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1年第1期 ID: 152597

[ 张腊梅 文选 ]   

素质教育形势下的师生关系

◇ 张腊梅

  [摘要]师生关系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它不仅折射社会关系和教育理念,而且影响教育过程的进行和教育目标的达成。传统的师生关系不平等、少民主,在开展素质教育、开发青少年的创造力已成为世界性教育理代化潮流的今天,反思和批判我国传统师生关系,重新建构新型师生关系,是关系到能否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素质教育,师生关系,教学艺术
  
  一、教师重视自身的塑造,提高自身的素质
  为促进素质教育实施,改变传统师生关系,教师首先应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提高教师素质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高尚的师德。传道之人必须闻道在先,塑他人灵魂的人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灵魂,作为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师德。
  第一,教师应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有很强的责任心。教师的道德首先表现在对教育事业,有很强的责任心。教师的道德首先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上,热爱教育事业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
  第二,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的精髓。“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呼唤”,教师只有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教师对于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教师只有以自己的爱赢得学生的爱,才能搭起师生感情的桥梁。
  2.正确的素质教育观
  新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的教师必须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发展,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正确的人生观和质量观,摒弃片面的应试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完善自身素质。教师要求学生有开拓精神,自己应有进取意识,而不是因循守旧,安于现状;教师要求学生有独立性,首先自己应有独立意识,而不是惟书惟上,人云亦云;教师要有民主精神,而不能独断专行,妄自尊大;教师要求学生有协作精神,首先自己要有群体意识,而不是文人相轻,相互拆台;教师要求学生有效率意识,首先自己要珍惜时间,而不是拖拖拉拉,不求时效。
  3.渊博的知识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因此,一个好的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
  首先要做到专业知识的“精”。教师必须精通所教专业的基本知识,只有知之深,才能取之左右而逢其源。教师只有对本学科知识有了全面、系统的掌握,对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和最新成果有所了解,才能站在更高层次上把握教材,不断丰富的更新教学内容。有人认为中小学所教的是一些浅显的学问。这种看法不对,基础知识与较深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不能深入,哪能浅出不能居高,岂能临下
  其次,教师的知识应具备“博”和“新”。这就要求教师知识面宽,对自然、社会、历史诸方面都有所涉猎。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面对学生,每时每刻都会接受学生从不同方面提出的问题,没有广博的知识是不能适应的。“新”就是要求教师有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教师工作最忌观念陈腐,因循守旧。
  二、学生的理想与尊重
  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受到家里的宠爱和娇惯,自尊心很强,心理承受能力却较差。如果教师能够妥善地加以引导,自尊心可以成为学生们与众不同,努力克服自身缺点的内在动力。因此,对于个别学生的过失行为,要区别不同情况,运用不同方式进行处理,对于那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强且反复性强的孩子若发现后,采用立即严肃予以制止的方式;但对于那些些自尊心较强的学生最好爱冷处理,讲事实在、摆道理、引路子,使其充分意识到放任自流的危害性,通过暗示或敲边鼓的方式,使期自觉纠正不良行为,而不要直接给予批评。
  1.遵循理解原则
  理解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基础,是积极行动的先导。无论什么事情,学生不理解,你硬要他去做,总不会产生好的效果。教师在处理问题时充分理解学生,热情地关心、爱护学生,清除师生心理上存在的隔膜。
  2.坚持尊重原则
  尊重学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说理解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那么,尊重就是这一关系的核心。一位教育家在论述教育的功能时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第一,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对学生有管教的权利,有按照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塑造学生的权利,但在人格上与学生是平等的。
  批评学生的错误及缺点,也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这样有利于学生认识错误,改正缺点。对待落后生,更应尊重他们的人格,激发他们奋发向上。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第二,尊重学生的感情。青年学生往往把感情看得很重,如果有意无意中伤了感情,就会刺伤他们的心。学生特别喜欢尊重他们感情的教师。由于不尊重学生的感而伤了学生的心,那是很难补救的,也很难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建立理解、尊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应该从教师做起。转变教师思想观念是突破口;调动学生积极因素,支持理解、尊重、民主、平等原则是保障。教师要有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才会热爱教师;师生之间关系协调,两者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进入素质教育的最佳境界。当然,师生关系,绝不只是以上所探讨的几个方面,今后还就不断实践和总结,以期取得更好的成果。
  
  
  作者简介:张腊梅,河南汝州汝南粪堆赵小学,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素质教育形势下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