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1年第1期 ID: 152570

[ 石磊 文选 ]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漫谈

◇ 石磊

  [摘要]从培养学生这一观点来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极为重要的。知识的积累,视野的开拓,思维的传达,文化的延伸,文明的传承,多半还要由具有书面语言理解作用的阅读来实现。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发现阅读教学方法单一,形式简单,流于形式等等,这类问题是不一而足。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一、重视课堂形式,忽视阅读内容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重视课堂形式的设计,片面追求课堂气氛的热闹而忽视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注重多媒体的运用而淡化了对语言文字的品味、赏析和积累,以热闹的场景来代替文章内容的分析与鉴赏。比如“同桌讨论”,“小组讨论”等形式,表面看热热闹闹,好象学生在合作,在探究,方法新颖。但这不过是旧瓶装新酒而已,并无新意。再看教学效果,表面上轰轰烈烈,实则空空洞洞。一堂课下来,教师是口若悬河,学生是不知所云,更难说学生有多大收获。,所以说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要适时适度,并不是堂堂课都适用。而且,在具体运用时都要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有没有讨论的价值用什么形式去讨论如果讨论的问题没有一定的新度,不能迅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光追求好看的形式,是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的 。
  二、忽视对形式的理解,只重视课文内容
  一些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往往重视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却忽视了对文章形式的理解,这也是阅读教学中的重大缺陷。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背景环境、事件的经过或故事的情节、所要说明的事理、作者的思想感情,都应该让学生加以理解。学生学习一篇课文,不知写了什么内容,不知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岂非咄咄怪事。学生在阅读课文时,首先理解到的是内容,至于作者为表现这些内容所使用的精辟语言,结构层次的安排等,往往被忽略或忘记了,他们被生动的、具体的内容所吸引,陷入其中而跳不出来。教师在恰如其分、适可而止地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后,则应该适时地把学生从中引导出来,即结合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形式。阅读教学应该在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的内容要用这样的语言形式,这样的层次结构来表达。特别是对语言形式的分析,则更应该放在重要的地位。培养阅读能力,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和应用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和理解,是对全文内理解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要使学生真正从本质上、理性上理解课文的内容,首先必须具体、形象地理解语言文字这个最感性的东西。但是,目前的阅读教学往往超越这必不可少的感性认识阶段,直接便进入理性认识的过程,对课文的理性认识。高超的语文教师往往会在这分析、理解语言文字的天地里,大显身手,创造出富有艺术魅力的语文教学方法。
  三、片面强调阅读教学的功利性,不重视能力的培养
  在高考和中考的冲击之下,许多教师只看考试成绩,不管学生的综合阅读 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在阅读教学中,也只重视阅读题答案是否准确,能否得到分数,至于学生是否是蒙的还是真正理解了,那就无所谓了。在 这样的指导思想之下,学生的阅读能力怎能得到提高所以,我们的教师应把目光放远一些,阅读教学也应着眼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应把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上。否则,不可能有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结合新课程理念及语文学科的特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1.开创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
  传统的阅读教学普遍注重知识的灌输,而不重视兴趣的激发,更不重视能力的培养。教者只满足于设法把课文的知识系统交给学生,至于什么方法、途径不在考虑的范围内。其实,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的对象具有创造性。开放、探究型的阅读教学方式正是为了培养创造型的人才。阅读教学必须巧妙地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思辨、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多向分析、放心解答,真心肯定学生的活动过程,实意预言学生的成功人生。这样,学生阅读的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鉴赏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训练和提高。
  2.必须有科学的教学方法
  教是为了不教,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把握好自学与点拨的尺度。教师的点拨也应讲究方法,应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少给答案,让学生有思考、想象的空间,正是所谓“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另外,应重视语感,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解决语文的一大问题——语感的培养。培养语感,重在教师的教育引导。老师应为学生提高语感创造条件,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创设语境,让学生慢慢领悟,以逐渐提高语感。当然,语感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阅读,二者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3.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体系
  语文阅读体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部分。课内阅读体系的建立,主要靠语文课来进行,教师应从不同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生多读、多听、多说、多写,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而课外阅读体系的建立,则更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教师应教给学生课文阅读的范围、阅读的方法、及对所读内容的鉴赏能力 等等。从而把课堂阅读延伸到课外,使课内、外互补,扎扎实实高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总之,如果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能从阅读教学的误区中走出来,用全新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的进行阅读教学,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更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