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转化一名后进生,与培养一名优等生同等重要。”那么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怎样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让学生不再害怕语文呢?本文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看法。
关键词:语文学科 后进生 转化
每个班级、每门学科都有后进生,语文学科也不例外。如何转化后进生,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也是任何教师不能回避的问题。“转化一名后进生,与培养一名优等生同等重要。”那么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怎样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让学生不再害怕语文呢?
一.信任学生
有这样一段话:“一个孩子在充满宽容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耐心;在充满鼓励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自信;在充满赞美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赞赏他人;在充满认同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爱惜自己;在充满被接受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爱惜这个世界;在充满被肯定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立志定向。”人与人之间需要信任,只要真心对待学生、相信学生,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学生一定能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即使暂时落后,也会产生“学不好语文就对不住老师”的想法。当学生从心底里产生了“我要学好语文”的念头,就是一个成功的开端,后进生转化也许需要很长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对学生失去信心,即使峰回路转,也要相信柳暗花明,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足,始终相信他能行,充分给予他信心和鼓励,这样坚持到底,定能转化。
二.情感交流
后进生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心理负担较重。如果对他们厌恶嫌弃,他们就会更加怕学、厌学,因此,对后进生要经常关注。在我所教的学生中,有个叫小舟的男生,性格孤僻内向,从没主动和我说过一句话,高三第一次考试他只考了46分,我深感压力却没有简单粗暴地对待他,而是多接近他,后来我了解到小舟的母亲早逝,家境非常贫寒。了解这些后,我对他的同情中更多了份关心,经常和他谈心,主动和他聊天,平时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他感受到老师和集体的温暖后,学习非常刻苦,高考中语文考出了自己的最高分94分。“亲其师,信其道”,其实,只要我们教师用爱心真诚地对待学生,再冷漠的学生也会转变的。
三.发扬优势
古人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后进生虽然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成绩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有的同学口才好,有的同学字迹漂亮,有的同学记忆力好,教师要善于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充分挖掘其自身潜能,激发其自我前进的动力,多给后进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多肯定他们的优势,课堂上借助表扬、鼓励等富有积极性的评价语言,增强他们“我也能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四.改进方法
后进生大多基础差,学习方法不当,这时作为语文教师不要一味指责学生,而是要想办法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1.经营好课堂,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后进生的注意力往往不能很好地集中在学习上,为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每天我都会课前提问,温故而知新,让学生很快进入课堂状态。教学时力求增加讲授的艺术性,让学生学得轻松,并且针对学生上课时后半段精神不集中的特点,我还将本堂课的重点、难点都放在一堂课的前30分钟完成,这样就提高了后进生学习语文的效率。
2.实施分层教学,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照顾后进生的思维,将生活实例引入教学,使学生易懂好学,以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为教学起点,引导学生逐步解决。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后进生们也因知识点的分解而易于理解。在做课外文言文练习时,我会选择一难一易两篇文章,分别让普通生和后进生做,效果往往不错。这说明,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灵活、科学地选择最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后进生也一样可以完成学习任务。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后进生的转化和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在语文教学中,只要与后进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分析其差的原因,改进方法,因材施教,长期坚持,就能转差为优,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闫红,湖南省石门县第五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