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1年第1期 ID: 152587

[ 杨锐 文选 ]   

影视鉴赏课程教学现状与原因分析

◇ 杨锐

  [摘要]《影视鉴赏》课程是艺术欣赏类课程,属于新兴学科,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等方面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本课题组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对该课程目前的开设状况进行了精确的了解,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其中的原因,试图为提高本课程的课堂效果,改进课程模式找到具体可行而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影视鉴赏;问题;原因;教学效果
  
  影视艺术欣赏课程目前在多数院校是一门公共选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影电视的发展历史,理解影视艺术的基本理论,掌握影视鉴赏的一般方法,掌握影视评论的基本写作要求和写作技巧,并通过对中外优秀影视作品的欣赏培养审美情趣,提高独立审美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我院已经开设全校性的影视艺术素质教育课,课程性质为限定性选修课,相继开设了三个学年,学时由原来的16课时变成现在的32课时。教师制作了比较精美的课件、电子教案,编写了教学大纲。由于本门课程是新兴学科,其研究空间非常广阔。影视教育要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除了要求相关学科的支持,更需要教师对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思考、探索,寻求一条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并能贯彻人为教育理念,启发学生心智、陶冶情操、完善品格、使其审美心理逐步趋于健全的教学路子。而作为一门年轻学科的教学实践,对于它的理论探索才刚起步,值得思考的问题还很多。对这门学科进行认真的思考,系统的研究,深入的探讨,有益的实践,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课题。基于以上原因,本课题组就我院学生的影视鉴赏能力和影视鉴赏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涉及了我院外语系、国贸系、管理系、信息系、财经系等五个系部的400名学生。调查结果显示:
  一、当代大学生的影视鉴赏能力不高。具体表现为:
  1.学生因客观条件限制较少接触电视或进人影院.对电影的了解和认知多通过网络、碟片、报刊杂志等
  在回答“你最经常观看电影的方式是什么”这一问题时,有77.2%的同学回答是网络,28.5%的同学回答是碟片,只有2.1%的同学选择电影院。这一结果也显示了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电影欣赏功不可没。我们应该更多地发挥网络的优势,以提高学生的影视鉴赏能力。
  2.所有学生都有过观影经验,但大学生影视审美呈现娱乐化倾向
  据调查,几乎所有同学一年观看影片的数量都在15部以上,还有的同学一年观看的电影达30部都不止。从观看影视作品和电视节目的类型看,大学生比较喜欢生活化、娱乐化、情绪化、青春偶像类、搞笑类的影视作品或电视节目。同学最喜欢的电影类型基本上都集中于喜剧片、爱情片、动作片、科幻片、恐怖片,动画片也有一定市场,而问津艺术片和纪录片的很少。而艺术片恰恰代表了影视创作和实验的先锋,是最具创新意识的;记录片含有大量的信息元素,也是最能开阔眼界和增长知识的影片类型。这说明大学生在观看或欣赏电影时,多是抱着娱乐和休闲的态度。从观看影视作品和电视节目的内容和关注点看,大学生比较注重外在形式和情绪化的东西,而对于影视作品的深层内容不太关注。同学在回答“电影的哪个方面最吸引你”时,往往选择大明星、大导演、大场面,当然选择“动人的思想感情”的也占一定比例。而同学们最喜欢的影星也集中在孙红雷、周迅、陈坤、董洁、葛优、范伟等当红影星,外国的如茱莉亚·罗伯茨、全智贤、汤姆·克鲁斯等漂亮、有型的明星等。从大学生对影视作品的评判标准看,他们往往把能否满足感官愉悦、紧张心理的缓释,是否具有猎奇性、明星化作为选择观看什么影视作品的依据,并且把这些标准作为评判影视作品的标准。相应地,大学生在观看、评判影视作品时对作品思想性、艺术性、对影视的本质等却忽略了,能从影视的审美本质(艺术性、创新性、思想性、表现力等)去欣赏、评判者则寥寥无几。学生对电影作品的讨论多停留在人物、情节、环境、演员、服装等层面,多出于娱乐心态,缺乏深刻认识和反思,缺乏基本的电影常识和观影技巧,更缺乏相关电影理论基础。大多数同学虽认为开设本课程很有必要,但一提到写影视评论有高达15.4%的同学都回答“不会写”,有47.7%的同学回答“如果老师要求写评论就会降低对本课程的兴趣”。以上情况在全国高校可能具有普遍性。
  二、当前《影视鉴赏》课程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如下:
  1.看片积极,听课消极
  相对来说,学生更喜欢影视观摩课,而对理论讲授不感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老师的理论讲授陈旧而乏味,理论讲授与影片观摩联系不密切。用来说明理论的影视案例时代久远,让学生觉得无趣而陌生。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外影视新作问世,艺术形态发展得很快。网络时代传播的迅速性,使得高校学生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接触到最新出品的电影。而影视课上介绍的理论原理、电影流派和电影经典系列,对于学生而言,往往年代久远,电影形态似乎过于陈旧,缺乏必要的吸引力。这使得课本知识和实践上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处于脱节状态。教学内容陈旧呆板,缺少最新的影视动态、技法的介绍;资源不足,想解释一个理论,却缺乏相应的影视实例去证明,视频和音频的片段都严重不足;课件制作尚处于电子板书加音频、视频插入的初级阶段;课堂上的互动环节少,基本还是老师讲学生听的老模式,这些都大大降低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2.学生欣赏趣味与老师大相径庭
  老师喜欢经典片,学生喜欢新潮片;老师喜欢教化片,学生喜欢娱乐片,所以有的学生宁可选择睡觉也不愿欣赏老师推荐给他们的影片。调查表明,学生的欣赏趣味停留在追逐情节、追求感官刺激的低层次上,忽略影视作品的精神内涵与独特的艺术技巧。在观赏影片时,娱乐多,鉴赏少;认同多,思考少。消遣娱乐是人的自然需要,因此学生总是在有意、无意中寻找影视提供的娱乐,学生在观摩影视作品时很容易受娱乐心理的影响不足为怪。当然也有同学提出喜欢一些青春励志片,说明同学也有追求精神层面的要求。而目前中国影视活动面临的最严峻的现实情况是:消费主义正成为影视创作和鉴赏最可怕的文化陷阱。很多受众是把影视鉴赏活动作为一种消遣性、娱乐性、游戏性或至多是知识性的活动。具体表现为:僵化思想把教化片程式化,猎奇心理把历史片滥俗化,消费主义把娱乐片庸俗化,单薄底蕴把实验片隔离化。因此,老师选择具有高度人文性和艺术性同时又符合学生审美趣味的影片,冲击学生的灵魂,引起他们对人生的思考的任务就尤为严峻而艰巨。
  3.课时少,影片观摩数量满足不了学生的观影需求
  目前我院的《影视鉴赏》课为周2课时,共16个教学周,一共32课时。在这有限的课时内,老师要讲授影视理论,要组织讨论,要安排考试,这样就把学生观影的时间压缩了。另外,一次课90分钟,而影片的长度基本都超过这个时间,等到下次课时,老师可能又有新的安排,所以就造成学生观摩总是没有连续性。一个学期内,学生在课上观摩影片的数量不超过4个,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课外的观摩当然可以作为补充,但难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观影任务。没有一定数量的欣赏实践,理论讲得再精彩也是在建造空中楼阁。
  4.教师指导能力需要加强
  全国高校影视教育的教师基本是中文系的教师(新闻系除外)。浙江大学中文系(原杭州大学中文系)在1993年开设第一个汉语言文学影视方向班,所有的教师都是当时系里的现当代文学教师。我院的四位影视鉴赏教师都是大学语文或文学欣赏教师。虽然这些老师非常努力,但毕竟是半路出家,对影视知识难以做到游刃有余。在信息量极大的今天,有的学生对电影的了解都远远大于老师,老师想做有效的指导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师资力量的加强应该是必要而迫切的。
  5.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我院《影视鉴赏》基本是采取期末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论文的内容也大多为影视评论,仿佛用了这种形式既检查了学生的鉴赏水平,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其实不然。这种考核方式只有形式而无实质。因为很少有学生真正地去欣赏然后去评论,都是上网搜索,然后就是拷贝、复制、粘贴,一篇篇论文就这样诞生了。教师的教学目标根本就无从实现。有的学生偷懒更严重,连搜集资料都不亲力亲为,而是直接抄袭同学的。雷同论文比比皆是,抄袭现象严重。况且平日并无此类写作的练习,老师除了两个课时的理论讲授,也无进一步的指导。所以这种考核有名无实,已经是不改不行了。
  6.教材建设落后
  如今,专门针对大学生影视教育的教材不少,但基本上是同一个模式,以讲述中外电影史、电视发展史、影视艺术特性、电影理论为主,理论性特别强,真正讲解电影鉴赏的篇幅很少。这种教材体制单一,思路僵化,内容雷同,不适合教师做备课的参考,更不适合做学生的教科书。目前比较适合做教师的参考书的教材是陈旭光的《电影艺术讲稿》,理论知识浅显易懂,又有大量的实践。当然,任何一部教材都是有局限性的,尤其是教育对象的千差万别使任何一部教材都难以完全适应。所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实践,编写适合特定教学对象的、重实践轻理论的教材也是必要的。
  综上,当前大学生的影视鉴赏能力和影视课程教学现状都还有待提高。我们应加强影视审美的研究,重视对学生影视审美的指导。只有让学生学会应用正确的影视鉴赏方法,能够系统分析影视的各种表现手段和意蕴、风格,才能在学生和影视艺术之间架起一座审美理解的桥梁。因此,如果要切实实现本门课程的美育功能,我们必须改善本课程的课堂效果,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针对现存问题实施一系列的具体措施:明确教学对象,因材施教;调整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变的考核方法;培养高层次的教师队伍和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加强教材的建设,改进教学设备;建立具有相当数量和较高质量的可以共享的教学资源库等。同时,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参与研讨和展示的平台,培养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姚蕴.高校影视鉴赏课的定位及教改思路[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6(3):56-58
  [2]张振华,孙玲.试论网络时代高校影视教育的立体架构[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1):61-64
  [3]付庆军.影视艺术审美与鉴赏教学探析[J].电影评介,2006.11(21)65-66
  [4]赵津晶.普通高校大学生影视鉴赏能力培养研究[J].现代传播,2009.5(3):123-124
  [5]成然.谈当下影视鉴赏的几个误区[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7(7):6-8
  
  作者简介:杨锐,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影视鉴赏课程教学现状与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