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堂提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课堂提问既是一门技巧,更是一门艺术。在课堂上,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注重提问艺术,有利于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多种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 提问 艺术处理
一.问题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针对性
问题的设置要具有有明确的出发点和准确的针对性,所设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应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切忌离开课堂教学中心,毫无目的毫无计划地胡乱提问。应创设具有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的思维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始终直接或间接地指向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2.可接受性
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从学生现阶段的知识水平出发,既不能过高地估计学生的水平,过分增加问题的难度,也不能对学生水平估计过低,降低提问的难度。这些情况下,提问往往起不到作用,学生得不到提问带来的好处。提问的难度一般控制在0.3-0.8之间。
3.启发性
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促使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来获取答案,从而掌握新的知识与方法,提高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只是为提问而提问,问题没有经过设计,经常只是简单地问“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这样很难真正启发到学生的思维。教师的问题要像投入湖中的一块石子,能够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浪,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发现规律,并且用已知的规律举一反三,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4.吸引性(趣味性)
课堂提问只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什么样的问题才能吸引学生呢?比如:当前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生活中常遇到的事情,具有悬念的问题,这些都比较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激发他们去思考。
5.开放性
开放性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这类问题追求的不是学生最后的答案,它侧重于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允许学生作出各种可能的回答,诱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思考,促进学生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设计这类问题多用诸如“如果是你,你认为应该怎样做?”“你觉得这样对吗?”“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等提问语言。
二.课堂提问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课前准备
课堂上的情况往往难以预估,所以课前充分作好各种准备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在课前作好一节课提问的计划安排,对提问的对象、提问的内容、提问的方式、可能出现的问题等作好准备。很重要的一方面,教师在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反复推敲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问题,安排好提问的时机顺序,预先估计学生回答的各种可能性,想好引导学生的方法,充分的准备能让课堂更顺利地进行。
2.提问的对象
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学生的基础不同,思想性格不同,因此课堂提问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好不同类型、程度学生的需求,才能让学生从提问中受益。
教师就根据每个学生的特殊情况进行提问,像一些比较积极的学生,课堂上要给他表现的机会,但不要一直提问他,这样容易形成一个人的课堂。有些教师提问的对象经常都是一些比较积极的学生,看起来课堂气氛很活跃,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面对的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其他学生得不到锻炼的机会,教师应鼓励一些比较沉默的学生共同参与,这样的课堂才有意义。
另外,问题有难有易,提问要因人而异。对于一些基础好,思维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提有些难度的问题,一般的题目用来锻炼中等水平的学生,差生让其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并在一旁细心引导,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提问的层次性
提问要有一定的规划,可以由浅入深,由难到易,逐层深入。教师在提出第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可以顺着思路追问第二、第三个问题,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逐层深入,以达到提问的效果。如果一个问题过难过大,教师可以把它分解成几个比较容易的小问题,让学生逐一回答。
4.提问的时机
课堂提问选择好时机非常重要,一般来说时机的选择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心理状态加以把握。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和“悱”都是形容学生追求知识的一种急切的心理状态,愤则启,悱则发,教师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发问效果最好。教师应抓住时机及时发问,应与学生思维同步,过早或过晚提问,都会破坏学生的思维程序,难以创设提问的情境。
据一些美国教育专家研究,对学生的提问在每个问题提出之后至少要等待三秒钟,这样做有很多好处,如学生可以回答较多的内容,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可以增多发散思维,可以收集更多的论据等。教师在提问之后应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如果马上叫学生起来回答,学生没有准备好,会有紧张感,自然会发挥不好。有的教师习惯自问自答,一节课提问好几个问题,每个问题都没有留足时间让学生思考,学生的思维也就没有得到锻炼,而且一节课提太多的问题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对学习失去兴趣。
5.教师的引导与反馈
孔子说:“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嗑其两端焉。”如果教师在学生回答时,就迫不及待地把答案告诉他,那就发挥不了提问的作用。教师在学生回答时要仔细听,认真观察,及时评价,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答得不够全面深刻时,教师应在一旁细心引导,广开深拓学生的思路;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毫无思路,无从下手时,教师要给学生指明方向;学生的回答偏离了方向,教师应拨正学生的思路;学生回答问题时习惯照背课本或看书回答,教师应鼓励他们不看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学生回答不完整或有错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补充纠正或请其他学生补充纠正。不管学生回答得怎样,只要他们作出了努力,就应该给予肯定鼓励,有分寸地指出不足,不要批评嘲笑学生。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我们应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并灵活应用,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
戈志国,教师,现居江苏新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