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12期 ID: 156415

[ 王宗群 文选 ]   

语文之路在脚下

◇ 王宗群

   学好语文有方法。很多年前我看过一个数字读书法,印象深刻,现略作修改,介绍给大家:一手好字,二百篇古文,三百首唐诗,四大名著,五十部经典影视作品,六部经典,七项全能,八面受敌。
   一手好字,小而言之,关乎形象;大而言之,关乎前途。
   二百篇古文,可以《古文观止》为蓝本,参考其他选本,熟读成诵。伍立扬在《文字灵幻》中说:“古文历千年之久,老而成精,凝聚深郁,其色正,其光永,其味妙,其境高,历久弥新,令人研磨不尽。”张志公在《怎样过语文关》中说:“古今中外,善于写作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肚子里装着几百篇好文章的。”余光中称自己的国文启蒙是由吟咏古文开始的。古文就是语文学习的排骨汤,常喝大补。
   三百首唐诗,可以《唐诗三百首》为依托,参阅《古诗今选》、《千家诗》、《唐诗选》、《经典唐诗》等,同样熟读成诵。读读背背,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诗文都可以按题材、风格、手法等标准分类研读。比如古诗,我们可以把它分成:“春的精神”、“秋的况味”、“花的表情”、“雪的韵致”、“月的光辉”、“竹的气节”、“别的滋味”、“非常乡愁”、“边塞诗风”、“咏物言志”、“题赠唱和”等。
   四大名著真正是经典中的经典,应当读三遍以上。读这种大书适宜八面受敌法,情节、人物、语言、谋篇、布局、剪裁、思想、格调、知识等都值得研究研究。余光中说得很好,读这些书,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把中文摸熟弄通。
   五十部经典影视作品,应以最经典的电影作品为主,还可涉猎电视诗歌散文、子午书简、百家讲坛、清明诗会、快乐驿站、国宝档案、动物世界等栏目。《唐之韵》、《诗人毛泽东》、《话说长江》等专题片也不容忽视,它们的台词、朗读、画面、以及背景音乐都相当棒。《唐之韵》的解说词之“千古唐诗”入选了2007年宜昌市中考语文试题,“千秋诗圣”、“山水诗人”、“朦胧诗人”等入选了“读行天下”系列之《经典美文大全集》。《诗人毛泽东》的精美是可以感知的,不信请看:“这里(毛泽东的诗)有蓬勃的青春意气,有婉丽的爱情悲欢;这里有谁主沉浮的浩歌,有霹雳暴动的风烟;这里有残阳如血的壮烈,有战地黄花的灿烂;这里有临海而迎潮博浪的激情,有登山而倚天抽剑的呼喊;这里有风流人物的慷慨,有人间正道的沧桑;这里有鲲鹏展翅的恢宏遐思,有乱云飞渡的从容气象;这里有宏图惊世界,更有腊梅傲雪霜;这里有坐地巡天的浪漫华章,更有闲庭信步的击水新唱。(节选自《诗人毛泽东》第一集“宏程心路”)”。《唐之韵》中高峰的朗诵、《诗人毛泽东》中任志宏的解说几乎堪称尽善尽美。用心观看这类专题片,将受益匪浅。
   六部经典指《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史记》、《世说新语》等,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值得终身研读。
   七项全能指读、写、听、说、学、识、才,读写听说是语文的四项基本功,其要点可分别用“读行天下”、“写意人生”、“听话听音”、“说得比唱得好听”来概括。所谓“读行天下”,是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一本小书的同时读一本大书,一本用社会人生谱写的无字天书”。写意人生,是说写作要与真实深刻的人生感悟紧密联系,不可以生硬空洞为文。“听话听音”、“说得比唱得好听”都是形象的说法,可以望文生义。“听话听音”是态度与能力都好的体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为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听讲专注,还知道时时发出会心的微笑是老师最欣赏的学习状态。口才的重要绝对毋庸置疑,应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学、识、才是香港散文大家董桥的说法,他主张散文须学须识须才。
   “八面受敌”是一代文宗苏东坡的治学方法,即“每次作一意求之”,“勿生余念”,意思是说读书分数次来读,每次确定一个视角,有意识地掌握某一方面的内容,不要涉及旁的问题。这样一次又一次地读,书中各方面的内容都精通了,应对起来,便能够得心应手。“八面受敌”应当是套用现成的说法,我觉得说是“八面出击”更为恰当。我们做学问应把触角伸得尽量广一些,所谓江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广。最经典的古诗文、大部头我们应该啃,杂文、随笔、演讲稿也可读,相声、小品、广告、甚而至于幽默的叫卖声都是他山之石。视野的开阔可以带动心胸的开阔。
  
   王宗群,教师,现居湖北襄阳。

语文之路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