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病句辨析是语文高考中常见的一种题型。纵观2010年全国19套语文试题,就有15套试题考察了病句辨析这一内容,语文高考《考试说明》也明确将“辨析并修改病句”列入考试内容。本文将结合2010年高考语文卷中的典型试题,从结构和语义两个方面对病句辨析题作简要的分类评析。
关键词:病句辨析 结构 语义
病句辨析是语文高考中常见的一种题型。纵观2010年全国19套语文试题,就有15套试题考察了病句辨析这一内容,语文高考《考试说明》也明确将“辨析并修改病句”列入考试内容。下面将结合2010年高考语文卷中的典型试题,从结构和语义两个方面对病句辨析题作简要的分类评析,希望给大家2011年的备考带来一些有益启示。
一.结构性语病
1.成份残缺或赘余。
即考查句子的成份是否完整。成份残缺是指因不符合省略条件而缺少应有的成份,以造成句子结构的不完整,表达意思的不准确;反过来,由于多了某个成份而使意思不清楚或重复的叫做成份赘余。
(1)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人口流动更加频繁,推动全球人力、资本、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优化。(湖南卷)
(2)李先生认为服饰公司侵犯了自己的权利,将之诉至法院,要求停止伤害,并提出30000元人民币的经济索赔和2000元人民币的精神损害抚慰金。(陕西卷)
析:例1就是一个成份不完整的句子,缺乏主语。实际上这种句子也并非真正地缺少主语,而是误将主语放入到介词短语之中了。只要把句中的“随着”去掉,就有主语了。注意这是一种常见的考查方式,滥用介词造成主语的残缺。辽宁卷、安徽卷中都有类似考查。
例2缺少宾语。谓语“提出”的对象应该是某种要求,通过提取句子主干可知缺少了宾语。可以补上“的要求”,句法成份就完整了。
(3)我国计划在2011年向太空发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的实验,这一消息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被全球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四川卷)
析:该句属于成份赘余。“这一消息”即是指“我国计划在2011年向太空发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的实验”赘余,应删去。
2.搭配不当。
尽管句子成份完整了,我们还要考虑这些成份间是否可以搭配?怎样搭配?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常见的有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和主宾意义搭配不当。
(4)曹操的性格具有双重性,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对于任何一个扮演他的演员来说都具有挑战性,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四川卷)
(5)挪威国宝级乐队“神秘园”将再度来京演出,实现了外国演出团在京演出超过7次的纪录,在其演出的艺术历程也是唯一的一次。(北京卷)
(6)该厂狠抓生产质量,重视企业文化,十几年来凝聚了一批技术骨干,所生产的内衣产量成为全国同行业销售额率先突破十亿大关的一个著名品牌。(全国卷Ⅱ)
析:例4“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与“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主谓搭配不当,可改为“演这个角色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
例5句子的谓语“实现”与宾语中心语“记录”动宾搭配不当。“纪录”是不能说“实现”的。我们可以改为“打破了外国演出团在京演出超过7次的纪录”。
例6压缩句子主干即为“内衣产量成为著名品牌。”显然句子主语(产量)与宾语中心语(品牌)是不能搭配的。这就是句子的主语与宾语意义上不能搭配。修改时可以将“产量”去掉。
3.语序不当。
在语序不当方面,常考的有词序不当,主客体对应关系不当等。
(7)那个年代的手抄本很难得,书中的故事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爱国心、人生观、事业心、爱情观以及手抄本那漂亮的字迹也让我非常喜欢。(全国卷Ⅱ)
(8)虽然现在所学的一些专业课,对我们很陌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不过我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下,只要下苦功,就一定能够学好。(湖北卷)
析:例7“潜移默化”是“产生”的状语,用来修饰说明动作完成的状态。而不是用来修饰“影响”的定语。故“潜移默化”在句中的词序是错误的,可将之调至“产生”的前面。
例8该句中“专业课”和“我们”之间是可以搭配的,但仍需要注意主客体间的关系问题:只能说作为主体的“我们”对客体“专业课”感兴趣,却不可能是专业课对我们感兴趣。故应该调整句中主客体间的顺序。
此外,语序不当的还有一个较典型的类型出现在“并举分承”的句子中。即人们在表达同类观念或事物时,常采取先几项同时列举,后面再分项承应的办法。要想举承呼应,就必须使举承的各项排列顺序一致,做到一一呼应,否则也会成为病句
(9)一旦确定了某个特定节日的纪念物,商家、企业就可以设计、生产、经营相关的物品,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就有了重点宣传的目标。(湖北卷)
析:主语有“商家,企业”,谓语是“设计、生产、经营”,而我们都知道商家是负责经营的,企业是负责设计生产环节的,且设计生产的环节应该在前。因此,考虑到并列成份的前后呼应,应该主语顺序调至为“企业商家”。
4.结构混乱。
把两种不同的句法结构混杂在一个表达方式中,结果造成句法结构的混乱,语意纠缠,这种语病通常也叫做句式杂糅。
(10)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全国卷Ⅰ)
(11)10月份以来,江东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银杏树叶飘舞,满地金黄,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慕名而至的游客。(江西卷)
析:例10“拟采用”和“为准”杂糅。它把“拟采用…的说法”和“以…的说法为准”两套结构杂糅到一起了,这里只能取其一。类似例11“来自”和“慕名而至”杂糅了。可改为“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至”或“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结构性语病无疑是高考病句辨析题的主体,我们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它主要考查我们对句子成份完整性及它们之间组合搭配关系的把握。这里介绍一种辨析结构性语病的重要方法——紧缩法。它的要领是:抽取句子的主干,去掉枝叶,对于一个复杂的句子,我们在分析时可以将其中的修饰语(定语,状语)补语,插入语等统统搁置一旁,这样就比较容易看清其句子主要成份(主语,谓语,宾语)是否完整以及他们之间的搭配关系正确与否了。
二.语义性语病
语义性语病主要可分为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两种类型。
(12)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广东卷)
(13)我突然记起黄发垂髫初懂事理的时候,母亲告诫我的一句话:早起的鸟儿有食吃。(天津卷)
析:例12“部分”在句中易产生歧义,因为它修饰的究竟是“福利院”还是“孤儿”难以确定。这种错误在多层定语句中经常出现,应特别注意。
例13“黄发”指老年人的头发由白转黄,“垂髫”指古代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从逻辑上说,“初懂事及母亲的告诫”应是儿时的事,故“黄发”用在这里显然是不合事理的。
对病句的考查,是以往高考的重点,也必将是今后高考的重点。同学们在复习时务必要熟悉各种常见的病句类型,善于总结规律,针对性加强训练,以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曾照军,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