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运用史料教学是现在历史教学的重要课题。从高考题分析着手探讨材料题的类型,彰显史料教学的重要性。提出在教学中运用史料的原则和策略,有利于更好的辅助教学。
[关键词]史料教学;层次性和渐进性:论从史出
如果对近几年的高考进行分析能发现,历史科一个不变的考试内容就是史料分析,从选择题到论述题,不管难的易的,它都有可发挥的余地。如试2010年全国高考(历史部分)的题无一例外的运用了大量的史料。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运用史料教学,是我们历史教学和高考备考的重要课题。
一、历史史料题的类型
1.展现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培养史论结合的能力
“从这段(些)材料中你能得出什么信息”——史论结合,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例如:2007年广东卷历史单科29题(材料略)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3分)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5分)
(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6分)
2.对同一事件之不同的历史论述加以比较
例如:09年江苏高考历史卷25题选作题A (材料略)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选出一个主题,展现给学生围绕这个主题的不同史料,让学生从这些材料中去对比分析每段材料的差异,进而加深对这个主题的理解,形成自己的结论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在讲述同类的历史事件时,以现有的史料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类比古今中外的同类历史事件,鼓励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比如关于李鸿章的评价,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关于李鸿章的史料,然后要求他们课后查阅有关资料。通过阅读、查找和理解史料,学生得出了几种结论: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民族的罪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卖国贼。从力量对比和国际形势等方面看,李鸿章在近代列强的侵略战争中所采取的策略多是形势所迫的无奈之举,他不该为战争的失败买单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敌不过新兴强大的资本主义,封建制度的腐朽非李鸿章之过。反而他在洋务运动中的功绩值得肯定。通过材料的分析整理,学生加深了对李鸿章的认识,学会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探究精神。
二、史料教学的原则
1.史料教学要科学
面对浩瀚的史料时,除了判定真伪的基本问题外,更牵涉到如何获得有效信息,以及有效信息如何诠释的问题。落实在教学中,教师选择史料时一定要真实,在指导学生搜集史料时要教会学生鉴定真伪,使用史料时要尝试提出有意义的问题。
2.史料选择要慎重
面对大量的史料,教师应该注意合理取舍,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选用那些最具情境性、典型性、深刻性和启发性的材料作为问题素材,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和主动创新实践能力的训练。
3.史料教学的目标上应注意层次性
低年级学生应多用一些直观形象的、通俗易懂的、间接的史料,重点培养阅读和概括能力,简单的分析综合能力;高年级学生可以用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第一手的、原始的史料,发展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史料的策略
1.逐句过关,讲清细节
教学中选取的重要史料,不管是教材上的还是另行补充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材料,从材料中选取有效的信息。对于一些古代的史料中的涉及的冷僻的字、一些难懂的典故等,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等方式,逐句过关,讲清细节使学生能够正确的理解史料,使史料真正起到为教学服务的作用。
2.精心设问,培养能力
在史料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的设计问题,问题的设计是整个史料教学的核心。设计的问题要是一些能体现重点和难点的、能从中得出一些规律的、能更好的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的。通过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的思考,从而促使他们的思维向新的历史情境纵深推进,以更好的理解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阅读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
3.论从史出
历史就是史实与史论结合的历史。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用史实来论证结论,在推出历史结论时也要有充分的史实。
总之,史料教学在贯彻新课程标准要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及新的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都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和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在高三历史教学中,如果能遵循以上原则与策略,必定能够更好的发挥史料教学的优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09年第10期2009年高考江苏历史卷典型试题解析及备考建议 杨志才 郭奉吾
[2]《中学文科·教研版 》2008年第1期 重视史料教学培养思维能力 陈春华
[3]《历史教学》2002年第11期 英国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经验及启示 陈新民
[4]《历史教学》2003年第5期 实物史料与历史教学 何大进
[5]《课程·教材·教法》2006(9)论史料教学价值 李稚勇
作者简介:刘花萍,河南省新密一高,研究方向: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