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日本在二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失去了武装,在和平宪法下搞军事宣传受到严格限制。然而日本政府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把有限的宣传空间发挥到极致,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国防教育之路,这与他们精密打造国防文化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中国;日本;国防教育;比较研究
随着日本经济的逐步崛起,日本的军事力量也在逐步从枯萎中复苏。自卫队的规模逐步扩大,各种新型武器迅速装备,部队的质量建设一直在稳步推进,仔细审视一下今天的日本,全球范围内军事力量出其右者已屈指可数,其国防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在维护国家利益、提高公民国防意识和发展本国军事实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对近代日本国防教育特点的研究,可以为我国国防教育提供一些借鉴经验,这对我们提高全民的忧患意识和国防观念,科学发展国防教育与国防建设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一、日本近代国防教育的特点
1.善于制造危机意识,以增强国民对国家安全的重视
日本人生来就有着强烈的危机感。因为其本国国土面积狭小,约为 37.8万平方公里,比我国云南省略小(云南省的面积为 39.4万平方公里)。东西宽不足300公里;纵深浅;海岸线漫长,达3万公里,易遭到来自各方面的登陆入侵,是个自然条件、地理位置、资源储备等不利因素较多的国家。且政治经济中心高度集中,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其防御能力十分脆弱,自然资源较为贫乏,绝大部分资源需从国外进口,一旦海上交通切断,国家将难以维计和生存。同时日本是一个多灾的国度,地震、海啸是家常便饭。日本政府从这种实际环境出发,始终用现实和臆想的危机来刺激国民,以增强国民的忧患意识和国防观念。
2.国防教育从青少年抓起,要让他们感兴趣
日本政府通过与东宝株式会社、东映映画等影视公司合作,制造了很多让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电子游戏、卡通人物和影视剧。其中比较有影响的动画卡通人物奥特曼就是日本政府充分利用流行文化做文章的一个例子。日本社会的新一代年轻人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
近年来,日本又有人打着教育改革的幌子,主张为了使自卫队赢得更多支持,必须在国民特别是青少年中加强国防教育,采取多种“亲民措施”,加强青少年的“参军意识”。日本自卫队在全国范围内定期募集大学生到部队参加军事夏令营,把国防学术研究办进大学校园,以培养高层次的军事发烧友。日本的多所大学与本防卫厅策划共同研究课程,除了让自卫队军官到大学讲课外,也让日本青年大学生们和日本自卫队进行各种军事研究,举行模拟演习,探讨世界格局。日本自卫队还把日本大学校园变成热火朝天的模拟战场,向大学生灌输国防军事观念。在这些大胆惊人的模拟中,使学生们更加了解自卫队的任务。
日本政府认为,上述活动有助于加深青少年对自卫队的了解,对今后招兵和储蓄后备人才有重要作用。
3.采取各种宣传方式、大力对国民进行传统国防教育
近年来日本海上自卫队和航空自卫队合作拍摄的《日本沉没》、《山本五十六》和《亡国之宙斯盾》等影片在日本走红,主要是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日本民众的迷茫心理。这无形中会令普通百姓对日本自卫队只能防卫不能攻击的现状开始产生怀疑和不安,反映了某些日本人希望民众支持修宪的强烈愿望。同时,自卫队在各地的史料馆、展览馆、博物馆均做到了让群众免费参观。战后废止了的日本军事博物馆已经重新修整复原,近期还要进行全面保养和扩建。日本军事博物馆建于1879年,馆内陈列着从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死的“勇士”或所谓“军神”的遗书、遗像、遗物等,中央大厅及馆外广场展示了许多战车、古炮、特攻(敢死)队用的飞机和鱼雷等实物模型。国际评论认为,日本当局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对国民进行军国主义教育,复兴尚武传统,为通向军事大国扫清思想障碍。
二、比较日本国防教育特点,思考我国国防教育现状
1.中国的国防教育在学校的情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直是中学课本里重要的文章,但大家却也忘记了它的重要。学生应该是最具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识的群体,然而 “寻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学原则消弱了他们报效国家的动力,或是日益增长的升学就业压力抑制了他们指点江山的激情。生活在现代的学生们,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往往只顾个人利益,贪图个人享受,全无居安思危意识,不知道有国才有家的道理。这样的情况下可想而知,绝大多数学生对于“国防”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甚至笔者向学生们询问“何为国防教育”时,绝大多数的学生的第一反映都是:国防教育就是军训。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国防教育在学校的一种缺失,因为在学校里国防教育基本就是以一种形式而存在(标语还是有的)。可想而知这样如何能搞好国防教育?
2.中国国防教育在社会中状况如何?
首先,解放后这辈人长期处于和平年代,对战争的认识远远没有经历过战乱的老一辈人来的深切,战争对现在不少人来说只存在于书本和影视之中。和平的生活环境让群众的思维麻痹。改革开放以后,大家的主要意识都放在了抓经济建设方面。大部分人认为中国拥有核武器,国防就万事无忧了。谁要是敢动中国一下,就是一颗原子弹。甚至还有人连中国处于怎样一个战略位置也不清楚,人们普遍国防观念、国防意识淡薄。同时在当前国防教育工作中,存在着宣传力度小,工作不到位,形式单一,对群众缺乏吸引力,经费紧张,地方政府关心重视不够等问题,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国防教育的宣传效果。在现今的社会转型期,追求经济发展成为从上到下一致的最高目标,国防不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军队、国防被有意无意的放到次要地位。在人们目前能接触的信息中,大多数让我们感到安稳,很少能让我们感到危机。
其次,中国军队的神秘化也使民众对本国国防力量没有底数,对国防建设的了解更多停留在网络、书本这些“虚”的东西上,而实际的可触可感的东西就太少了,让人总对军队、国防产生神秘感,觉得这些都离自己太远。由此看来,中国国防教育还只是停留在“说”的阶段,真正的普及国防教育,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三、 笔者对中国国防教育的几点建议
对于中国目前并不成功的国防教育,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1.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忧患意识和尚武精神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何况天下并不太平。我们已经经历了较长的和平时期,决不能因为抓经济建设,忘了国防;进了市场,丢了武装。在现代国防教育和国防建设中,我认为应该在国民中进行“尚武”精神的培养。这里的“尚武”不是指崇尚对武功的修炼,是指对军事的崇敬和热爱,以从军和提升军事素养为荣,以勇于保家卫国、死战不休为荣,以怯战怕死、投降外敌为耻。同时,一个民族的尚武精神当然也要包括这个民族对于武备的重视。我认为这一点在和平时期也是非常重要的。鉴于现代科技对于国防的重要性,尚武意味重视发展科学技术,而且是真正的、扎扎实实的科学技术,不是那些搞花架子的什么“知识英雄”之类,因为尚武精神来自战争,在战争中搞花架子就意味着失败。时至今日,武士道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依旧,而我们的国人呢?现代的中国人从来就不缺乏智慧,缺少的是信仰,有信仰就会有精神力量,有了精神力量就能产生无所畏惧的勇气。你可以指责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残忍,你可以藐视武士道影响下日本人道德的沦丧,但是你不能否认日本人武士道精神下的团结协作荣誉至上,以及他们的责任感,他们对自己事业的崇尚,他们的效率....所以笔者希望国人能从头开始融会贯通我们自己创造的武士精神,倡导尚武精神,让中华民族重拾勇武,重树武力的信仰.恢复和发扬近代以来我国国防动员和国防建设的优良传统,富国强兵,提高国防水平。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真正强大起来。
2.加强对青年学生的国防知识和军事知识普及
各学校、社区在八一建军节或国防日等重要节日组织参观军营活动,让大家到军营感受中国国防状况,各部队应热心接待来访学生和群众,向他们展示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同时,各个有能力的展览单位要定期组织国防成就展,并对参观的学生和群众实行优惠待遇。笔者建议能否内地的军队也能像驻港部队那样在节假日向公众开放,展示现代军人风采,使我们普通人也能走进军营,感受军队文化,接受国防知识教育,这样军地、军民之间能更有效地沟通、交流,国防教育也才能更深入人心,取得好的效果,这肯定比现在这种“赶大集”似的干巴巴的图片、文字式的教育吸引人。其次最好在部队退役官兵中抽取一部分素质较高的,经培训后到各学校担任国防老师,常驻学校担任教学任务。发生重大军事事件(如新装备公开、大规模联合军演等)时,各学校应组织学生观看电视新闻或录像,通过生动直观的影像使学生感受军事与国防的发展和变化,提高他们热爱国防的意识。
3.知耻近乎勇,我们必须对国耻常温常讲
对于近百年来我国蒙受的国耻,亲身经历和感受过的人越来越少了,因此,经常进行勿忘国耻的教育十分必要。在日本广岛和平公园原子弹爆炸死难者纪念墙上,刻着237062个死难者的名字。而在中国,战争中失去生命的普通人,常常很多被忽略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有一面“哭墙”,上面仅仅刻了8669多个遇难者的名字(截止2010年)。这和大屠杀遇难30万人的数字,相差太大啊!国耻不能忘,知耻近乎勇。我们可以结合国防教育日、各种国耻日和革命斗争纪念日,充分应用各地的战争遗址、国耻纪念地,利用各个国防教育场馆和基地,向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进行勿忘国耻的教育。变国耻为教材,化国耻为动力并落实到奋发图强、建设强大的国防行动上。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居安思危、振奋民族精神,加速国家国防建设的前进步伐。
4.搞好国防建设需要全体公民重视和参与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搞好我们国家的国防建设,不仅是领导的事,也不仅是军队的事情,更需要我们每个公民去重视和参与。军事变革要靠强大的经济实力来支撑。战斗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各条战线的职工,要立足本职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增砖添瓦。每个公民自觉履行国防义务,也就是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直接支持。 “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谁都懂,真正重视我国的国防教育有利于国防建设,而国防建设又能为社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衷心祝愿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起来。
参考文献:
[1]陈晴.本国防教育的方法和路径分析[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黄云刚 .张惟祎 .詹显良.云南教育[J].2004年第30期
[3]闻新芳.日本在扩张[N].2005.3.14
[4]孙健.论本防务政策的调整[J].红旗文稿,2004.29
[5]李科.南锋霞.日本国防教育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社会科学论坛2006.6(下)
[6]汪洋海.勿忘国耻 强我国防 中国民兵 2004.9
作者简介:汪良,四川南充人,西华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国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