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进入课堂,它对当前的语文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合理地在语文教学程序中运用各种教育媒体,可以控制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增加课堂容量,做到声形同步,扩大教学的时空领域,加速学生认识过程,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做到寓教于乐,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思维速度与品质。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 运用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它对当前的语文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媒体资源,可以增加课堂容量,做到声形同步,扩大教学的时空领域,加速学生认识过程,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知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就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的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谈几点粗浅认识,供大家参考。
一.利用现代技术将知识形象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一课时,由于小学生缺乏对“庐山”的直接感受,再加上古诗语言精炼,含意深奥,富有韵律。所以,对诗中抽象的诗句难以理解,针对这种情况,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分层次、多角度地观察庐山的山峰特点和瀑布的景色:“香庐峰冉冉升起白烟,白烟缭绕在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耀下,远远望去好像万缕紫色的云霞,气势磅礴的瀑布像飞一样从山上直泻下来。”这样学生形成了对庐山的整体感知。再具体讲读诗中“生紫烟”、“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落”等词,学生就容易接受和理解。利用电教媒体实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感知,可以有效地扩大学生直接经验范围,使之在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上,把教学深入下去,接着用多媒体表现“横看”与“侧看”的不同,并产生与诗人一致的情感体验。如此,一个个呆板的文字符号被激活成鲜明形象的画面,极大程度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语文课,教师边讲边板书,板书所占的时间多,常常课堂时间不够用。而使用现代教育媒体教学,上课时教师只要按程序将事先设计好的板书内容在屏幕上显示即可,不仅省时而且整洁规范,效果远远超过板书,教师还可增加授课内容,提高知识密度。与此同时,现代教育媒体具有视听交互功能,它可以把大量学生必须了解的信息,以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的情绪处于亢奋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容易接受知识,容易沉浸在情感的熏陶中,而且读写说这本来较难达到理想效果的能力训练在现代教育媒体教学中往往变得易于接受。例如《九寨沟》教学中,我巧妙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抓住九寨沟的五花海、五彩池的神秘、各种珍稀动物等创设特定的情境,播放九寨沟风光片,让学生耳目一新,学习趣味大增,教学效果明显的提高。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拓学生视野,将美育融入教学
“在现代化教学中,没有美育是不成的。”选入课本中的课文,大多是思想性、艺术性较强的精品,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感受和研讨课文的美。如果单纯靠老师讲解,我想学生的理解是有些模糊的、抽象的,而借助现代教育媒体则能化抽象为具象,将美育有效融入教学。
例如,在教学《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时,由于这是一篇文辞简练的通讯报道,仅靠文本,学生的学习会遇到不少障碍,很难有这种情感体验。仅用常规的教学手段,也难以实现情景的再现,激起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一开始,我播放《为了谁》的音乐,优美的旋律调动了学生的听觉感官,他们久久地沉浸在乐曲声中,较好地实现了通感共鸣的目的,使学生受到了熏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中灾情的危急,我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洪水肆虐的情景以及解放军战士们舍命保卫大堤的录像、图片,丰富的音像资料填补了文字描述的不足,化抽象为直观,激发了学生对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录像、投影、录音、音乐等教育资源,可以生动而充分地展现课文的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使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审美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
高二静,教师,现居江苏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