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要改观现在的语文教学状况,接受新课标理念,势必引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从教学反思中改变旧的教学观念;从备课、上课等基本环节纠正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跨入语文教学新境界。
关键词:课改 教学反思 语文教师
基础教育课改轰轰烈烈地在开展着。语文作为龙头学科在课改中肩负着重要责任,而许多语文教师却在课改中踟蹰不前或茫然不知所从。那么,语文教师如何走出困境跟上课改的步伐,笔者以为:要学会教学反思。
一.备课反思,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大备课观
备课,顾名思义,就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做准备的过程。而在教学实践中,备课往往被曲解成了备教案。在学校管理中,往往把教师的备课紧盯在写教案上:谁的教案写得详细,项目填得齐全,那谁的备课就充分、认真。记得一位教师一学期写了6大本教案,可教学成绩在全县却是垫底的。这种教案往往是从教师的教学需求出发来进行设计的,是单一的,静态的、大一统的流水线。教师在写教案时考虑的是自己如何教,而不是学生如何学。
新课改形势下的备课应是遵循以学生为本、立足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的广义的备课——备课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它包含师生阅历;它以教材、课堂教学为核心,向师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辐射;包含有形的书面教案及无形的融入教师心田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及教学机智与激情。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上了一节公开课后感慨到:他这节课表面上只花了15分钟准备,实际上却是我一生的准备。在“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的三要素中,大纲和教材一经确立就相对稳定,所以备学生永远是关键。新课标下的备课可以用“教师搭台;学生唱戏”这句话来概括。“搭台”就是教师要洞悉学生心理和时代精神,构建适合学生智力发展的问题情境,以便有效地组织学生“唱戏”。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要变单一知识目标为多元目标。语文教学不应单纯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而应该让学生在“三维”方面都有所提高。要变固定目标为开放目标,教师要设身处地地关注、呵护、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自主学习和探究。
二.课堂反思,放飞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想
1、课堂实施由严守文本向超文本变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珍视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允许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阅历对教材进行更多的延伸、迁移、拓展。可在现行的课堂中,不少教师却用师道扼杀学生的个性体验。例如,有位老师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有一个学生对鲁迅在三味书屋的生活枯燥乏味提出疑义。认为三味书屋的生活也有成长的欢乐,比如孩子们在后花园的玩耍,以及鲁迅学习的进步等。可是老师却认为该生的回答错误,简直不可思议。学生的疑义代表了创新思维,要视其具体情况而论,不能一概否决。
应当说,“异见”的产生说明这个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积淀,经验背景,对文本进行了独立的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思考,产生了独特的感受。可教师没有珍视,掐灭了学生在创造性地解读文本时迸溅出的智慧火花。这就是只知道囿于教材而没有把教材当例子教的典型标本。
2、真正理解自主互动学习的内涵。新课改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于是乎,有的教师便不敢“多言”,唯恐因循了“满堂灌”“满堂问”的老路,一切都让学生自己说了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任之自流。所以我认为,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但当学生理解出现错误时教师还是要及时加以引导纠正。让学生敢说,不等于让学生无原则地乱说。
那些略有点难度的文章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已品读、感悟;真有难度学生理解不透的文章还是应重视教师的“桥梁”作用。必要时,教师可以把学生“扶上马送一程”。教师既要放手,又要学会宏观调控。就如在杜郎口中学课堂的所见:在众多听课老师的包围下,学生旁若无人,或放声朗读,或小组高声讨论,或激情表演,真实准确的反映了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原则的实质还在于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空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惟此,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才是有价值的。
语文教师只有真正的学会了教学反思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师只有真正的学会了教学反思才能发展和提升自己,顺应课改的大潮。
曹辉,江苏省运河中学初中部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