森的营地比自己的营地更向南极点靠近了110公里时,斯科特完全惊呆了,但是他没有气馁。“为了大英帝国的荣誉,我必须振作起来!”他在日记中写道,于是他们匆忙提前出发。
  当斯科特把联合王国国旗插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的时候,他感到的是痛苦和害怕。站在南极点上,全然没有当初的热情,没有预想的欢呼,满眼的只是“毛骨悚然的单调”。“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还是夜不成眠。”尽管失望、痛苦、悲伤,但也可以看出斯科特是多么渴望自己祖国的国旗第一个插在南极点的土地上,多么渴望成为祖国的骄傲啊!
  在寒风凛冽的南极帐篷里,当斯科特意识到自己再也走不出这冰雪高原,再也无法回到自己的祖国时,他给英国公众写下了一封绝命书。“我对这次探险毫无悔意,因为它显示英国人能吃苦耐劳,互相帮助,并一如既往,能以坚忍不拔的伟大毅力去面对死亡的精神”,“我们是为了祖国的光荣而自愿献身于这项事业。”
  死亡在即,他没有丝毫悲哀绝望的情绪,仿佛信中也渗透着那没有生命的天空下清澈的空气。信中他谈到自己时非常谦逊,但谈到整个民族时却充满无比的自豪,他说,在这样的时刻,他为自己是这个民族的儿子,一个称得上儿子的人而感到欢欣鼓舞。他的爱国之情在与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而升华,从而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无比高尚。斯科特的爱心和顽强,让人们感动,让人们钦佩。
  斯科特领导的英国探险队的英勇经历和悲壮事迹,在南极探险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斯科特不是马背上的将军,却是人类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英雄,斯科特被英国人称为20世纪初探险时代的伟大英雄,他是英国一个时代的民族精神的象征。为了纪念他,1957年,美国把建在南极点的科学考察站命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
  《伟大的悲剧》中,有梦想的破碎、生命的毁灭、荣誉的痛失,但那是壮丽的毁灭,虽死犹生,虽败犹荣。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以独特的眼光敏锐地捕捉到斯科特等探险家身上的精神价值,用真挚生动的文笔讴歌了他们平凡中的伟大,困顿中的不屈。斯科特们高尚的品格和人性的光辉,已经成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五位英雄用行动书写的生命传奇,永远激励着人们奋然前行!
  
  (庄庆娟 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 250300)

用行动书写生命传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