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1年第1期 ID: 152592

[ 张永刚 文选 ]   

追求人生价值应遵循生命三重性规律

◇ 张永刚

  [摘要]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构成的统一体,三者互影响,相互促进。实现人生价值应尊重生命的三重性规律,依次珍爱自然生命、完善精神生命,实现自我价值,然后再从实际出发追求社会价值。
  [关键词]尊重;生命三重性;人生价值
  
  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人的价值就是个人对他人、对社会的有用性。一个人是否有价值,取决于两个方面,即自身的素质和他人对其评价,但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个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人只有具备良好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对他人和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实现人的社会价值。
  一、人的生命的三重性
   人的生命除了具有一般生命所具有的特点外,还有其特殊性。人的生命依次具有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三重性。人的生然生命是指人和其他生命一样,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只不过,人的生命的形成比其他生命的形成经历了更为漫长的时间和更为复杂的程序。精神生命是指人的活动的有意识性,具体表现为人的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动物的活动是一种本能的活动,而人的行为是情感、意志、动机、信念等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情感和需要是行为发生的原始动因;动机是行为得以发生的内驱力;情感和意志是行为发生的精神力量;信念是行为得以坚持的动力源泉;结果是行为追求的最终目的。人必须以社会的方式存在。“人在本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生命就是人对他人和整个社会的作用和个人从社会中所获得的力量。
  人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三重属性是依次推进,并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其中,自然生命是其础,离开了自然生命就不会有人,更谈不上人的生命和社会;离开精神生命的生命不是人的生命;没有社会,人就无法生存,即使获得的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也会得而复失。
  二、尊重生命三重属性,实现人生价值
  人的生命的三重性决定了人生价值的实现是一个逐渐推进的过程,依次为珍爱自然生命、完善精神生命、追求社会生命。
  1.珍爱自然生命
  人的生命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和复杂的程序,而且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就凭这一点,我们就应该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欣赏生命,赞美生命,保护生命。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并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成人。接下来,我们就应该保护自己的生命。无论干什么事,我们都要做到安全第一,不做无谓的牺牲。唐山、汶川、玉树三次大地震,几十万人丧生,这足以警示我们:熟练掌握逃生技巧。我们还应具备运动卫生、生理健康、营养学、疾病防治特别是流行传染疾病防治知识;要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既要懂得创造又要懂得享受,否则人就不是生命人,而是把自己异化为无生命的工具。
  2.完善精神生命
  人具有了精神生命即思想意识才使人变得高贵而成为万物之灵。完善精神生命就是完善人的意识形态。
  首先要学习知识技术。知识就是规律。人只有掌握了规律,才能运用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一个人知识越丰富、技术越高超,他的能力就越强。特别是在知识济条件下,知识就是力量,谁拥有知识,谁就拥有财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知识教育目前存高分低能的弊端。一个人知识的有无和多少不在于他学历文凭的有无和高低,而在于他能否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工作能力。因此,我们要加强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其次要树立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为人们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前进的动力,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有了理想信念,人们才能明白白、清清楚楚地活着。
  3.从实际出发实现社会价值
  人实现自我价值,满足个人基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之后,人就会向更高层次的需求进军,以自己的能力服务于他人和社会,实现社会价值。社会价值的大小决定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决定他能从社会得到回报的多寡。回报的多寡又决定了他的物质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即自我价值的提高;自我价值的提高又为人追求更高的社会价值创造了条件。人生价值的实现和提高就是这样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因此,在自我价值实现后,社会价值的实现就显得至关重要。但是,人在追求社会价值时应从实际出发,即从自己的自然生命能力和精神生命能力的实际出发,树立一个合理的目标。我们如果脱离自己的自然生命能力和精神生命能力,树立过高的目标,注定实现不了。我们不能企求英雄模范人物的人生价值。英雄模范人物只是少数人物,他们的人生价值不能适用于大多数人。更重要的是英雄模范人物有其产生的时代条件。时代己发展,如果我们还希望自己成为那个时代的英雄模范人物岂不是“刻舟求剑”?我们实现和追求自己的社会价值应顺应时代要求。自问自己想干什么时,首先要考虑社会让我干什么,自己能干什么。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只要他尽了力,他就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要尽职尽责地干好本职工作,成好家,立好业,就实现了人生价值。
  “水向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会满足于平淡,希望不断超越,追求更大的价值。 但越越时一定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平地起”,不要忘记生命的三重性规律。
  
  
  作者简介:张永刚(1967—),男,陕西宝鸡人,宝鸡文理学院哲学系教师,研究方向:中国法律思想史。

追求人生价值应遵循生命三重性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