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金岳霖先生》中有这样一处细节描写: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了一次客,老朋友收到通知,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我对这一处细节描写印象颇深。“今天是徽因的生日”,乍看似乎很平淡的一句话,深思却含义隽永。对金先生来说,本来请老朋友小聚应是平常之举,而此次请客意义却非比寻常。
首先,从请客的地点来看,是“北京饭店”,光听饭店的名号,就可以想见档次之高,如果金先生不说请客的理由,以常理推断,金先生一定是有什么喜事值得庆贺,请老朋友们分享,但是事实竟是“今天是徽因的生日”,深知内情的老朋友知道,此时的林徽因早已作古,为一个已经作古的人过生日,还大张旗鼓地请老朋友,内心深处该有怎样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
其次,从金先生的称呼来看,不称“林徽因”,而称“徽因”,可见亲切之情溢于言表,如同称呼自己的兄弟姐妹妻子儿女一般,字里行间融入了爱与亲情。
再次,从“生日”二字来看,站在读者的角度,如果不了解林徽因已经故去的现实,一定误以为林徽因尚在人世,金先生请朋友们共同为她庆祝生日,那应该是可喜可贺的。但面对林徽因已经逝去的事实,金先生依然为她过生日,我想金先生一定用意颇深。试想,金先生为什么不在林徽因祭日这一天请客,以纪念故去的人,这本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却偏偏选择在林徽因的生日这天请客?我想林徽因一定活在金先生的心中,无论林徽因逝去多少年,都会依然鲜活地存在于金先生的生命中,所以金先生万不会把心爱之人的祭日放在心上,不仅不会放在心上,还要刻意在大脑中消除“祭日”这个概念。那是怎样一种刻骨铭心的爱呀!那是怎样一种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守望!
回顾金岳霖先生与林徽因的爱情经历,或许让我们更能理解金先生的心声。
金先生对林徽因可谓一见倾心,对林徽因的人品才华赞羡至极,十分呵护;林徽因对金岳霖同样十分钦佩敬爱,他们之间的心灵沟通可谓非同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彼此间的感情越来越深,已到了心心相印,难舍难离的程度。但是在各自领域中同是一代宗师的徐志摩、梁思成也同时爱上了林徽因,怎么办?梁思成想了一夜,反复的把三个人放在天平上衡量,觉得自己尽管在文学艺术上有一定的修养,但比不上金岳霖。第二天他跟林徽因说了,同时还说,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你们永远幸福。当林徽因把这话告诉了金岳霖,金岳霖说,思成能说这个话,可见他真正爱你,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退出。金岳霖的主动退出成全了梁思成和林徽因,从此金岳霖把最诚挚的爱珍藏在内心深处,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爱了林徽因一生。他以柏拉图式的爱恋,与胸襟开阔的梁思成一起共同尊重和呵护着林徽因。后来林徽因患有严重的肺结核卧床不起,生活极度艰难困苦,金岳霖就买些小鸡饲养,盼望生下蛋来为林徽因补养身体。作家徐鲁在《哲学家的爱》一文中就曾经提到:“金岳霖先生对林徽因爱得很执着。那时林徽因患有肺病,身体不好。有人曾亲眼看见金先生体贴入微地给林端来一盘蛋糕。那年头,蛋糕是个稀罕物,只有哈德门的法国面包房和东安市场的吉士林才能买到那么好的蛋糕。”这种呵护不是亲情胜似亲情。
用“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来形容金岳霖对林徽因的痴恋,一点都不为过。因为迷恋林徽因,金岳霖终身未娶。林徽因去世后,金岳霖依然独处,时常去给徽因扫墓。
柏拉图有句名言:理性是灵魂最高贵的因素。金岳霖用浪漫的一生,诠释了他对林徽因最高贵的爱。
现在再来理解金先生请客的理由“今天是徽因的生日”,短短的八个字,字字是爱,是心的呼唤,是一颗心对爱的坚守,我不禁为金先生灵魂的伟大、精神的崇高而喝彩!
李冬霞,教师,现居江苏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