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1年第1期 ID: 152600

[ 张云萍 文选 ]   

试论青年人阅读的时代性和紧迫性

◇ 张云萍

  [摘要]本文从我国国民年均阅读图书4.5万本,仅为日本国民阅读量的1/9,看到我国经济发展虽然居世界第二位,但文化发展、软实力、国民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我国国民尤其是在校的大学生,应奋起直追,刻苦读书,加紧提高自身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而奋斗。
  [关键词] 图书;阅读;软实力;国民素质
  
  互联网发展更快,我国2009年8月网民即达到3.16亿,居世界第一,世行中国部预测2024年中国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实体。然而,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地域广阔,地区间差异很大,人均生产、生活水平赶上发达国家尚需数十年,目前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邻国日本相比,国民生产总值虽然超过日本,但人均数字仅为日本的九分之一;从实际财富看,日本的海外资产并未列入GDP,而中国的海外投资则刚刚起步;从经济构成看,在日本的GDP中,个人消费占近六成,而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和进出口拉动;从贸易结构看,日本近六成出口产品为高附加值商品,经济多为“绿色GDP”;而中国出口产品中,相当部分是“设计和利润留在欧美日,GDP和能耗留在中国”的加工贸易产品。从软实力、文化发展、国民素质看,差距更大。据新华社消息,2010年第二十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了解到,我国国民每年人均阅读图书4.5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以色列的64本。除人均阅读量较低外,我国国民阅读另一个让人忧虑的倾向是“功利性和实用性”突出,在全国有限的人均购书中,八成都是课本教材,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于友先忧虑地说,一种新的“读书有用论”正在悄然流行,而非“有用”的书不读,“有用”的定义在这里又变得非常狭窄。他说:功利性的阅读泛滥是未来阅读的敌人,它折射了世风的浮躁、浮华。著名作家、学者王蒙去年4月做客《人民日报》时就“我们的时代,我们的阅读”进行了主题演讲,阐述了自己对读书的认识,他说,读书要趁早,要超前读书,多读经典。读书不能仅限于娱乐消遣。最好还是读点费劲的书,而且费劲读下来的书,往往是最有趣的,也是一种积累。所以我说要加码读书,加码读书我们中国有一个词叫做“攻读”,攻就是进攻,跟攻城一样。攻读,是抱着一种作战的英勇,全身心紧张起来读书,最后让你受益匪浅。网上浏览也是阅读的一种。不过阅读纸质文书,能带来更高的专注、平静和思考。
  我国前30年的经济发展,是在低起点上,靠劳动力、土地发展起来的,现在,我国经济总量进入世界第二,需要靠现代科学、尖端人才、高科技产品与世界发达国家进行竞争。高科技的竞争,就是科学研究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搞科学需要扎扎实实,来不得半点浮躁,半点浮华。因此,已经步入工作的青年人和正在读书的青年学生,必须多读书,读好书,以适应未来社会主义强国发展的需要。有人可能认为,现在已经进入网络信息社会,通过网络学习各科知识,极为方便,网上读书也是读书,比看书刊省时、省力,获得的知识广博;并且美国网络权威人士比尔·盖茨曾经大胆预言:“随着硬件、软件的进步,一切的一切都将数字化,今后十年,图书、音乐、照片都将走向纯数字化,我以名誉保证,10年内,纸质形式的东西必将被淘汰殆尽”。这一论断曾让人恐慌,但10年过去了,并没有成为现实。目前,全世界每年出版图书370万种,期刊13万种,会议文献100多万篇,专利文献、技术文献、产品资料100多万件以上,其中至少90%以上仍然是纸质文献。可见纸质文献并未因电子出版物出现而减缓增长。社会阅读的现实表明,只要有阅读需要的存在,纸质文献就不可能被淘汰。
  2010年10月18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第七项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新型国家;建议第九项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软实力。现在,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和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好形势已经到来,未来社会主义强国的建设者,朝气蓬勃的青年人,尤其是正在大学读书的学子们,应当继承我国“爱学习的优良传统”。刻苦读书,多读纸质书刊,加紧提高自身素质,将自己锻炼成为时代需用的“人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阅读,为争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而奋斗。
  
  
  参考文献:
  [1]王蒙做客《人民日报》:〈读书是一种风度>。《枣庄日报》(2009 年11月 22日转载。
  [2]《中国文化报》载(2010年 4月26日)《我国人均阅读图书4.5本,远低于日韩国家,阅读功利性突出》。
  
  作者简介:张云萍,女,枣庄市薛城区图书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文献学。

试论青年人阅读的时代性和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