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1年第1期 ID: 152554

[ 崔曙光 文选 ]   

浅议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 崔曙光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提倡英语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以往的英语教学采取的是静态的、单向的交往模式,而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以多个主体间的相互交往为教学和学习的方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在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讨论中,可以增强人际关系,学生可以得到鼓励和帮助,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并且培养了团结协助的精神,学生的英语交际的能力可以持续地得到强化和提高。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互动式教学;应用
  
  当前,高职院校提倡英语的互动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认为英语教师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讲授者,而学生不只是专业知识的被动学习者,教学活动应包括更多的内容,如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教学实现英语的学习,获得体验英语语言的应用。这改变了以往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教师单纯的讲授,而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熟悉语言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语言的输出能力[1]。因此,互动式教学模式能够改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了社会发展对学生英语技能的要求,具有现实意义。
  一、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含义
  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根据教学目标,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来实现的教学活动。英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课堂交际活动,学生应用专业知识参与到交际活动中,达到英语语言学习的目的。因此,互动式教学模式应在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下,整合教学材料,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学习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使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摆脱以讲授为主,学生也避免了被烦琐的单词、语义、语法的纠缠。教师根据教学任务进行适当安排教学内容,对于重点、难点知识进行细致讲解,并给学生留有自学和探索知识的空间。英语教师可以按照教学的课堂内容进行设计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下,积极参与互动交流,以这样的方式使师生完成教学过程[2]。
  二、 高职院校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
  当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应该注重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让学生在互动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学习资源,享受英语教学中的快乐。因此,英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丰富的学习活动,创设有利的学习环境。一些高职院校经过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教学,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3]。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更多地置身于英语情境中,学生获得了扮演情景角色的机会,自然成为了英语课堂教学的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把英语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学生应在课前预习。学生先要阅读英语课文,有意识地进行文章结构的分析,找到一些比较重要的语句。学生要对所预习的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探究,并根据要讨论的问题进行准备。其次,在课堂上进行小组的讨论,这是在学生课下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活动,英语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讨论的题目,并深入各个讨论小组进行检查,促使讨论围绕着主题开展,引导学生的讨论,促进学生寻找问题的答案。在每个小组进行讨论后,可以由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总结,这样就是实现了小组之间的互动交流,小组之间可以进行补充、质疑和评价。英语教师可以将各个小组的结论进行归纳,得到全体同学的认可。再次,英语教师应在课堂上重点讲授教学难点。英语教师应把课文内容作为讲授的重点,引导学生去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和写作方法。让学生掌握课文的脉络、篇章结构,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对于英语课文的难点,教师采取语块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能力。在英语课堂的多极互动的具体做法是通过提问,让学生找出语块,并将这些语块结合生活实际,通过问答、造句或翻译反复操练。而对于学生难以把握的课文知识的总结,教师应该给予帮助,培养学生对课文知识内在联系的深入挖掘,并对知识内容大背景的宏观把握 。这些教学内容都是教师必须进行精讲和加以提炼。最后,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估方面,学生可以就存在的知识问题进行提问,先可以由学生进行回答,老师进行补充和解答。学生可以围绕课文主题展开演讲。这样学生就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课文内容,阐述自己的观点,促进了学生语言的内化和输出,增强了学生英语语言能力。互动式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课堂交流。互动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避免了原有课堂教学组织的不足,为学生营造了英语语言的课堂环境。
  当前,高职院校应采用互动教学模式,培养具备英语综合能力的人才,英语课堂上互动教学成为实现英语教学目标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因此,高职院校的应用教师应该积极的探索和应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教师营造生动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叶燕妮.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2]宁晓颖.大学英语互动教学模式之我见[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7).
  [3]王爱琴,任念新.走出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的误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
  
  作者简介:崔曙光(1976—),男,河南南阳,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浅议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