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12期 ID: 156367

[ 易麟 文选 ]   

《给李风叔叔帮忙》的讽刺性

◇ 易麟

   内容摘要:讽刺艺术是中国小说的一大特征,从古至今都有不少以语言的辛辣机智以及对社会弊端的猛烈抨击而令人深思与耐人寻味的作品。《给李风叔叔帮忙》是作者近年发表的一篇短篇小说,通篇的讽刺和无奈是全文的亮点。本文即通过这篇小说中部分情节以及细节来分析《给李风叔叔帮忙》这篇小说的讽刺性及其作用。
   关键词:《给李风叔叔帮忙》 讽刺性 细节
  
   讽刺意指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用艺术的手法对某些错误婉言隐语相讥刺。以使大家对这些错误、弱点有更鲜明,深刻,清楚的理解认识。在中国小说的历史上,讽刺艺术是中国小说的一大特征。鲁迅则是现代文学中善于亦乐于在写作中运用讽刺艺术手法的一代宗师,他对中国现代讽刺文学的贡献是巨大的。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二集·什么是“讽刺”》中提到:“一个作者,用了精炼的,或者简直有些夸张的笔墨——但自然也必须是艺术的——写出或一群人的或一面的真实来,这被写的一群人,就称这作品为‘讽刺’。”
   在《给李风叔叔帮忙》(作者晓苏,原发《小说界》2010年第5期)这篇短篇小说当中,全文贯穿的讽刺手法是文中的亮点,同时也是吸引读者继续阅读的重点。讽刺从故事中的细节可见,而其中表现的无奈是讽刺后的产物。在文中,作者通过讽刺和对比揭露现实的真相,同时也利用讽刺的手法推动情节的发展,吸引读者继续阅读。小说由倒叙开始,“李风叔叔又来找我给他帮忙了。这已经是第三次,我真拿他没办法。”从而引出第一部分介绍故事背景,李风叔叔夫妻的关系以及他们与我的关系。
   小说中的李风叔叔下放时住在“我”家,和“我”睡过一床,给“我”讲过不少童话,因此,“我”对李叔叔有好感。李风后来和“我”的同学周蜜结婚,当时,李快40岁了,周蜜才19岁。李风很爱周蜜。
   一.对爱情的讽刺
   1、老夫少妻。老夫少妻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现象。“李风叔叔娶周蜜时,周蜜才十九岁,而李风叔叔已快四十岁了”,周蜜长得如花似玉,李风叔叔皮肤黑,头发谢顶。周蜜的父亲因两人的年龄和相貌差距而反对这门婚事,但作者强调“周蜜和李风叔叔真心相爱”,所以周蜜不顾一切地嫁给了李风叔叔。试问周蜜当真不在意两人年龄和外貌的差距而真心爱着一个年老珠黄的李风么?
   而后作者又写到两人的事业差距,作者提到李风叔叔是个很有水平也很有能力的人,接着引了三件事来说明其能力,他帮助周蜜由代课老师转为正式教师,由油菜坡小学转到老垭镇中心小学,由高中学历转为盖了钢印的专科学历。由此来说明李风叔叔的能力,不仅让读者怀疑了当初周蜜的结婚动机,同时也讽刺了当今社会衡量个人能力的标准。
   2、值得相爱。作者写到“周蜜也值得李风叔叔爱”,按人们的惯性思维,后面应该描写周蜜是如何的贤良淑德,是如何当李风叔叔的贤内助。但作者而后给出的理由是“她个子高高的,胸脯鼓鼓的,屁股翘翘的,又能歌善舞。李风叔叔怎么能不爱她?”以上对他们爱情的描写不仅又让人怀疑他们结婚的动机,还让人怀疑他们的婚姻生活和感情基础。在生活中,李风叔叔感到最幸福的时刻,不是周蜜在他困难的时候支持他,不是在病痛的时候照顾他,而是在周蜜撒娇的时候,而“侍候周蜜时,李风叔叔从不要周蜜插手”,在他们的婚姻生活中,李风叔叔“像一头老黄牛,任劳任怨,毫无怨言”。这便是李风叔叔与周蜜的爱情,不平等的爱情。
   3、夫妻为人。“他以前到我这里来,每次都是空着手,一看见李风叔叔带着烟来,我就想他可能要找我帮什么忙了”。把李风叔叔有事和没事来找“我”的不同做对比,可看出李风叔叔的为人。
   “我”带着周蜜去考普通话找人之前,我又补了一条烟,周蜜脸红了一下。但后面表哥让周蜜读三个词,但全读错的时候,她的脸红到了耳根。周蜜认为自己的面子比家里人承别人人情的面子更重要。
   而在这里作者运用一个表哥考查周蜜普通话的小插曲更是讽刺了周蜜的为人。表哥让周蜜读三个词:老师,卿卿我我,恬不知耻。三个词都可以和周蜜挂上钩。周蜜是老师,但自己水平不够,利用关系调进县城,还办了一个假学位证。而后,她还觉得老师的工作辛苦,想做播音员,但普通话不够资格。周蜜和李风叔叔总是当众卿卿我我地喊昵称,让大家都觉得恶心。以上行为恬不知耻。虽然这里是作为考试用词无意地提出来,但作者巧妙地让三个词相关相连,间接地讽刺了周蜜的行为。
   二.对现实社会的讽刺
   虽然是虚拟的小说,但小说中有不少讽刺的对象是现实社会中常见的元素。
   1、退休。作者在描述李风叔叔退休的用语是“欢度了他的六十华诞”。这里运用了讽刺的手法反映现代社会的现状职务对一个人生活的影响。华诞是含有敬辞意义的书面语,主要用于伟大的人物或机构诞生的日子。这里用来描述李风叔叔退休,首先对象不合适,再次李风叔叔退休代表着他无权无势生活的开始,根本和欢度挨不上边。“当着林站站长的时候,李风叔叔从来没找我帮过忙”,可见当李风叔叔在职时没有什么事情是需要找别人帮忙的,至少没有什么事情是需要我一个“小人物”帮他忙的,但在李风叔叔退休之后,他便对自己的生活无力,开始找我帮忙。
   2、代考。现在社会代考成风,在厕所里写代考电话也是普遍现象,作者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生活细致的考察,把生活中的细节带入小说中,与读者们产生共鸣。当“我”与为周蜜代考普通话的人谈信用时,代考的人说“干我们这行儿的,也是讲诚信的!”然后“我看了看他们的表情,觉得不像骗子。”作者让代考的人口中说出“诚信”总有戏谑讽刺的感觉,而自己说出觉得他们不像骗子更是讽刺的可笑,但却又感觉这是生活中真真实实的反应。
   3、人情。当今社会“人情关”错综复杂,对社会人才抑制危害也很大。在这篇小说中也反映了如今在应酬中解决问题的习惯。在帮周蜜卖香菇时,“我”请客,不要命地喝酒,搞定了一家医院的工会主席;李风第三次找“我”是要求将周蜜调到县育才小学,“我”找到育才小学校长吕先觉。吕是“我”党校学习时的同寝室的同学,情同手足,见是“我”的事,满口答应。不过,这事的审批权在县教育局长手里,这个局长好K歌。吕校长约了他到红灯笼歌坊。我赔上了互有好感的女同学小枣终于帮上了李风叔叔的忙。最后,小枣在《地久天长》的歌曲中抹着眼泪跑出来。这时,我才明白无论是我与小枣之间的友情还是爱情都不可能地久天长了,在这里,作者也利用细节的对比讽刺了“我”也讽刺了社会。
   三.全文把握
   小说不仅情节和细节上充满讽刺感,在整体结构和题目中都透着一股刺味儿。第一次帮忙,“我”费了钱;第二次帮忙,“我”没了尊严;第三次帮忙,“我”甚至搭上了一辈子的感情幸福。但最终都没有帮上李风叔叔的忙,周蜜还是和李风离婚了。也承了之前李风叔叔在第三次找“我”帮忙时说的那句“这个忙帮了,我今后再也不找你的麻烦了!”讽刺感不言而喻。而作者给周蜜起这个名字的由来也可能是社会上对小蜜的称呼。
   同时,在结构上,作者还利用讽刺对比的手法推动情节的发展,引导读者阅读。在文章开头介绍李风与周蜜的关系时,首先提到的是他们的年龄和外貌差距,再是其他人对俩人婚事的反对,但却在段末总结他们是真心相爱,不顾一切的结婚的。明知是作者对两人关系和感情讽刺的描写,但越是如此,越让读者好奇怀疑作者将在后文如何证明他们的真心相爱。
   再有,在文中表哥考周蜜普通话的三个词:老师,卿卿我我,恬不知耻。不仅总结了上文对周蜜为人的讽刺,还暗示了小说沉重幽默的结尾。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全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索振羽,语用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胡高明,鲁迅杂文的语言讽刺艺术[J],文学教育,2010.3
   [4]徐瑶,试论围城的讽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168-169
   [5]王晓波,讽刺性和悲剧性创作——论迟子建小说叙事技巧[J],文艺理论,2007年第2期
  
   易麟,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给李风叔叔帮忙》的讽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