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磐安民歌、民谣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旋律优美、构思精巧,是吴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简述了磐安民歌、民谣的史料价值意义,并按其述唱的内容分七大类来进行辑录分析。
[关键词]磐安;民歌民谣;史料辑录;分析
地方民歌,民谣是民族文化的璀璨明珠,磐安民歌、民谣是吴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出于千家万户之口,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强大的生命力。它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旋律优美,构思精巧,形式多样,语言朴实凝炼,形式生动活泼,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地方彩色。它从各个角度反映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工作与斗争。唱民歌,不受人们文化条件和时间场地的限制。所以传唱千年而不衰,脍炙人口而常新。
解放前由于交通阻塞,信息不通,经济文化都相对落后,农民的文化生活十分枯燥。人们就以传唱民歌的方式来填补这个文化生活的空白,藉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陶冶思想情操。作为精神粮食。人们从襁褓中就学唱“斗鸡鸡,鸡鸡啼;斗虫虫,虫虫叽;斗蝴蝶,蝴蝶飞,蝴蝶飞到竹棚里,嘟弄弄,嘟弄弄”开始,一直唱到“叹老经”结束;从大年初一听(乞丐)唱“唱年富”、“滚元宝”、“送蚕花”开始,一直唱到除夕之夜哀叹“一年种三百田,每月挑三担盐,还是无米好过年。”有旧社会里,穷苦人家年年都如此。磐安地处群山之祖,诸水之源的大盘山区,现之县境是1939年从婺州的东阳、永康,处州的缙云,台州的天台等县各划出部分地区并合而成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受了各个州的影响,所以磐安的民歌、民谣,无论内容与形式也都特别丰富多彩。就其来源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己创作的“土产品”。如“区四件宝”、“皇帝老爷不及我”、“看牛歌”、“十采茶”等等;二是外地传入的舶来品:如“高郎”、“梁祝”、“天下歌”、“小小无锡景”等。这两类民歌互相辉映和补充,就形成具有山区特色的磐安民歌。
磐安民歌民谣可以按其述唱内容的意义价值来进行辑录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七类。
一、直接反映当地生产和生活的民歌
玉山农民四件宝:山上葛衣当早稻,地里野菜食到老,
青木炭火当棉袄,松明篾白当灯照,
农民苦:看看一畈,捋捋一担,刈籼食籼,刈糯食糯。
此类民歌,大多是俯仰身世,感时伤神之作居多,一般情调都较低沉。以字字血,声声泪,揭露旧社会农民牛马不如的生活,发泄对旧制度的不满情绪和对新生活的渴望与人民追求。
二、评论政事,揭旧社会黑暗生活的民歌
甲长兜米兜谷:甲长兜来兜谷,保长食来食肉,农民嚎啕大哭。
道光皇帝:乾隆传道光,十年年成九年荒,害得百姓吃砻糠。
道光坐龙延,十年九年勿太平,害得百姓吃苦情。
此类民歌,寓意深刻。针砭时弊,入木三分,能振聋发聩的作用。
三、反映男女青年爱情生活的民歌
韭菜歌:姐在园里割韭菜,郎在园外走不开;
你要韭菜拿把去,你有心事慢慢来。
姑娘爱嫁种田郎:小姑娘呀小姑娘,为啥要嫁种田郎?
种田郎君有啥好,乌皮黑脸手脚黄。
上面半身汗水臭,下面半身蚂蝗臭。
小姑娘,你若嫁给我,洗衣烧饭有姨娘。
种田郎君比你好,一年种起三年粮。
麦粉索面随我意,足食足用有余藏。
白粥米饭麦面汤,比起山珍海味还要香。
你若要我 嫁给你,除非日头西升六月霜。
反映青年爱情生活的民歌很多,如“高郎”“梁祝”“孟姜女”“十里亭”“六堂妹”“断私情”“卖花钱”“卖布歌”“韭菜歌”“手巾调”“担水歌”“十看郎”“梳头歌 ”“童子痨”“养媳妇”“姑娘爱嫁种田郎”等等,此类民歌感情色彩浓郁。生活气息强烈,唱起来优雅动听。有描述男女青年倾心相爱的,有控诉旧社会男尊女,包办婚姻的,有追求婚姻自由的,不一而足。大多慷慨袒露,直舒胸襟,倾心吐胆,刻骨铭心。使听者回肠荡气,催人泪下。
四、崇尚道德风尚,提倡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反对好吃懒做,吃喝嫖赌等社会恶习的民歌
花名宝卷:茶花开来早逢春,媳妇贤良敬大人。
保佑公婆年千岁,门前大树好遮荫。
十劝后生:四劝后生勤种田,种田种地收白米。
好吃懒做饿肚皮,九冬腊月哭涟涟。
八劝后生不可赌,不输铜钿赔工夫。
招赌财主天不容,半夜财主半夜穷。
九劝后生九重阳,千万不可去爬墙。
墙内墙外放刀枪,当心鲜血抹身上。
此类名歌都是劝人为善的,要求大家遵守社会公德,不要去干伤风败俗违法乱纪、损身耗
财的蠢事坏事。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感情真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使听者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五、关于家事季节和生活常识的民歌
如“节气歌”“九九歌”
小天下:正月梅花闹稠稠,漂白府绸出湖州。
金华火腿东阳出,红绿彩绸出苏州。
此类民歌格调明快,短小精焊,内容贴近生活,对个们的生产、生活有直接指导作用。
六、儿歌
萤火虫:火萤虫,夜夜红,飞到西,飞到东,高高低低,爬落来戏戏。
勿要你金,勿要你银。只要你屁股亮晶晶。
看牛歌:七月看牛吹秋风,看牛阿弟勿用功。
牛放溪滩勿去管,钻到溪里捕虾公;
八月看牛秋风来,鲜红大栗都已开。
牛放南山去吃草,大栗撮起一大袋,
看牛阿弟会一块。身穿蓑衣骑兵队;
十月看牛立冬近,田畈作稷收干净,
看牛阿弟笑盈盈,绕起牛绳进栏门。
此类民歌数量较多,常见的有“麻雀娘采砻糠”“火萤虫”“请啊请,麻糍脱落井”“撮中指,打两片”“劈劈拍,学打麦”“斗鸡鸡”喜鹊叫,讨大嫂“赖叫猫”“七簇七粒星”“摇依摇,摇到外婆家桥”“看牛歌”等等,这类民歌生动活泼,风趣诙谐,想象丰富,易学易记,音乐节奏感较强,是长辈对孩子们进行启蒙教育,道德情操薰陶和传授生产生活知识和好教材。
七、其他类民歌
祭文歌:三月清明到,买起几筒大火炮,到了祖宗坟前祭祭早。
滚元宝:咯啦嘟,元宝滚进来,元宝滚到仓背头,陈谷陈米百廿楼;
元宝滚到镬灶头,元宝液到仓背头,食酒食肉勿用愁;
元宝滚到鸡寨头,鸡鸭成群用船载;
元宝滚到猪栏头,年年养猪大似牛。
唱年富:咯啦嘟,唱年富,年富唱到东,财主阿妈好养蜂。
年富唱到西,财主阿妈好饲鸡。
年富唱到北,财主阿妈火腿挂得满板壁。
此类民歌一般都在婚丧喜事和过年过节时吟唱。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生产丰收和生活康乐,反映了人们的理想与追求。内容都“讨彩”吉利,且多数都是(乞丐)唱的。除上述所举外还有“上桥歌”“哭七七”等。
此外,随着社会的变革,解放后又产生了许多新民歌、民谣,如“头子歌”、“月亮嘻嘻笑”“剿匪歌”,以及鞭挞社会上一些腐败丑恶现象的民歌,如“关状子不如面子,法大不如钱大。”“一人做官,鸡升天”等等。
民谣民歌是历史的记录,时代的回音,人民的呼声,是值得我们认真分析、研究的。磐安地方民歌,由于辖区地域不同,地区方言复杂,唱起来各有特色。但是内容都大同小异,古代民歌一经大家传唱,就形成了它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有的民歌,太公唱,爷爷唱,爸爸唱,儿子唱,孙子唱,代代相传,其内容、语句都无多大变化。沧桑儿变,形式依旧。
参考文献:
[1]磐安县文化志.陈心昌.1993(11)
[2]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浙江省磐安县卷.磐安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90(12)
作者简介:周加仁 ,浙江省磐安县图书馆馆长 , 研究方向:图书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