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构建和谐校园,作为国家战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地应着力解决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这是个大课题,作秀不行,千人一腔恐怕也难济事,就像真功夫练成的京腔、秦腔、越调一样,因为丰富多彩而又风格迥异,才构成戏曲芳香四溢的百花园。所以,大家都在探讨构建和谐校园,场面喧闹热烈还不够,还要努力构建切合自身实际又有个性张力的和谐校园。
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其特点和魅力就在于创办图书室文化。
一.学校是学生生活的第二家园,图书室则是学生的精神乐园。
1、生活也是大事业,阅读是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生活质量提高了,文化品位提升了,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就如虎添翼。
2、学生生活是不是快乐,是不是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否充实,书籍正好为学生提供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精神食粮。学生阅读书籍就可以与作品交流,与大师对话,和人类崇高的文化拥抱。
3、阅读是一种静的陶醉,体育是一种动的伸张。动静结合,课外文体活动相互补充,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演绎出柔和而豪迈的和谐生活旋律,使不同性格爱好的学生各尽其宜、各得其所。
二.书籍能发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巨大作用。
1、教育学生不能像刷油漆那样,油漆一干,就成了两张皮。而应像腌制咸菜,让盐浸润于菜肴之内,时间一到自然酸脆可口,这恰恰是书的功能。
2、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确实是一条求知途径。但那样学生往往是被动的、受制的,有时不想听不愿|听,还必须坚持下去。如果在一定范围内让学生角色发生转移,让学生在读书学习的戏剧里担任主角,就如同现成的馒头完全没有必要别人喂,他们会感到格外轻松,学习的主动性也会更强。
3、学生自己激发了浓厚的兴趣,学习效率必定大为提高。更为重要的是,这会形成动力源泉,学生自然而然地把握怎么为人,怎么处事;怀着感恩的心,担负其一种责任。并由此产生一种信念,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学校,把社会看成自己的归属,把成功当成自己的终极目标。
三.图书室的文化氛围会放射出一种无形的制约力,从而规范师生的言行,平衡协调师生的心理。
1、图书室是一个文化殿堂,来阅读的学生都怀着虔诚的情感。衣冠不整、蓬头垢面当然不好意思入座,高声喧哗、追逐嬉闹也不会有市场,损坏图书、甚至手脚不干净更会遭到道德谴责。
2、这里又是宁静的处所,除了笔抄的声响,就是心灵的低语,更谈不上贫富尊卑的差别,彼此完全平等。学优生能找到名师相教,学困生也能找到自己的精神偶像;养尊处优的学生能吸收大量钙质医治软骨病,物质条件差的学生也能寻求强效药方注入强心剂。
3、师生同室阅览,会产生一种激励氛围。教师的充电会感召学生来加油,学生的自励会促使教师去更高追求。故而造成一种学术气氛,形成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
四.学生经常阅读图书还可以给课堂提供强力支持,丰富并深化课堂教学。
l、把一切教给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把一切学到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图书室乃是天然良所,在这里,学生找到除教师之外的另一个知音和益友,便会远离校外不健康的娱乐文化诱惑;教师也从牌桌走向书桌,到书籍的大海里遨游。一句话,这可让师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探索发挥到极致,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专业化水平大为提高,从而解开更多的未知之谜。
2、课型的转变也让学生喜闻乐见。讲授课必不可少,阅读课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这更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学到技巧、增长智慧,更好地训练学生的心理、意志、能力,也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思维更活跃;教师灵活的教学技巧也能得到更好的体现。
3、深厚的文化积淀还能让人反思教和学。文化千姿百态,不断碰撞和融合,方式异彩纷呈。教学要因时而动,因材施教,善于发现和雕琢;学习也要深耕细作,借石攻玉,勤于总结和完善。这一切,只有多读敏思,才能洞幽烛微。
李发兵,教师,现居湖北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