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台的制播分离是电子媒体迅速发展的产物。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制播分离改革的现状;其次,阐述了实行制播分离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最后,详细论述制播分离的发展与趋势。
[关键词]制播分离;现状;必要性;发展趋势
在我国广播产业发展以及相关体制改革进程中,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就是制播分离。随着电台频道数量的猛增、新媒体产业的繁盛,对传统电台节目提出了规模化、专业化的高要求,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促生了制播分离改革。我国广播电台的制播体制先后经历了制播合一、制播出现分化、以制播合一为主,制播分离为辅的发展阶段。
一、制播分离的现状
可以说,我国当前还处于制播分离改革的摸索阶段,在各级电台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进行相关的改革尝试,还没有规模化的推进,当前各电台所尝试的制播分离形式主要有:
一种是台外分离和台内分离,这中形式主要是由制播双方的利益关系选择所决定的,若双方选择将利益关系完全分离到市场中,就是台外分离,如果选择在台内或者集团内部分化,就是台内分离。
国内实行部分节目台外分离模式的电台有不少,但由于台内节目制作的雄厚实力,所以基本上不存在真正依靠台外制作公司是情况。台内分离模式,主要是建立在频道平台基础上,在现有体制下进行管理,对现有制作团队进行改编,设立台属制作公司,仅保留频道的编辑以及节目的审查等部门,具体负责节目的编排与审核工作,在保证频道的属于国家专有资源以及电台掌握节目的最终审查权和播出权的前提下,将具有企业化运作基础和条件的体育、综艺、音乐、生活、财经以及科教等频道组建成由电台控股的公司,进行频道节目的企业化经营模式。
还有一种制播分离的方式就是节目的委托制作和外购。所谓节目的委托制作,就是电台投资、负责节目选题,而节目的制作则委托相关的制作公司进行,节目版权属于电台或者由电台和委托制作节目的公司共享,采取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外部制作单位的优势,降低电台的制作成本,保证节目产品有较高的增值效益。当前这种尝试主要集中在电视剧、音乐、体育以及生活类节目领域;而节目外购,指的是社会上独立的节目制作公司自己投资、自己选题、自己制作,电台有选择性的购买自己需要的节目,是单纯的买卖关系,采取这种方式的主要是省级以下电台,借此来缓解自身节目制作不足的状况。
可以说,制播分离代表着大规模的实行节目的社会化生产,既有利于在电台所属的节目制作公司之间形成浓厚的竞争氛围,促进节目质量的提高,同时通过外部购买节目的形式,也能极大的促进社会节目制作公司之间的竞争,推动我国电视节目产业的发展。
二、制播分离的发展趋势
制播分离涉及到各个方面,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要及时更新观念、勇于创新。新时期,我国电视领域的制播分离将会在运行机制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展现出新的发展势头和趋势。
首先,以广播电台为主体,按照先台内、在台外的原则进行试点和尝试。根据各级电台的实际情况,首先在中央一级的电台以及具有较雄厚实力的省一级电台进行制播分离改革尝试,有条件的省辖市的电台也可以依据自身实力进行。实行制播分离首先选择条件比较成熟的影视、娱乐、动画以及体育等节目进行,按照先内后外、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原则进行。在改革试点中总结经验,做到边尝试、边总结、边改进、边推广。
其次,扶植有实力的节目制作公司。国家主管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播出机构按照一定的比例购买台内以及社会独立制作公司的节目,借此来为节目制作公司做大、做强提供支持和保障,促进节目市场的繁荣发展,并且也有利于节目制作公司不断拓宽融资渠道,进行节目版权抵押贷款的方式。在保障电台具有绝对控制权的前提下,经相关部门批准,逐步允许电台下属的节目制作公司通过吸收一部分社会资本来组建股份制公司,对于已经具备条件和资质的,还可以上市;与此同时,国家相关部门还要对进行试点尝试的节目制作公司给予税收等方面的优惠。
最后,优化改革环境,促进节目市场发展。随着影视剧、体育、音乐以及娱乐等节目市场交易的发展,将逐渐打破区域分割的市场局面,从而促进开放、统一、竞争的节目交易市场,节目市场规则也会进一步健全,相关的 准入和退出机制也会不断完善,节目评审机制也会相应的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唐世鼎.制播体制改革与电视业发展问题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2]任孟山.朱冰.传播视界.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5
[3]朱羽君.高传智.中国广播新闻改革研究课题报告.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4]刘宏.电视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王琳,沈阳师范大学渤海学院播音主持专业,研究方向;播音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