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让孩子找到自信的感觉是培养自信的基础;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尊严和感情上的平等关系是扶植学生自信的保证;给孩子以发现和批评的权利,是使自信转化为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自信的基础;自信的保证;自信转化为能力的关键
我将用一生去圆一个梦:“让所有的孩子都享受最好的教育。”
孩子的自我评价,其实大多来自大人的行为暗示。大人的评价高,孩子就有了自信,大人把孩子说的一钱不值,孩子也往往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点信心也没了。作为一名教师不光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触及每一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让孩子的心灵深处种下幸福的种子,从而排挤掉他们心中自卑,失败的杂草。
一、让孩子找到自信的感觉是培养自信的基础
1.要让孩子自信,首先要让每一个孩子找到做好孩子的感觉。有了这份感觉,学生才会平等地,无拘无束地和老师说话,学生才有超越自我的可能
学生张扬,背英语单词对话总是最后一个。校庆五十周年时学校要组织一台文艺晚会,我想以小品的形式展示我班的英语学习成果,并借此机会调动同学们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为了使他学好英语,我选定他做演员。“老师,我不行,你还是换别人吧。”但他那充满感激的眼睛告诉我,他想参加。“你行,一定行,老师相信你。”“我背不下来台词”“不可能,我绝对不接受你的谦虚的推让。”第二天,他妈妈给我打电话:“孙老师,张扬今天对英语着迷了,一宿几次起来背英语。”上课前他充满信心地来到我面前,“老师我给您背一背台词。”上课了我对全班同学说:“我们大家为张扬的成功鼓掌。”演出成功了,校长在总结会上表扬了参加演出的同学们,张扬的英语成绩直线上升到毕业都没低过95分。
2.科学的教育的机能和艺术就在于,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发挥出来,使他们能充分享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李冰,性格内向,上课时她不敢接触老师的眼光,回答问题时细声细气。我发现她虽然声音很低,但她说英语很地道标准。我把她叫到办公室,对她说:“老师发现听你说英语是一种享受,你愿意每天说一段给大家听吗?”孩子使劲点了点头,第二天听完她背诵后我由衷的说:“Very good, You English is very native, Itwill be better,if you can speak louder。”孩子很受鼓舞。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她的表现机会越来越多,终于成为班内最活跃的成员之一。
3. 教师的爱要建立在爱与尊重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基础上,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中,人生的光辉里
某学生因受人唆使劫同学的钱财而被公安部门传讯,有被少管的可能,是我们校长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从公安部门要回来的。回来后这个孩子有点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上课不是违犯纪律就是倒头大睡,我把他请到办公室,给他倒了一杯水,“韩宇,你请坐。”他却说:“老师,我没有犯错误,我不坐,”他有点害怕,直往后躲。也可能是孩子长这么大第一次受到老师的尊重而不知所措。“老师知道你没犯错误,我只是想跟你聊一聊,老师很喜欢你的个性,更想和你做朋友,以后缺钱花就找老师要,老师供的起你。”孩子被感动了,哭了。以后的英语课堂上,他总是瞪大双眼,时刻不离老师的思路,不久,他的英语成绩便有了很大的起色。
我常想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学生,做老师的也要眼含热泪的去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在学生成长的路上,我们要拼命地替他们喊“加油”之声,哪怕孩子一千次跌倒了,也要一千零一次地帮助他站起来!
二、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尊严和感情上的平等关系是扶植学生自信的保证
在很多课堂上存在着唯师是从的专制色彩。在某些教师眼中,只有规规矩矩的学生才是好学生,那些爱问好动的学生经常受到斥责。结果,本应生机勃勃的教育变得死气沉沉,原来充满想象和创造力的儿童因此去了失自信,变得沉默寡言墨守成规。
陶行知说:“先生最大的快乐是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我认为,教师虽然被认为在科学知识,专业能力,知识水平方面远在于学生之上,但教师不能为了自己的自尊,而不允许学生提出超越教师知识范畴的问题,那就扼杀学生的自信心和阻碍创造力的发展。
三、 给孩子以发现和批评的权利,是使自信转化为能力的关键
教育要使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可以说,你给孩子多大的胆,他们就有多大的想象力。
虽然孩子们还小,有些想法和做法还很片面,但,应该让孩子们深深懂得,只靠老师是不够的,唯有自己去想,去悟,去创才是最可靠的。
孩子获得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孩子的心田里,种下自信,成功,自主发展的种子。
学生有了自信以后,教师收获的是教学的完善以及教学质量理所当然的大面积提高;而学生的收获,除了终身收益的英语素养,还有平等观念,民主意识的日益增强和提高——而这正是素质教育所培养的意识之一。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精神境界,绝不是教育者居高临下的“亲切关怀”或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效果而故做姿态的“教学艺术设计”,而是教师民主精神与教育人道主义的真诚流露:“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来!”
参考文献:
[1]《中学英语教学参考》2009年第6期
[2]《班主任之友》2009年第3期
作者简介:孙春阳,河南新密第二高级中学,研究方向:学生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