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 2011年第3期 ID: 151187

[ 张小平 文选 ]   

语文教学要激发生命文化智慧

◇ 张小平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是广大而活跃的智慧生命生成的空间,它不仅需要教而化之于知识、能力,而且要不断提升文化素养与品格,还要联系生活与人生活动。一方面我注意把语文教“实”,另一方面努力将语文讲“活”。
  关键词:语文教学 智慧生命 文化精神
  
  在当代社会中,怎样“安身、立命、治学、做人”?作为教师,应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事业的卓越,在教书育人中实现自身人生价值,以热情、年华和智慧投入到教育文化的建设中来。
  我在工作中深切地体会到,每天面对的是如何把一堂课乃至一门课程教好,如何叫一个学生乃至所教育的全体学生成长。所从事的教学活动受到态度、能力、人格和社会伦理因素影响制约。教师要十来年、二十来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对教育规律进行洞悉、把握,在教育过程中创造性发挥,进入一种圆润贯通,自由和谐状态和境界,形成教育教学独特的风格与精神。这其中要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取得好的成绩,或者更高的要求是不断地走向优异与卓越。
  《学记》讲“教学相长”。语文课是广大而活跃的智慧生命生成的空间,它不仅需要教而化之于知识、能力,而且要不断提升文化素养与品格,也要联系生活与人生活动。学生要下功夫,努力学好。对教师来说,也要广泛深入地学习。首先讲求广博深厚的知识素养。我从年轻到中年,不断地学习、领会中外古今相关学科著作,涉及文学、文化、哲学、教育诸多领域。每年要浏览近百部,注意探究深层知识和新知识,数十年如一日,努力钻研探究,从而达到较深的学识造诣。
  其次是熟稔圆浑而挥洒自如的发挥教学水平。上好语文课空间很大,难度也很大。一方面我注意把语文教“实”,加强学生识记、释解和写作训练,我教的阅读课文广,评析内容深,写作练习多,学生作文篇篇必改,详批精讲。同时我也写下水作文,以写导学,行之有效,对学生启发感染很大。另一方面努力将语文讲“活”,开展研究性教学,拓展延伸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使书本知识站立起来,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智慧活力。为此,我是相当刻苦的,一学年写下九本教案。我的语文课力求讲得活泼、透彻,又深入浅出,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应。
  尤其是引导学生打通古今,共融中外,进入广阔深邃的语文世界。我开讲《红楼梦》专题、《国学》专题、散文专题、诗学专题,是极具文学艺术魅力的,极大地开拓了学生智慧空间。我搞过几百人、上千人讲座,也给培训的老师、中小学校长上课,反响良好。同时不断学习借鉴教育新观念、新方法,率先吸收美国教育家杜威的“经验、生长、生活”课程理论和巴赫金的“对话”学说,积极投入新课程教学研究,为语文教学赢得新活力、新生机。
  我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但教学研究着眼于高要求,我曾担任省级、市级、校级研究课题,提出“语文本质――行走在语言和意义的世界”的语文观。我不趋时势,也不落俗套,立足“语言”“意义”和教学思维实践这些关键点,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强调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兼顾,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结合起来,使学生得到“知识——能力——素养”的全面发展,力求反映学习整体面貌和语文教学活动的完整体系。
  我认真地思忖,教学文化就是“人化”双重发展,一方面,人通过学习文化知识而实现他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文化在教学、研究和创作活动中,也获得新的延续、更新和发展。我的教学生涯是极其平凡的,但总在默默耕耘,积极主动地探讨文化、文学和教育问题,坚持不懈地进行教育追求与文化自觉,以致取得学问建树与事业成功。
  教师所从事的职业,大而化之是育人,其意义闪烁光华,具体言之是教书,其行为过程繁复而艰辛。那么,教师的人生支点是什么?我尽心尽力,扎实地工作,扎实地生活,扎实地履行学广、师高的责任与使命。《周易》说:“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对教师来说,这个“天”代表教育发展规律和教学法则,代表至高无上的理想和追求;这个“地”就是教书育人的事业,就是怎样教书,怎么育人,我耿耿于怀的是教学的水平如何,教育的效果如何。如果课教砸了,班代砸了,那么,我们的天地就塌了。《周易》讲到“立天之道”,要做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一个教师从教,既适合教育教学之理,又出自他本人之性,发挥人生之命,不仅实现人的发展,而且要实现文化的发展,也就是说积极工作,努力进取,投身于成就伟大的教育与文化事业。
  
  张小平,甘肃平凉师范学校教师。

语文教学要激发生命文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