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古诗鉴赏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鉴赏一首古诗,体会一首古诗的神韵,需要调动一生的阅历。古诗难教,原因很多,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把一首诗分为若干个层次,在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讲解不同层次的内容,而不再去片面地追求所谓的讲解专、讲解深了。
关键词:古诗鉴赏 情感 意蕴
鉴赏古诗,好比鉴赏美玉,那需要独特的眼光。鉴赏一首古诗,体会一首古诗的神韵,需要调动一生的阅历。学生的阅历是有限的,如何带领学生去鉴赏古诗,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道难题。有一首诗叫《静夜思》,这首诗因为太简单,初中课本就不再收录了。我认为,像这样经典的古诗,小学生要读,初中生要读,高中生要读,大学生要读。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文化层次,不同的情感经验,能读出诗中不同的东西。学生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原来我是这样长大的,原来一首小诗有这么深的意蕴。一首小诗成了人一生情感的见证。
初中生读这首诗和小学生就不同了,初中的孩子身体在发育,情感也在发育,想象很丰富,这首诗恰好有一个特点,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把这首诗写在黑板上,孩子们一定一起喊:“学过了,小学就学过了。”然后大家一起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初中老师可以这样引导:“人有眼睛,眼睛能看到很多东西,诗也有眼睛,从诗的眼睛里,也能看到很多东西。请问,这首诗的眼睛是哪一个字?”“是思”,“是思,那李白所思为何?”李白究竟想到什么?孩子们会争论,有的说想到了母亲,有的说想到了女儿,有的说想到了妻子,孩子们都认为自己说的对,最后只能请老师评判。老师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欣赏古诗:“古诗之所以美,就是因为它能引起我们想象,而且所想的是最美好的东西。每个人的情感体验不同,每个人都能从诗中发现属于自己的情感。学生们所说的想起的三个人,代表三种情感,母子情,父女情,夫妻情,哪一种情感都是最美好的,哪一种情感都能深深打动我们。但我们的感情是不断变化的,有时会以其中一种感情为主,所以,同学们说的都对,想起谁那是个人的情感,没有对错之分。”
在一节高中语文课上,我先把这首诗写在讲义上,每人发一张,我说这节课我们来学这首诗,大家先和我一起念一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念完诗,学生莫名其妙,我问学生理不理解这首诗,没有一个学生回答我,好像我是在嘲弄他们。我告诉他们这首诗是经典,真正的经典值得我们读一辈子,这首诗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月和故乡有什么关系?学生们回答了这样三种:1.月亮可以寄托相思,比如李白有这样两句诗:“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2.月亮的圆可以让人感伤一家人的不团圆,苏轼有句“何事偏向别时圆。”3.月亮就像月老一样,他手中的红线一头牵着李白,一头牵着故乡。分析出这么多关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发现这些都是他们没注意的,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我跟学生们说:“故乡和明月是什么关系?我来说说我的体验,也许对你们理解这首诗有帮助。我小的时候生活在农村,我的童年是寂寞的,那时候农村还没有通电,一到晚上小孩子就被按在床上睡觉。只有月亮出来,我们才能出去玩,月亮是什么?月亮是我小时候认识的第一个小伙伴。看到月亮,就是看到我童年的朋友,看到自己童年的朋友,当然就会想起故乡,而这个故乡并不是现在的故乡,也不是成人眼中的故乡,是童年眼中的那个故乡。”
我跟大学生也讲过这首诗,我问他们:“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小学你们读过,初中你们读过,高中你们读过,当时,你们懂吗?”学生们直咂嘴:“听您这么一说,当时还真不懂。”为什么?“纸上得来终觉浅”,中小学生没有这种情感经验,大学生离家千里,孤身一人,漂泊在外,吟这首诗,那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在语文教学中,古诗难教,原因有三:1.理解古诗需要情感经验,学生缺少这种经验。2.古诗的文学性极强,想象特别丰富,学生难以捕捉。3.古诗意蕴深邃,得用心品味。也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会把一首诗分为若干个层次,在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讲解不同层次的内容,而不再去片面地追求所谓的讲解专、讲解深了。
李红兵,教师,现居江苏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