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1年第2期 ID: 152628

[ 张云萍 文选 ]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实践

◇ 张云萍

  [摘要] 21世纪,社会已进入入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时代,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必须进行服务创新.本文论述了县级图书馆应面对新挑战,抓住机遇,建立新的服务体系,以及服务创新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网络化;信息化 ;图书馆;服务;创新
  
  信息时代是创新的时代,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推动信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各行业对信息的依赖与渴求前所未有,呈现出生生不息,蓬勃发展新景象,国家和省、市图书馆正在革旧创新,向数字化、网络化和虚拟化的方向发展,使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县级图书馆也必须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以革旧创新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对此形势枣庄市薛城区图书馆近十几年来,作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 县级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与挑战
  上世纪末,国内许多中小图书馆对县级图书馆能否进行网络化﹑数字化建设,作过议论和探讨,异说较多,主要有二,一是否定,一是肯定。否定者认为,我国大多数县级图书馆在资金﹑人才﹑技术和图书资源等方面都比较薄弱,尤其是受资金﹑人才和技术的制约,要建设县级数字图书馆,困难很大,图书馆的网络化﹑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高技术﹑高投入的工作,不仅初期投入巨大,网络建成后,仍需投入大量费用购买电子资源和检索设备,加之小型图书馆缺乏从事网络化的技术力量,在此情况下,即使数字馆免强建成,但由于管理﹑人才﹑技术水平跟不上,实用价值一定不会太高,并且大型图书馆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覆盖了众多中小图书馆的服务领域,如果小型图书馆没有与大型图书馆不同的特色文献资源,也要进行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是典型的重复建设。肯定者认为,小型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关键在资金和人才,如果本地区经济条件较好,或地方政府重视文化宣传工作,力争将本地区的经济﹑文化信息及地方资源优势及时传播到国内外,支持区内图书馆进行网络化﹑数字化建设,在这种情况下,县级图书馆进行网络化﹑数字化建设也是可能的。薛城区图书馆对建设县级数字图书馆的认识是后者﹑是肯定的﹑积极的。近十几年来,薛城区文化局和图书馆积极配合区委﹑区政府挖掘文化资源,向社会宣传历史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引起了区委对文化工作的重视,决定拆除陈旧﹑狭小的区图书馆﹑文化馆,新建薛城区文化大厦包括区数字图书馆,现在已经破土奠基。同时,区图书馆为适应未来网络化﹑数字化建设的需要,加强对员工的维续教育工作,经过五年的业余培训,现在全体员工均达到了大学本科文化水平,为下步实现图书馆数字化奠定了物质、人才基础。今后2月1日,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数字图书馆馆长周和平宣布,“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正式启动。据介绍,该计划一方面要将国家图书馆优秀的数字资源通过文化共享工程的服务平台推送到全国每一个县,在今年年底之前使全国所有的县级图书馆都具备数字图书馆服务能力;另一方面这些县级图书馆将成为国家数字图书馆服务的延伸,与国家数字图书馆一起构成全国数字图书馆网络;“十二五”期间不断推进县级数字图书馆建设[1]。现在,国家不仅将县级数字图书馆建设列入规划,而且提出了具体进展日程,显然全国文化高已经到来,十年前认为几乎不可能的事,五﹑六年内部即可成为现实。这当然是县级图书馆的大好信息,也是难得的机遇。但是,目前全国多数县级图书馆基础很差,经济上还不算后进的吉林省,绝大部分图书馆馆舍陈旧﹑狭小,服务理念僵化滞后,所发挥的社会教育功能比较有限,尤其是县级图书馆已经成为制约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瓶颈[2]。县级图书馆在这种基础跨越发展成为数字图书馆,任务当然艰巨,现在国家有了规划,有了部署,地方政府必然要认真执行,县级图书馆`如不能抓住这个机遇,改革自身存在的坐门等客,服务理念僵化滞后,社会效益不高等被动现状,不能与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实施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同步进行,必然要被文化改革的前进浪潮所淘汰,当然淘汰的不是某个县级图书馆,而是不能与时俱进的领导人和个别不能适应数字图书馆工作的员工。因此,当前县级图书馆应当有危机意识,有责任感,既要看到全国建设县级数字图书馆计划实施的难得机遇,又要看到任务的艰巨性和紧迫性,紧紧抓住机遇,改革﹑创新。
  二、 县级图书馆要抓住机遇,改革创新
  1.抓住机遇,改革创新,首先必须思想认识到位
  图书馆定性为文化教育机构,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已成定局,多年来部分县级图书馆的员工,由于工资全额拨款,职工工资相对稳定,对于“服务阵地日益缩小,阅读率连年下降”,处危不惊,懒于竞争,安于现状。当然,上述被动状况,主要责任在地方。地方上的认识问题,在全国文化高潮到来,资源共享工程起动的大环境下,已经开始解决,如果地方上的思想认识问题解决了,图书馆自身仍是“外危不惊,安于现状“,机遇必然会从“身边”流失。因此,现在能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改变现状,改革﹑创新,主要责任在图书馆自身,地方政府亦责无旁贷。
  2.抓住机遇,改革创新,关键是人才的竞争
  “未来综合国力之争,是人才的竞争”,对于图书馆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在图书馆多元化发展的形势下,图书馆要在未来网络信息服务中,立于不败之地,争取更多的读者(用户),必须走人才之路。如果没有很高的图书馆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网络技术知识和较高的外语水平等各类型人才,以满足社会日益复杂的信息需求,要开展网络化服务是不可能的。信息时代数字图书馆最大的优点是资源共享,在资源共享中受益最大的还是中小型图书馆,因为大型图书馆的丰富馆藏资源,经数字化处理后其服务范围必然覆盖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因此,不管是大型图书馆还是中小型图书馆,谁能够在终端上用最短的时间获得读者(用户)所需要的信息,读者(用户)就会信任它。即使小型图书馆,如果配备高水平的网络信息馆员, 进行网络服务,可能比大型图书馆毫不逊色。人才如此重要,县级图书馆要进行网络化建设、开展网络服务,必须重视解决人才的引进和人才的培训。
  3.抓住机遇,改革创新,创建新的服务模式
  为适应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的需求,县级图书馆必须彻底破除“借书还书”、“坐地守摊”式的被动服务观念,树立主动服务观念,信息供求观念,深层次信息服务观念,即不仅是开机、关机,让读者(用户)自查自寻资料,而是根据读者(用户)专题需求,进行广泛地搜索、整理、加工成读者(用户)需求的成品资料,或在互联网分散、无序、海量的信息中搜索出可用的资料,再经过加工、整理成为读者(用户)所需求的资料精品,或参与用户的科学研究,为用户搜索出所用的资料,经过深层次加工整理成为专题报告之类的产品。因此,馆员的角色必须由“中介人”“收发人”向“信息导航员”、“知识工程师”观念转变,由普通信息服务转向深层次信息服务,由普通咨询服务转向个性服务、特色服务.同时还要进一步变被动为主动,勇于“走出去”深入机关、学校、厂矿、农村及科研单位,调查各方面对图书、报刊和网络信息的需要.然后,根据用户(读者)的需要,选择重点研究课题,通过对文献(包括网络信息)的征集、筛选、整理、加工,把有效的信息及时供给用户(读者)。
  
  
  参考文献:
  [1]《中国文化报》2010年2月2日
  [2]林理,吉林省探索图书馆共建共享,《中国文化报》2008年6月1日
  [3]中国奚仲文化研讨会会议资料。2009年11月10日
  
  作者简介:张云萍(1966—),女,薛城区图书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