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师生互动,学生主动
把作文的批改权还给学生,教师只是策划、参与、组织。学生在自己修改的过程中,可以学会欣赏、评价他人的作文,可以学会很多的写作技巧,也可以推荐自己心目中的佳作在班级交流,还可以把很平常的一篇习作,经过众人的修改,使它“耳目一新”。学生在享受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自然成了课堂的“主人”,每个人都成为了“小小评论家”和“小小编辑”。 “教师搭台,学生唱戏。”师生同台,其乐融融。当然,在当面评改时,我们应该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平等对话中要有针对性的点拨,引导学生正确修改习作,培养认真修改习作的习惯,这样有针对性的习作评改指导,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的品质。
二、 教训深刻,认真修改
叶圣陶说:“给学生改作文,最有效的办法是面批。”一个班的作文批改要花去教师几天时间,而面批作文两节课就可以轻松完成,而且是“对症下药”。全班那么多学生来评价一位同学,当然更直观、更全面、更具体。被评价人会对这样的“批改”印象深刻,下次作文就会绕过这些“弯弯”,学到写作经验,写作水平就有了实质性的提高。在面批作文前,学生写作积极性普遍不高,在实施面批之后,情况明显好转。因为被评价的学生都期望自己得到同伴的认可或赞扬,于是在课前就精心地修改了自己的文章,有的甚至熟读成诵。他们尤其希望老师在总结点评上给自己写上一个“优秀”的等第。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越高,也就越能又快又好地完成习作。久而久之,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好的习作在于反复地修改,认真地推敲。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的习作内容更加丰富,语言更加精彩,灵感不时闪现,如此,好的作文还能不涌现出来吗?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第一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