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分析农业高职院校英语听力教学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开展英语听力教学改革,提高英语听力教学质量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农业高职院校;英语听力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抓住了改革开放的历史际遇,蓬勃发展,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为社会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良好英语交际能力的人才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是当前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部高教司于2000年10月颁布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教学课程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明确指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目的是: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1]英语听力教学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帮助学生适应新经济环境下对英语能力的要求、 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我们必须对听力教学进行改革,以提高英语听力教学质量。
一、农业高职院校进行英语听力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根据美国外语教学法专家W.M. Rivers 和P.J.Cooper的研究, 在人们所获取的信息中,75%来自于听说,其中听占45%,说为30%,其余25%来自于读写,从中我们足以看出听在语言交际中的重要作用。
1.高职院校英语听力教学现状
多年来我国的英语教学始终以考试为指挥棒,搞应试教育,忽视了语言的应用功能。学生从学英语开始就音、形、义分家;老师的教学围绕学语法、练翻译进行,重视笔头,轻视听说。一方面,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在英语考试中听力得分率非常低。他们无法将语言的声音信息与其所代表的符号和表达的意义联系起来,只能通过视觉来辨认和接收学得的语言知识,而无法通过听觉进行,造成了“聋子英语”、“哑巴英语”。另一方面,许多老师在课堂上奉行老一套的教学模式:“讲单词、放录音、对答案”,无形中阻碍了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
2.农业高职院校英语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生方面
农业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农村的教学条件相对较差,尤其是在英语教学上,一些地区的英语师资力量差强人意,造成了农村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英语水平较低的现象。因此农业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英语听说能力低下,交际能力欠缺,不适应英语听说教学;有些学生甚至不会拼、不会认音标,连26个字母都写不完整,英语授课就更听不懂了。
第二,教师方面
(1)教学目的错位
很多农业高职院校仍把学生通过各种考试作为教学目的,致使教师把英语听力课变成了单纯的听力水平测试,而不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2)教学方法单一
国际上久负盛名的英国英语教学专家杰里米·哈默(Jeremy Harmer)在《怎样教英语》一书中指出,“只有通过给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课堂活动才能保持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2]大部分高职英语教师在听力课堂上扮演着操作员的角色,在教学中采用“三步走”的方法——放录音、对答案、再放录音,没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充当接收器的角色,发挥不了自主性和能动性,激发不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积极性,课堂气氛沉闷,有的学生甚至因此产生了厌听情绪。
(3)教学内容枯燥
不少高职英语教师的听力教学内容只限于自己使用的教材,按照授课计划一课接一课地听。久而久之,学生除了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并没有学到新的知识,也无法对听力学习的意义有进一步的理解。
(4)此外,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忽视了听说、听读、听写、听译等教学的结合,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仅仅是一群能看懂英语的做题机器,真正与外国朋友进行交流时,仍然无法沟通。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讨论稿 2008)提出:高职英语课程是为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服务的,不仅要使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语言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和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3]因此,听力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三、农业高职院校英语听力教学改革的构想
作为农业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我们可以尝试打破传统单一的听力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为前提,以听为主,听说并行,利用听力教材进行听说教学,同时适当增加音乐和电影欣赏,丰富教学内容。也就是说我们要充分利用、挖掘、扩展、补充教材所提供的材料,开发其交际功能,将听力材料在听力理解的基础上转变成口语训练的材料,通过视、听、说三维立体地对语言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创造一个课堂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语言能力,交际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学生方面
第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尝试直接用英语思维,而不是把所听内容翻译成汉语,用汉语进行思维理解,然后再用英语回答或表达出来;学会边听、边记、边想、边算、边画,即在听的过程中做笔记,记下关键词,如:when,where,who, what,why,how等等,同时边思考、边计算,有时甚至可以记符号,帮助记忆和理解所听的内容。
第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听力过程中必备的因素。在听力教学过程中, 有些学生在听不懂的情况下干脆不听,完全没有信心去学好;或者是听不懂、乱听,没有重点,不分主次。学生心态不稳定, 做不到沉着冷静、 放松情绪, 更不能“轻松上阵”, 集中注意力进入倾听的状态;还有部分学生对英语提不起兴趣, 从心理上产生抵触情绪,很少积极主动参与听力训练, 基本是在老师的监督下敷衍了事,被动应付,听力水平很难提高。这种情况的产生,并不一定是学生的语言基础差,主要是学生的心理因素所致。同样难度的内容如果换个环境去听,效果可能会大不一样。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听力水平的提高也是一个必备因素。
2.教师方面
第一,转变英语听力教学的观念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理念的转变,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思想和实践,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更注重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思想和实践的转变。[4]目前农业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也需要转变观念,教师应从传统的主导地位向指导地位转变。英语听力教学,要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
第二,改变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
W.M.Rivers曾指出,听并非是被动的,而是利用所掌握语言的语音、语义和句法结构知识积极地从连贯的声音中获取信息。因此,在听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听力基本功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语音语调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辨音能力,了解英美等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以广泛而有针对性的阅读训练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新的听力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应体现英语教学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要合理继承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秀部分,发挥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
第三,选择适当的听力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而现行教材过分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忽略了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与专业结合的特色要求,造成教学过程中英语基础知识内容与专业知识内容严重脱节。作为农业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我们应当选择真正能反映岗位需求的听力教学内容,如参观农、林、牧场,农机公司;谈判;技术交流与咨询等;突出农业类专业涉外业务的实际需要,为学生将来的工作做准备。在听力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选择听力材料时也应当做到难易得当,材料新颖,能够激起学生的听力兴趣。课后教师可根据教材每一课的内容及教学要求和目的,利用网络和多媒体,配备相应的同步辅助材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促进语言知识的内化。
第四,作为农业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我们还应注意非语言音素对英语听力能力的发展与提高的阻碍作用,如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对提高听力能力的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特定的文化产生各具特色的语言背景。要学好一门语言, 必须熟悉以该语为其本民族语的国家的文化、风俗、习惯, 否则就会由于语言与文化方面的差异, 在交际过程中遇到尴尬, 达不到交际的目的。农业高职院校的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受外语教学资源匮乏的影响,对英美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了解甚少,由此产生的英汉文化的差异就造成了学生在听力理解上的障碍。例如,有的学生不知道IT、AMT、GDP,他们就很难快速、准确地完成相关听力习题。因此,在实际听力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模拟情景,有所针对地介绍其中所包涵的文化因素,把语言放到具体的语用背景下进行教学,使语言“鲜活”起来,让学生获得真正的交际能力。
英语听力教学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也是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最重要的表现之一。高职英语听力教学改革应改变传统的校对答案为主的教学模式,遵循听力教学的内在规律,选择适当的听力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扎实的听力基本功;同时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运用一定的听力技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他们运用掌握的听力技巧, 最终达到帮助学生适应新经济环境下对英语能力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用)[Z].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英]哈默著.田贵森导读:怎样教英语.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刘黛琳:教指委要成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引领力量[J].外语界,2009 (1).P9-13.
[4]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课题名称:全国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改革课题“基础英语与农业专业英语结合的教学研究”(课题编号GZGZ7610-217)
作者简介:陈慧,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