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据显示,我国普通高校1908所,其中地方所属所管院校1797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的94.2%。全国740所本科院校,其中地方本科院校634所,占85.7%,地方大学构成我国高等院校的主体。鉴于地方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地方高校科学合理的定位,不仅直接关系到地方高校的健康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关系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和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将引用企业管理中的态势分析法即swot法,来探求地方高校的合理定位问题。
[关键词]地方高校 ;定位;态势分析法
一、 地方高校合理定位的重要性
关于“定位”,有多种解释。在《现代汉语词典》中, 其意有二: 一是指用仪器对物体所在的位置进行测量;二是经测量后确定的位置。
高校的定位是指高校的办学治校者从大学现状出发,根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按照一组定位特征合理确定某所高校在整个社会系统以及在真个高等教育系统中位置,进而明确高校发展的远景。“任何大学都必须从现有的条件和实力开始,这是大学教育及其发展不可逾越的规律。明智的大学校长之所以明智,首先他们有为大学进行类型定位的意识。” 因此,地方高校必须从社会经济,尤其是区域、行业经济发展的需求出发,结合现有的条件,进行合理准确的定位,才能提高环境适应能力。
定位问题关系到大学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格局以及发展态势,关系到大学发展什么、怎样发展等一系列全局性问题。一所大学如果不能清楚自己在真个高等教育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准确的定位,势必难有作为。
二、态势分析法在地方高校合理定位中的运用
1.态势分析法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
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根据这个分析,可以将问题按轻重缓急分类,明确哪些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哪些是可以稍微拖后一点儿的事情,哪些属于战略目标上的障碍,哪些属于战术上的问题,并将这些研究对象列举出来,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有利于领导者和管理者做出较正确的决策和规划。
2.地方高校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优势(strength)是地方高校经过一定时期办学的积累,逐渐形成的自身所特有的办学特色和办学强项,这些优势有助于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形成持续发展的能力。多数地方高校,不可能什么都非常强,关键是发现自己某些方面的优势,巩固、扩充和应用原有的优势,才能在竞争中显现其比较优势。
劣势(Weakness)是地方高校在履行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职能、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足和弱项。地方高校的劣势除了基础薄弱、资源有限、定位不明、目标趋同、机制不活、模式单一等共性问题外,更多地表现为不同地方高校的突出劣势,如一些升格或新建地方高校,师资结构不合理,办大学经验缺乏,管理水平跟不上,学科建设水平不高。凡此种种,都会不同程度地制约地方高校的快速、健康发展。
3.地方高校的机会和威胁分析
机会(Opportunity)是指外在环境因素的变动出现的对组织生存发展有利的时机。地方高校面临的发展机会是多方面的,譬如通过观念和教育方式的转变,促使地方高校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自身的教育方式和办学模式,适应新经济的要求;高等教育市场的开放,为地方高校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国际教育资源提供了条件;地方高校还可以通过校企科研合作、人才培养合作等多种形式,开拓经费来源,大幅增加教育经费。
威胁(Threaten)是指环境因素的变动对组织造成的不利影响。面对国际化的挑战,地方高校面临的威胁也是多方面的,如生源的争夺,地方高校不仅面临与国内高校的竞争,而且也面临与介入国内高等教育的国外机构以及民办高校的竞争,竞争中首先是争夺生源,特别是高素质的生源;再如师资的流失,由于人才的自由流动,使得不同层次高校、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对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吸引力度不断加大,也使地方高校吸引人才的难度、成本增大。
总之,地方高校只有在坚持层次、科类、功能、规模等方面都充分考虑自身优势与劣势,并坚持与区域、行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才能给予高校自身的合理定位。
参考文献:
[1]眭依凡《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制校》,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郭桂英 姚林《关于我国高校办学定位的研究》,《江苏高教》,2002年01期
[3]周绍森 储节旺《地方高校如何走出误区科学定位》,《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 第02期
作者简介:赵婧(1983—),女,河南平顶山人,河南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