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 2011年第3期 ID: 151238

[ 郭秀珍 文选 ]   

大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 郭秀珍

  内容摘要: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各种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不仅需要有尽可能高的文化知识,还需要有人文素质。大学语文的人文教育内容弘博深厚,在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和文化修养的培养上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大学语文 大学生 人文素质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各项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需要有尽可能高的文化知识,有实践和创业能力,同时又要懂得“以人为本”的道理,具有高尚的品德,有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文化气质等人文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担起时代赋于的使命。
  但当今,我国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令人担忧,比如有的人思想境界低下,道德观念淡薄,自律意识弱化,诚信品质欠缺等;有的人心理承受力脆弱,缺乏适应各种竞争的自信和创造力;有的人缺乏良好的文化素质,写个材料吧,错字连连,语句不通,令人费解等等,这都与我们教育中人文性的缺失有极大的关系。许多事实证明,人文素质的缺失,会阻碍人的全面发展,会成为我们社会经济建设持续发展的障碍。
  大学语文的人文教育内容弘博深厚,应该担负起对大学生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和文化修养的培养。
  如何通过大学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呢?
  
  (一)选择好的教材
  教材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元素。所以教材的选文应是民族优秀的文化、文学遗产以及一些现当代国内外名家的文学作品,兼顾历史、哲学、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二)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人文性
  文学作品有许多的历史人物,事件,故事和艺术形象和伟大的作家,表现出的为国奉献,为民请命,重义轻利,诚实守信,刻苦自强,敬业乐群,刚正不阿,以身作则,关注自然,关爱人类等美好感情和优秀品质,崇高人格,是后世人们做人,做事和加强自身修养的一面镜子。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让学生体会,感受,去学习,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其次,大学语文还涉及社会、哲学、历史、心理、艺术等许多领域,教师在课堂上应以独具匠心的方式,进行评述、解说,提示思考、疑惑以及忧虑,让学生理解感悟各民族的思想认识,历史文化和民族感情,从而提升他们欣赏与鉴别人类精神产品的感悟和认知能力。另外,课上采用讨论、分析、争论等方法对一些观点可以批判吸收,对一些观点联系现实创新其内容,并由此连类生发,引申出更深、更新、更广的深刻内涵,逐渐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思想,人文精神。
  
  (三)利用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完善需要依靠文化的沉淀和环境的熏陶,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文化直接影响着他们人格的完善,因此大学语文教育应拓展到课外,利用校园文化中的人文性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具体的方法如下:
  (1)加强与学生的网络交流
  二十一世纪,网络已普及到了校园,上网成为了学生的最爱,而网络文学进入到我们的视野,走入我们的生活,它们中间不乏精品,值得我们欣赏和品味,所以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开展各种网络交流。如:让学生收集整理有趣的短信,体味短信的思想内容和语言特色,尝试自己编写健康有益而有趣的短信和同学交流;教师可以推荐一些网络散文、小说、杂文等给学生阅读,然后大家一起探讨其思想,语言以及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写博客相互交流,写自己的博客文学等,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网络文学的进一步了解,提高对网络文学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高层次的文学鉴赏能力,从而甄别抵制网络文学中不健康的因素。
  (2)参与社团活动提升人文素质
  推荐或组织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如参加剧社,通过对中外经典作品的演绎,将文学作品直观呈现出来,从而受到人文教育;参加口语社,通过读经典、诵经典,使其对作品的理解表达出来,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3)专题讲座和参加社会实践
  定期办一些体现人文精神的专题讲座,让学生直接受到浓浓的人文教育。
  教师可定期、有计划地布置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某一课题的社会调查,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开展一些参加服务集体、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意志。培养对他人、集体、社会、国家的感情,树立社会责任感,形成辩证看待社会现象的良好心理,养成参加实践活动的良好习惯,将人文科学知识一点一滴地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感悟,融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生命中,逐步形成高尚的人文精神。
  总之,这些年通过这些教育教学实践,和对大学语文这门课的研究,深深感到大学语文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当然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大学语文中的人文性教育还需要不断的拓展、丰富、加强。
  
  郭秀珍,河北张家口教育学院中文系高级讲师。

大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