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12期 ID: 156399

[ 钱萍 文选 ]   

活动单导学课堂案例分析

◇ 钱萍

   在活动单导学中,教师主导是针对学生而言的,一切为了学生,因此,教师主导作用必须体现和落实在学生身上,真正的好课在于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语文课堂生动活泼、真实有效。
   一.精心设计导入语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好的导入语会营造课堂中积极的心理氛围,使每一位同学都以饱满的热情,荡起诗意心灵的双浆划进语文课堂。
   如《皇帝的新装》里:“一直以来,童话故事总是装点着我们幸福的记忆!她飞翔了几百年,温暖了数代人的心。她深深地打动过无数纯洁欢乐、善良美丽乃至忧伤沉郁的心灵,她让我们看到了美好和纯真,也经历了同在童话世界之中的现实和理想。尽管生活会让我们流下眼泪,尽管生命中有无可奈何,可是,总觉得童话是一切美好的集结,我们会一直爱她,直到永远……诗意的童话总是装点着我们幸福的记忆,能不能告诉我,你们曾经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呢?”孩子们沉浸在童话般美好的意境中了。
   二.智慧引导活动方法
   一般情况下,语文教学无外乎以下几个环节:整体感知——局部赏析——拓展提升。活动单导学的大体流程是: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展示反馈——总结提升,在流程活动的过程中,如何达到优化的程度呢?
   首先,教师对小组完成的内容要有明确的指导。如《郑人买履》是学生刚刚接触的文言文,在解释词语和翻译课文时,可分两步骤:一是翻译环节,二是重点字词的解释,小组合作时可采取两人互译全文,遇到难题组内协助解决,展示可两人展示一两句,一人朗读,一人翻译,其他同学质疑和补充。重点字词解释的环节,可提醒学生从哪些角度去整理归类,如重点动词、形容词,一词多义,通假字等,然后教师用课件打在投影仪上让学生巩固记忆。再如《台阶》在探究父亲的人物形象时,在小组活动前,提示学生,小组在片段内容的选择上,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探究:(1)可选择几个材料突出的一个性格特征(2)可选择时间相对集中的片段,如台阶建造前、建造时、建造后的材料(3)可选择跟人物相关的物体,如:烟斗、扁担、草鞋等。
   其次,教者要深入小组讨论,适时调控、点拨与引领。同学们根据要求,各组合作分工,各司其职,有朗读、赏析、创新等内容,学生讨论很热烈,小组以合作的形式进行精彩的寻美之旅。活动平台要有效建设,合作预设的多样性、灵动性、要提供更多的思维发展空间,预设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学生分组活动热烈地进行着,老师也要投入到如火如荼的小组讨论中,学生合作时,身临其境,或深情诵读、或奋笔疾书,讨论热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必须深入组内,随时提供帮助。在此期间,教师要进行互动、重申、质疑、支持、表扬、强调,此时教者宜指点江山,激昂文字,或鼓励,或示范。要像勤劳的农夫在土地上快乐地耕耘着。如:《七颗钻石》赏析爱心画面,教师可在活动时引领学生讨论以下几种展示方法:
   (1)选择其中一处,一人读、一人扣住关键词赏或分析、一人就此展开丰富的想像……(通过读,析,想象来理解爱心)
   (2)选择其中一处,合作读、分工扣住关键词赏或分析,一设想自己是小姑娘,当时会是怎样的心理?
   (3)选择其中一处,请老师或其他小组同学合作朗读,一人扣住关键词来体会爱心、一人创诗来表达爱心或是哼歌来赞美。
   (4)选择其中一处,……(尽可能展示方式多样化,不与其他小组相同)。
   再如展示朗读时为了有最佳朗读效果和朗读感染力,可指导小组采用多种朗读形式:齐读、男女生分读、轮流读、重要词句反复读、邀请老师读、邀请其他小组成员读、邀请其他小组读、邀请全班读、请老师放配乐读等等。小组集体展示的时候发言要完整,有开场白、结束语,鼓励创新,可以边读边赏,也可以先读再赏、先赏后读等,形式不拘一格。
   三.倾听点拨展示内容
   课堂上,教者要引领学生倾听、交流、补充、质疑,教者要适时点拨、纠错、总结提升,用语要言不烦,讲在关键处,富有激情和感染力,号召力,避免无效的强调重复与琐碎。
   首先,小组交流时,教师和学生都要做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倾听不仅是一种礼貌,更是一个良好的教学习惯和学习习惯,别人有错的要在他人回答完毕的基础上,争鸣质疑和补充,不要过于频繁打断其他学生的发言,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
   一堂课最精彩的是学生展示的精彩,让学生用句群交流、语段交流,由读+析变成引+析,朗读的内容由直接引用变为间接引用,让学生自主、自如、自然、自信展示的学习状态。
   在小组合作时,要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的团体,在展示时,学生采取多样化形式,或朗读、赏析(从修辞、用词、写法、结构、情感等角度)、创新(我读你想、心里独白、可以用富含哲理的或者优美的语言写简短的几句话、可以写成小诗、联想画面、画外音、歌唱形式表达等)。此时,学生拿起手中的笔或思考,或记录,准备在小组展示结束时或点评或质疑或补充。
   教师在学生展示活动中,可辅助学生增添动作、表情、音乐等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将知识、能力与审美综合起来,使学生在愉快中高效率地完成展示任务。
   其次,小组展示结束时,学生或点评或质疑或补充,此时教师要适时调控、适时助学,要言不烦、精当引领(师生对话时要深情引领、激情引导)。
   如我在教《往事依依》一课,赏析“看画”的细节,小组是这样展示的:
   主持人:古人云:抛砖引玉,我们组先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吧。请听我们组关于“看山水画”的细节欣赏。
   小组展示朗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读、气势雄伟的齐读,轻缓一些的个人读。建议:有选择的读,不要全读。)
   生2:赏析关键词“凝视、徜徉、甚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的痴迷。
   生3:“我似乎”、“会不知不觉“感觉到作者读书很有方法,在读书时转换了角色,跨越时空,进行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读到这里,我就联想起了自己小时候《西游记》的情形,在好汉林立的梁山泊中漫步……
   主持人:谢谢大家聆听我们组的发言,我想我们组发言时一定有不完善的地方,非常希望其他小组作补充或点评,希望我们小组的砖能引来更多的玉。
   老师在课堂中有点评、提升等过渡和引导语:好,他们把砖抛过去了,你们的玉送过来。(其他小组发言补充)发言补充的的同时,教者激情点拨提升:“有没有哪位同学在读书时,产生类似的联想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评注》的魅力吧!”“某某同学,我要为你精彩的发言鼓掌!”“文章写得精彩,同学们的表现更精彩。灵动的文字配以精彩的赏析,真是一种享受。”
   学生赏析、补充不错,我及时抓住契机对其进行激励点评,使课堂充满灵动与生机。
   四.激情打造结尾结语
   首先,设计适合本课语文教学的拓展延伸活动,升华对主旨的理解。
   如《七颗钻石》最后结尾可设计这样的环节:“爱心帮助小女孩渡过了难关,使水罐涌出了巨大的水流,可是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跳出了七颗钻石呢?而且越升越高,还变成了大熊星座(北斗七星)呢?”先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得出更深的理解:
   1.晶莹剔透,闪烁着美丽的光芒,它可以用来表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2.星和钻石一样,象征着美好的心灵,象征着爱心。
   3.永远挂在夜空里,象征着爱心永恒;希望爱能够永驻人间。
   4.光照人间,还表示爱心普照人间。童话故事美丽的结尾寄予了作者美好的愿望。这是为了让爱洒满人间,送给每一个人。
   5.爱心升华——最后一次水罐的变化,体现小姑娘的爱心是广博而无私的。
   6姑娘的爱心由爱母亲到爱动物,再扩大到爱他人,一次次升华,小姑娘的人性美得到充分的表现。
   7.这五次变化层层递进,爱的主题也渐渐升化。
   其次,激情总结结束语。诗意的语言、深沉的赞美从教师心里、嘴边倾泻而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
   语文教学强调教师多角色作用,教师是引导者、辅助者、参与者、信息提供者等,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语文教育目标定位在“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与杜威所提倡的学生中心、教师辅助引导的理念大体是一致的。
   教者用诗化的语言放飞学生灵性的翅膀,使语文课堂渐进鲜活而亮丽的新境界。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一个平台,呈现了像掠过夜空那五颜六色焰火的个性色彩。
  
   钱萍,教师,现居江苏如皋。

活动单导学课堂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