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探讨了将合作学习运用于高职院校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模式,并列举了该种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这种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学质量,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合作意识。 研究结果表明,合作学习策略能有效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绝大部分的学生对合作学习持肯定态度。
[关键词]合作学习;英语阅读;成效
近年来的英语教学实践证明,合作学习策略在培养英语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方面发挥分积极的作用,能够让小组成员通过彼此间的合作相互学习,同时利用小组之间的对比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效果。高职院校英语阅读教学也应该采用合作学习策略。为了准确理解握合作学习策略在高职院校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 谈谈以下相关研究结果和感悟。
一、将合作学习运用于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的教学模式
1.优化组合、合理分组
合理的分组是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合作学习主张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即小组内成员在性别、 性格、 学习能力方面有差异,组内异质使组内成员互助成为可能,而组间同质则有利于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每个小组的人数一般以 4- 6人为宜。要明确成员的角色和任务,使每个成员都意识到自己的职责,防止小组成员互相依赖,产生惰性,甚至想不劳而获。此外,按阅读主题的需要,小组成员也可以动态地自由组合。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还可以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2.明确小组目标
合作学习小组首先要有小组目标, 即要求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策略在规定时间内快速准确地查找有效信息。为达到这一共同的目标,学生间必须要通过分工合作、资源共享、角色轮换、集体奖励等手段形成和谐有效的互补关系。小组目标是合作学习的内在动力, 共同的目标是形成小组凝聚力的前提和关键。
3.调动小组成员的自主性
在合作学习中,组员为了达成共同目标,必须完成各自的任务。这种互补性使学生彼此尊重,相互依赖,使学习环境变得宽松而高效,增强了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的动机。
4.加强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组员可逐个发表意见,也可一人发言为主,其他人补充为辅。就阅读材料而言,学生要兼顾文章大意和对具体阅读内容的见解。教师要控制好小组讨论时间,指导组员发言,保证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小组记录员集中并整理好成员的发言后,进入小组陈述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每个小组展示成果,并就问题作下一步交流和讨论。
5.做好反馈评价
作为合作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组评价以小组总体表现为评价依据,鼓励学生合作互助、 共同进步。合作学习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采取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个人得分变为小组得分、小组排名,从而形成组内成员合作,小组之间竞争的新格局。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课例实践
1.课例实践的对象和教学内容
笔者以自己任教的机电学院某班的36位同学作为小组合作学习课例实践的对象。选择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Unit4 PassageA How to make a good impression 作为一次课堂实例。
2.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设计
在教学中,笔者设计了6个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1)Pre-reading Task。在学习文章之前,小组讨论如何给别人留下好印象。(2)讨论该部分的3个问题。(3)各小组成员在组内提出文章中有疑问的内容,先在小组内互助讨论,然后老师答疑。
3.小组合作学习的小组组建和任务分配
6个组中,一组 6 人,每组有“ 主持人”、“ 记录员”和“ 发言人”。“ 主持人”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控制成员发言时间;“ 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问题;“ 发言人”要代表本组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小组成员间可交换分工。
4.小组合作学习课例的教学程序
(1)Pre- reading:为提起学生对该课文的兴趣,在阅读英语课文之前,由学生小组讨论如何给别人留下好印象。规定时间结束后由各小组发言人用英语作总结陈述,然后对每组的发言给予评价,并对新的观点及概括性强的表达给予赞扬。
(2)Reading and discussion:在学生独立阅读文章内容之后,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讨论分析文章,完成任务 2 和 3,记录员记录小组合作学习中讨论的成果及各组内成员的问题。讨论结束后,同样由小组发言人对小组学习的成果作总结发言,并提出组内无法解决难题。 教师对各小组发言进行点评。对于提出的难题,其他小组享有优先回答的权力。6 个小组都没能解决后,再交由教师向全班同学解答。
(3)Conclusion:本堂英语阅读课的最后,教师对各小组合作过程中的各方面进行总结并点评 。
5.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通过本次英语阅读课例,笔者发现,6个小组36 位学生大多数都积极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发言达到 26 人次,尤其是那些口语表达能力高的同学更积极性非常高。较传统的讲授教学法而言,大部分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环境下,对课文及课堂的关注度有明显的提高,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并思考文章中的相关问题,大大提高了英语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学习效果更加显著。课后笔者对学生的调查得知,36位学生有 28位表示这种学习方式更加能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6 位学生表示不太适应,2 位学生表示不喜欢这种学习方式。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但合作学习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小组成员参与不均:在英语阅读课例实践中,笔者注意到 26人次的发言大部分集中在 8 位学生身上,他们都是成绩优秀、 性格外向和表现欲强的学生。而那些成绩教差、性格内向不擅表达的同学无意中成了 “ 听众” , 没有很好的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有的“ 主角” 甚至身兼数职,既是主持人又是记录员还是发言人,有些组员则坐享其成。在合作学习环境下,这部分同学容易将对以往教师的依赖转变为对同伴的依赖。所以,在合作设计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倾向,尽可能的让所有学生都有能力参与。学习任务可分割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小任务,以保证所有学生都能为完成任务做出贡献。
(2)个别学生合作意识淡薄:在英语阅读课例实践中,笔者发现有 3 位学生不大愿意参与本小组成员讨论,甚至有 1 位学生拒绝与其他人讨论。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个别组员间无法友好相处,存在个性问题:依赖性强、缺乏交流意识、自我中心。所以我们有必要建立必要的合作规则和鼓励机制,使学生在小组内有效合作,在小组间有序竞争。教师要明确告知学生:小组成绩在于每个成员的参与,团结才有利于小组顺利完成任务。同时我们也要给予少数性格孤僻、孤傲的同学更多的关注。
小组式合作学习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课堂中的应用,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水平,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际能力,帮助了学生理解阅读材料和掌握文章重难点,还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调课堂为活泼的互动课堂,实现了英语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目标,从而使不同起点和不同条件的学生能更有效地进行个性化学习和合作式学习,最终达到共同进步。此外小组式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不仅全面提高了英语教学质量,这种合作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英语学习本身,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盛群力,郑淑贞.合作学习设计[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2]束定芳.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3]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4]伍新春,康长运.合作学习[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 .教育研究,2002,(2) .
[6]庾鲜海,王月会.合作学习原则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4,(3).
作者简介:张子一,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