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1年第1期 ID: 152551

[ 廖莎 文选 ]   

任务诱导型参与活动与二语伴随性词汇习得

◇ 廖莎

  [摘要]伴随性词汇习得是在学习者将注意力集中到其他活动上时习得词汇的一种方式,相对于传统的直接学习,它注重词汇的语境化信息在学习者习得词汇方面所起的作用。本文通过即时测验和延时测验的方式,考察了51名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在课堂观看英文原版电影环境下,通过不同任务要求进行二语伴随性词汇习得的效果。测试结果表明,“投入量”(involvement load)越大的任务要求越能激发学生的词汇伴随性习得;词汇量越大的学生,其词汇伴随性习得的效果越好。
  [关键词]任务诱导型参与活动;词汇;伴随性习得
  
  一、实验设计
  1.研究对象
  实验的研究对象为华中科技大学51名非英语专业一年级的学生,根据入学之初针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所进行的分班考试,他们的英语水平被划分为中等,能够基本理解带英文字幕的英文原版电影。同时由于他们的英语水平相当,这也保证了本研究结果的有效性。
  2.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包括一部原版带英文字幕的影视材料、目标词测试卷和词汇量测试卷三个部分。该材料的选择是根据其内容的连贯性和词汇的难易度来确定的。其英文字幕的文本形式在实验开始前发放给不参与实验的平行班的学生进行阅读,要求其用下划线的方式标注出不认识的单词,80%以上学生不认识的词被认作生词。然后再根据词性差异选出三个动词、三个名词以及四个形容词共十个词作为该实验的目标词。目标词测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单词词义的习得情况,考虑在该方式下学生完全准确把握词义难度较大,考察目标词时采取了四选一的形式,让学生从四个选项中找出目标词的正确解释或近义词。学生词汇量的大小由词汇量测试决定,笔者随机抽取40个四级词汇,要求受试的学生写出这些单词的中文意思。得分高于平均分的为词汇量大的学生,反之为词汇量小的学生。
  3.数据收集过程
  受试者在实验开始前被平均分成三组。观看前,由教师布置每一组需要完成的相应任务。第一组被要求观看电影,但过后不须完成任何任务;第二组被要求根据所看电影内容完成单项选择题;第三组被告知将在观看电影后用英文复述所看内容。观看电影及完成任务时均不能查字典。在观看电影片段两次以后,学生们在事先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完成了目标词的测试和词汇量大小的测试。试验结束后七天进行一次延时试验,用来证明该试验在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中的效果要求与即时测试相同,但不再播放电影片段,但在选项排序和题目顺序上进行了调整。
  4.数据分析
  实验结束后,将所有学生的成绩输入电脑,用统计软件SPSS12.0进行分析。首先用One-Way ANOVA分别比较高低水平组中三小组的成绩之间是否有显著差异,然后用Independent Samples T Test对小组间进行两两比较。分别考察(1)在影视欣赏这一输入方式下,学生是否能进行伴随性词汇习得;(2)不同的观看任务对学生的伴随性词汇习得影响如何;(3)词汇量的大小是否影响伴随性词汇习得的效果影响怎样
  二、统计结果与讨论
  1.观看任务对伴随性词汇习得的影响
  分析数据表明,三组学生在看英文字幕电影时均有词汇伴随性习得发生;不同的观看任务对词汇伴随性习得效果有不同的影响;相比之下,复述故事最有利于词汇伴随性习得及记忆保持,其次是完成选择题和观看影片。其中在即时测验中三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F=3.832, Sig=.029), 说明了即时测验中,不同的观看任务对于学习者的伴随性词汇习得有显著影响。 在延时测验中,尽管三组间的差异不如即时测验明显(F=.138, Sig=.871), 但通过数据可以看出第三组复述故事的学生的记忆保持是三组中最好的。
  表1 阅读目的对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平均数的对比
  
  
  表2 词汇量大小与伴随性词汇习得的影响——平均数的对比
  
  
  小均数平均数标准误差的学生.7308524小的学生.0800745的学生.5000026小的学生.5200775 从表2中可以看出,词汇量大的学习者更容易伴随性习得词汇并且记忆保持长久,相比词汇量小的学生,他们对于词汇的记忆保持时间也更长。
  三、结果分析
  1.观看任务与词汇习得关系—任务诱导型参与活动建构
  实验结果显示,观影前被布置复述任务的学生伴随性词汇习得的效果和记忆保持较好,而相对来说需要学生投入较少注意力的任务下学生的词汇习得效果要差一些。这一现象可以用Laufer和Hulstijin提出的任务诱导型参与活动建构来解释。该理论基于认知心理学,提出了影响学习者词汇习得过程的三个因素,即需要(need),搜寻(search)和评价(evaluation),统称为“投入量”(involvement load)。投入量的多少与学习者对词汇习得的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需要” (need)是学习者内在的动机性因素。在学习者进行阅读的时候,如果某个生词的出现影响了其对于文章的理解,学习者即产生“需要”。 搜寻(search)和评价(evaluation)关注的是学习者对于信息加工的的认知过程。搜寻(search)指的是学习者弄清楚生词意思或在而另一种语言中寻找某个特定方式来表达母语意思的尝试。可采取的方式有查字典或询问权威(老师)等。评价(evaluation)则是在特定语境下,学习者将一个特定词与另一个词进行比较,将同一个词的多种意思进行比较或通过语境线索猜测词的具体意思。在真实的交际场景,或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能诱导产生一个、两个或是全部三个投入量因素。在本实验中,由于被要求用英语复述故事,第三组的学生需要考虑正确理解原材料的大意和细节性信息,并做到能正确产出。除了词汇的意思以外,其用法也得到关注,这必然要求更多的“投入量”(involvement load)。该组学生词汇习得效果好也证明了Laufer和Hulstijin提出的第三个假设,即其他因素相同时,由教师或研究者设计的具有较高“投入量”的任务比较低“投入量”的任务更能帮助学习者进行词汇的有效习得。
  2.词汇量大小与词汇习得关系
  本实验结果表明,词汇量大的学生观看电影时习得词汇的效果更好,这一结果与盖淑华(2003)的研究结果一致。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于大词汇量的学生的理解障碍相对较少,能更好的根据语境线索猜测词义。该结果说明了词汇量大小是影响学习者伴随性词汇习得的因素之一。
  本研究为如何在英语课堂上利用原版影视作品帮助学生进行词汇习得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教师应在观影前,安排布置强化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学生“投入量”的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观影。观影完后,可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评估学生任务完成情况。通过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方能达到词汇学习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Nagy,W.,Herman,P.,&Anderson,R.Learning words from context.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1985(20):233-253.
  [2]Grow,B."Seeing Through Another's Eyes" [J].Using Video as Text. ELT Teaching, 1996.
  [3]Massi,M.& Merino,A.G."Film and EFL in English Teaching"[J].Forum,1996.
  [4]Krashen,S.We acquire vocabulary and spelling by reading: Additional evidence for the input hypothesis [J].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89(73):440 - 461.
  
  作者简介:廖莎(1981—),女,湖北武汉人,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商务英语教研室,研究方向:外语文学。

任务诱导型参与活动与二语伴随性词汇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