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大批的具有一定专业技术能力的初,高级技术人才, 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面对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我感到欣慰的同时也有些许的担忧,基础文化课在职业学校到底要不要开设?本人通过自己多年教学的感受谈开设文化课的重要性,职业教育要重视基础文化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多元化智力,更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职业教育;重视;文化基础课;培养;多元化智力
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大批的具有一定专业技术能力的初,高级技术人才,这样的培养目的,就促使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后,就直接步入社会从事社会实践工作.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职业中学的教学过程中,文化基础课的教学究竟何去何从,就成为人们一个最为思考的问题:文化基础课应怎样教?是否要削减文化课的课时?考核文化课的标准是什么?在这些年的教学实践以及与已毕业的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把自己一点不成熟的想法写出来,供批评指正。
一、 职业中学文化基础课的开设
职业学校的特点,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不同的专业技术人才,那么,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文化基础课的开设,就处在一种两难的位置;试想要在二年或三年的学习时间内,既要求在专业方面取得已定的目的,又要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的提高基础文化水平.势必造成此长彼消;文化课用时过多,必然会影响专业课的进度和提高,而专业课用时过多同样对基础文化课有影响,这个时间占用的比例,实难掌握.
近几年来,职业学校的招生范围从城市扩大到农村,但总的来说,城乡教育,特别是初中教育确实存在很大的差距,在这些年的教学过程及与学生的交谈中,我深深感到他们中的许多学生基础文化课的水平太低,已经完成了初中课程的学生,他们的实际水平并非那样,不要说世界历史世界地理,就连中国历史知识,甚至一些常识性的问题,都弄不明白.在讲课过程中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一些地理知识,或是一些相关的知识,学生常常是一问三不知,这样的情况下老师讲课就非常辛苦,而学生听的也很累,时间长了就产生厌倦心理.老师尽了力却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出力不讨好.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人的智力是多元化的,不存在那种重要那样不重要.基础文化课的学习是学生生活中最基础的认知阶段,单一的技能和知能的培养难以提升人的全面素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全方位多方面的人才才更能适应工作的要求.,更何况任何一个职业角色,首先应该是一个完整人的社会角色,其次才是具有特殊性的职业角色。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更要加强基础知识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
二 、对基础文化课教学的思考
基础文化课程的设置,并不是仅仅是让学生学习某篇文章,某个公式,而是要求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述,学会全面的探究和思考,教会学生观察思考的方法。学生在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的阶段,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从而得到全面的发展,这是基础文化课开设的最主要的目的,也是职业学校和短期培训班最主要的区别
职业学校的培养方向就决定和它和普通高中有所区别.职业学校要培养专业人才,那么文化课就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反映在教学过程中就是重点有所不同.不同专业的文化课可以有不同的要求,文化课应有实用性,基础课要多注重扩大学生的眼界,广泛的摄取知识并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加强实用文写作练习,提高说话的能力,既要会说又要说好,把文化基础课变为实践活动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多方面的展示自己的才华,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与求知欲,并配合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每让他们感到知识的无穷魅力,
1.在基础课程的设置上,应注重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既提高学生的品位,,又要开阔学生眼界,课程的开设要少而精,宁缺勿滥,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础
2.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对文章重点是理解,欣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阅读情趣,作业的处理主要考察学生是否消化和运用.
3.使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布置网上作业,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总之,职业学校要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 将专业课学习与相关文化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多、更早地感受职业工作领域的中可能遭遇的实际问题和社会问题,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处理实际的问题,从而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作者简介:刘宁,陕西安康人,陕西安康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研究方向: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